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写作主体在写作活动中要考虑到写作介质——语言的组合功能、描述功能、情感功能三个特征,根据表达思想情感的内容而恰当地选择语言的功能,使文本真正起到传达写作主体写作意图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写作受体毫无阻碍地接受写作主体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实现写作的真正意义,完成整个写作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思想史角度出发,立足文本开显的意义,与阅读主体理解和把握的意义一致性问题,展开话语表达如何才能真正表达作者真实意图,以及如何才能洞察文本所显现的真理所在,阐述把握文本写作技艺才是唯一路径,在哲学、科学、修辞学语境中论述表达与技艺的关系,从而凸显思想史对深化理解哲学与政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阳 《理论界》2003,(3):91-92
应用写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性极强的精神生产行为,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写作主体———作者的积极思维活动。其在思维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运用逻辑思维来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与科学的运思方式紧密相联。可见,从思维科学的角度去揭示应用写作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探讨应用写作的科学思维方法,是透视写作奥秘的一个很好途径。因此,学习写作,不仅要注意成品———文章,更要研究形成文章之前那些看不清、摸不着、充满矛盾、反复的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一、比较思维与写作比较思维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方法。比较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中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4.
从表达性与交际性看写作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写作做为一种表达活动的实质工作状态和工作方法角度对写作本质进行研究 ,从而得出写作的本质是表达性和交际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灵感思维与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感作为人脑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在写作过程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灵感这一精神现象的产生根源和思维特点的分析,着重阐述它对写作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进行该种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女性写作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文坛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总体来看,80年代的女性写作统合于男性话语之中,其主体意识尚未从根本意义上得到释放与舒张.90年代的女性有着更为自觉、自由的女性意识表达."私人写作"成为一道鲜活景观.注意实践品格,向更高的精神文化层面提升,是新世纪女性写作所须拥有的一个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7.
科学写作人才观的树立,对于高素质写作人才的培养具有战略性的重要意义。高校的写作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充分重视写作活动对写作主体自身的促进作用,重视生活的磨砺和阅读的滋养,并为写作人才的成长创造宽松的文化环境和自由的思维天空。  相似文献   

8.
司春艳 《理论界》2008,(6):154-154,23
网络写作是用电脑写作,使用的是电子文本,电子文本同传统文本相比,表现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异;同时网络写作是在线写作,网络这个媒体已经内在地改变了作者的思维与写作方式,也改变了作品的存在方式乃至整个写作活动的方式。网络环境的自由空间,生动活泼的文字表达,真实有趣、贴近生活的内容。不仅导致网络写作的个性化,也表现出网络写作的大众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大量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构成新时期生态写作的文本特质:符号层的自然科学知识、术语直接镶嵌;结构层的自然科学思维特征等。自然科学话语的存在建构了生态伦理的现代维度,以此实现中国文学中生态伦理由古典伦理(天人合一的诗性伦理)向现代伦理(突出历史发展中主体精神的理性伦理)的转向;在实践论层面,自然科学话语对民间伦理的佐证,推动了生态伦理精神的本土化进程。新时期生态写作以"敬畏自然"的科学态度和对理性的张扬与强调,实现对五四以来"科学"精神的对接与修正。  相似文献   

10.
试论网络写作对传统写作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写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传统写作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试从作者的写作观念、思维模式、写作方式、文本的传播方式和读者的接受方式等五方面论述网络写作对传统写作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李岳建 《云梦学刊》2007,28(5):152-154
过程写作法使写作教学关注点从写作成稿上转移到了写作过程上。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可以看到,在对写作过程关注的同时,更要对写作者加以关注。对于写作者来说,用于写作的意义必须是来自作者内心的真实意图。只有在这种真实意义基础上接触到的写作知识,才有可能转化为写作能力,才能在写作实践中运用得上,使用得好。  相似文献   

12.
屠绅,清代乾嘉年间文人,与洪亮吉、黄景仁等为诗友。其小说好以古涩文字,写荒诞内容。好友陆祁说他"游戏文章都奥衍,猖狂意气剧酸辛"。其独特文风令其名噪一时,究其成因:一是当时社会思潮、学术风尚影响所致;二是屠绅朋友圈内皆好话异;三为屠氏自身修养性格、个人经历所致。  相似文献   

13.
陈超文 《云梦学刊》2007,28(6):106-109
韩少功在他的小说中创作出了一系列丰富而又独特的残障人物,通过具体考察他的生活遭际、学养渊源,从现实性、历史性以及世界性等三个因素来分析他对于残障人物的创作理念,即以启蒙的道义来关注底层的写作心态。这种理念和心态,源于他本人的生活经历,从而受益于繁杂的阅历;源于他本人的学识历史渊源,从而受益于传统和记忆的深度;源于他本人的放眼世界的视野,从而受益于西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唐爱明 《殷都学刊》2008,29(2):53-56
六朝是我国哲学与美学大发展时期。作为诗运转关文学家的谢灵运,在其哲学思想及创新思维指导下,也产生了颇有特色的创作思想。尤其是他的“文体宜兼,以成其美”的创作自觉,以审美的标准打破文体间的绝对界限,互吸互融,从而兼善各体,风格多样,突破了传统的源自儒家“正名”思维“辩体”观念,有利于文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群众主体观实际上是指人民群众自觉创造自己历史的主动性,它与马克思唯物史观高度一致,其立论根基就是唯物史观;马克思群众主体观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主体,而且体现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环境保护主义者、自然文学家和小说家,美国国家图书奖二度获得者彼得·马修森的写作视野极其开阔.在自然文学写作中,他致力于描写人类足迹罕至的大自然;在小说创作中,他致力于揭示造成环境破坏背后的各种深层社会根源.无论是自然文学写作还是小说创作,从第一部作品《美洲野生生物》到最后一部作品《在天堂》,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各种环境问题始终都处于其写作视野的中心,充分凸显了一个作家的生态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高丽后期的"海左七贤"不仅从理论上明确倡导宋诗,在创作上也有宗宋倾向。其汉诗的主题意蕴深受宋诗人影响:伤时悯乱的政治诗体现了忧国忧民的宋诗情韵;咏怀诗蕴含了源于宋诗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写景、咏物诗具有宋诗的尚意倾向。另外,其诗歌的题材内容还具有生活化、谐谑化的宗宋倾向,在艺术风格、技巧上,体现了重学问、擅用典,重个性、求创新的宋诗因子。"海左七贤"对宋诗着力创新、自成一家的创作精神的继承是其与宋诗本质上的最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8.
郭艳娟 《齐鲁学刊》2004,(3):155-158
《第一个人》的写作是加缪创作的一次未完成的精神返乡。作为加缪创作的最后的杰作,《第一个人》的精神返乡是加缪走出"局外人"的孤独和冷漠,走向"纯洁时代"的精神王国的一次艰难的精神旅行。《第一个人》重返故乡的"寻父"意向预示着加缪在精神上渴望从自己的诞生地寻求教益,从而摆脱那种无乡飘泊的精神危机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王诺 《北方论丛》2007,(4):47-50
美国当代小说里有不少丑女人形象。这种一反传统的丑女人小说之深刻用意在于:颠覆男权社会的女性美标准和女性美审美传统,昭示新女性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摆脱被艺术品化、被玩赏之屈辱地位的意志;表达她们拒绝凭借美貌去吸引男人,进而赢得社会赞许和社会地位的勇气;传达她们坚持依靠开发女性内在潜力而自立于社会,从而获得真正的男女平等的信念。  相似文献   

20.
潘啸龙 《云梦学刊》2006,27(5):27-31
<招魂>内容和先秦典籍再次证明,<招魂>所陈乃"人君"礼体,上帝所"辅"当为"君王",非人臣屈原所可当得;<招魂>所招失魂归返的"恒干",乃在郢都"故居",而不在"江南",与身在放逐之地"江南"的屈原"自招"方位完全不同;"屈原自招"说不能圆说<招魂>序言"牵于俗而芜秽"之义,更缺少推翻王逸所记"宋玉作<招魂>"的事实证据,因而难以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