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商业在内外贸易、货币金融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原因与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征服战争的影响和统治阶级的政策推动密切相关。城市众多、奴隶成为商品和金融贵族势力强大是这一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南朝经济试探》《南朝经济试探》是研究南朝封建经济的一本专著。作者试图运用階级分析方法,对南朝階级结构亦即等级编制、南朝的田制和农业、南朝的户口和赋役、南朝的手工业和商业以及南朝的寺院经济等方面作了具体分析。南朝封建地主階级中各种不同等级,都占有广大的田地,残酷地剥削着农民及其它劳动人民,构成了当时的剥削階级。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南朝是士族地主最盛时期,同时也是它的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农民階级及其它劳动人民在当时,很少土地或者没有土地,被  相似文献   

3.
中国先秦时期的商业经济,具有极大的不同于以后各个时期的特点.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国家,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农耕经济为主.但与此同时,商业活动并没有受到排斥;而是齐头并进地在发展着.尤其在殷商时期,具有很浓厚的商业色彩.春秋战国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到处都活跃着一些私人富商大贾,私人商业经济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私人商业在规模上和水平上,都非秦汉以后任何朝代所能比.春秋战国时期私人商业的繁荣与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有关,其中政府积极制定和推行重商政策,对商业经济的繁荣起了…  相似文献   

4.
朝鲜新罗时期诗人崔致远及其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崔致远所处的时代崔致远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罗逐渐趋于崩溃终于在半个世纪后为高丽王朝所替代的时期。新罗当时的社会特征是: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加速进行,对农民土地的掠夺日益疯狂,商业和高利贷的进一步发展,加深了对农民的剥削,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削弱。急剧贫困、挣扎于饥饿线上的广大农民纷纷举起了义旗。八九一年,弓裔联合了北原梁吉的起义军,以铁原一带为中心,起来反抗封建新罗政府,并于九○四年建立了摩震国(即后来的泰封国),建都铁原。此外,八九二年甄萱在完山起义,并于九○○年建立了后百济。在这种情况下,新罗统治阶级根本不顾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仍然沉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迭遭战乱,社会动荡,商业的恢复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极为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一般说来,在北方地区相对稳定和社会经济逐步好转的曹魏、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前秦以及北魏孝文帝改制后的各个历史阶段,北方商业曾出现过三次发展与兴盛时期;而在晋末永嘉之乱、淝水战后前秦政权瓦解以及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和北齐、北周相争的年代里,北方商业也出现过三次破坏与衰落时期。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社会经济并未被破坏到难以恢复的程度,商业复苏的生机亦未被斫丧殆尽,它在重重阻碍下艰难发展,并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过程  相似文献   

6.
小说《水浒》宣扬投降主义,歌颂投降派,为封建统治阶级设计了一个既省力又见效的消灭农民起义的方案,这是非常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的。因此,《水浒》成书后曾大走其运。在明代,不仅一些反动文人刊刻出版《水浒》,而且封建王朝的贵族和官方机关也进行刊刻,据说刊刻的竟有六十余家之多。在当时,《水浒》这把软刀子大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尝识。  相似文献   

7.
德州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岸的重要城镇,在永乐时就是全国最大的三十三个商业城市之一,与当时的北京、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齐名。由运河漕运与交通而引发的德州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城市的进步及变迁。德州由军事化防御城市向商贸型城市的转变,也体现了大运河综合性功能的发挥。而卫所、仓储、税关等国家政治性机构的设立,反过来又进一步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皇清职贡图》是清代乾隆时期的一部官修图籍,以绘图的形式记录中国当时境内及与中国发生关系的诸民族情况,每组图画均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称为图说。史籍档册,历来为中国封建统治阶级所重视,而以图籍反映周边民族状况,状其形而识其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统治时期(公元627—649年),是我国封建社会最著名的“治世”,也是封建法制最健全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最成熟的法典、也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唐律》,就在那时制定的.那时,司法制度比较完备,执法也颇为严格.这固然应该从当时封建经济和政治的高度发展来作解释,但是也不可忽略法律思想所起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统治阶级总结历代法制实践的经验,都要通过法律思想而体现在法律制度中.唐太宗时期的法律思想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这里,仅就个人接触到的材料,从法律的产生、本质,作用和立法、理狱、量刑的原则等方面,作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先秦时期礼俗的发展历程及其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礼与礼俗并不共通。“俗”的本来涵义是指原始习俗,是社会风俗处于原始发展阶段的产物,后世将社会风俗简单地称之为俗,是一种不太科学的叫法。礼表现为一定时期统治阶级的典章制度与生活、行为等道德规范,是统治阶级整体习俗典章化,制度化、阶级化的产物。无疑,它含有“俗”的因子。礼俗属于社会风俗的范畴,是社会风俗进一步发展演变的结果。俗,礼到礼俗的变化体现了社会风俗的发展与演变。笔者以为,这一演变主要发生在先泰时期,“礼俗”的出现与形成也基本在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湖北商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文章从物流、商流、本省商人的崛起以及商业发展的动因等方面对此期湖北地区商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论胡商形象出现于唐人小说的商业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商作为崭新的文学形象最早见之于唐人小说,与唐代商业的各个层面紧密相关。唐朝国内经济繁荣、市场稳定,激发了胡商来华的热望;唐政府对外开放的商贸政策和积极招商的措施,使胡商来华经营的各种条件得以具备;而当时的商业观念,又主导了小说家们对胡商形象的具体描绘。  相似文献   

13.
秦统一中国以前 ,采用了商鞅制定的抑工商政策 ,在国家干预下 ,有限度地发展商品经济。此举虽有以强权政治粗暴干涉社会经济发展之弊 ,但在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 ,却既可基本保证社会对商品的需求 ,又可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秦国的统一大业。秦统一中国以后 ,一些在客观上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并没有真正落实 ,而因战争等的需要 ,抑工商政策再趋升级。秦皇朝倒行逆施的行为 ,极大地摧残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加之其它因素 ,终使其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4.
唐肃、代、德宗朝商业政策干预模式之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肃、代、德宗之际是唐后期商业政策用商型干预模式的形成、确立时期。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财政危机之中,利用商利来维持国家财政是唐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根本动机。唐政府优先发展官营商业,引商人、商人经营方式入官营商业领域,并借助商品经济的自然法则及价值规律改进官营商业运作模式。唐政府对非官营商业,则以开征商税、苛征与掠夺等方式,变商利与商人财富为我所用。据此,单一农业型财政被农商混合型财政所取代,商业成为唐政府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从元代涉商“三角恋杂剧”看作家商业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涉商三角恋杂剧具有自身的特征.从这类杂剧中,可以透视出杂剧作家商业文化心态:对商业和商人的鄙夷, 面对商业与商人的无奈,以及对商人的愤妒.这种独特的商业文化心态具有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中西方经济的发展中均出现过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但是在那之后却出现了中西方经济发展截然不同的道路。笔者发现大多数学者在中西方经济比较时,凡涉及到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把手工业与商业统称为工商业,实际上仅仅在谈论商业,手工业多是一笔带过。笔者认为,除了文化和政治制度上的不同导致“重农抑商”政策存在差别外,中国古代抑的是手工业和商业,而西方抑的是商业。这种对手工业的不同对待,笔者认为也是导致中西方经济发展道路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商业伦理的基本原则及其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伦理建设是商业行业合理有序发展和壮大的保障和基础.加强商业伦理的探讨与建设,将会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商业伦理的建设中,确立合理的伦理原则及其实现机制是其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商人与商会研究发展迅速,学术界围绕着商人与商会研究的主要层面、商人与商会的总体与个案分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的成就与不足等问题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著.  相似文献   

19.
嘉道时期,陶澍推行河工、盐政、漕务等大政改革,在他的改革事业中,正确对待发展中的商人阶层,逐步形成了"重商"、"用商"、"利商"、"便商"的思想和政策一是借助商业资本,充分利用商人的力量推进改革;二是体恤商人;三是予商以利;四是保护商人利益;五是以银为本位,自铸银币,为商品经济发展创造条件.陶澍的重商思想和政策客观上有冲破自然经济藩篱,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近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明清两代,商业得到空前发展,描写这种大背景下的商人和商业行为的作品增多。明清小说中的许多作品展示了我国古代商人特有的经商之道,其中所体现出的“诚信是为商之德”、“勤俭是经商之本”、“进取是经商之道”等进步的商业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市场经济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