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务英语合同具有独特的语言特征,从语用学角度进行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的探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翻译途径。作为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商务英语合同翻译的译者需要对所译原文的特定语境、语言特征以及意义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使译作语言的选择与原文形成一种关联、动态顺应。把语用学理论引入商务英语翻译领域,有助于译者从理论高度理解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策略,解决翻译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一模式对商务英语合同的译作与原文的动态对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译作在词法、句法及文体方面与原文等效,可顺利完成作者、译者及读者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2.
功能翻译理论对汉英颜色词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能动性;"连贯性法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基础之上,根据译语读者文化,采取直译、转译或意译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了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内涵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视角转换、视角越界在构建语篇连贯方面的作用,及叙事诗词翻译中的视角转换、越界现象与所体现的翻译距离,指出译者的职责也应包含在语篇层次上把握原文,最大程度传递原文视角,使译文读者也能真正体会原文作者的意图,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对等,缩短翻译距离,保持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章逻辑严密、措辞严谨、观点鲜明。在翻译这类文章时,译者必须透彻理解原文词语及字里行间隐含的感情色彩,准确表达作者的立场与观点。褒贬译法是指在翻译中严格按照原文的感情色彩来进行,即将褒义词译成褒义词、中性词译成中性词、贬义词译成贬义词的翻译法。对于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存在不同理解的词语,译者不应简单地将其译成原语在译语中的一般对应词,而应译成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原文感情色彩、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常识在翻译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虽然译者不能仅凭词典中的释义来确定具体一篇文章中某词的准切意义 ,但是它对译者理解原文仍然有参考的作用。在作翻译工作时 ,不仅要深刻 ,准确理解原文含义 ,还要摆脱原文的束缚 ,然后尽可能在译入语中找到对等词来表达。本文通过对Government一词在不同语境中表达不同所指意义的分析 ,说明了翻译工作的成败 ,不仅依赖于英文功底深厚 ,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译者对英语国家及译入语国家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视角转换、视角越界在构建语篇连贯方面的作用,及叙事诗词翻译中的视角转换、越界现象与所体现的翻译距离,指出译者的职责也应包含在语篇层次上把握原文,最大程度传递原文视角,使译文读者也能真正体会原文作者的意图,实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语用对等,缩短翻译距离,保持语篇连贯.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基于自己对原文的解读,根据翻译目的,通过目的语的词语、句式来传递源语所蕴含的意义。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对译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译文的效果。从唐代诗人崔护的七言绝句《题都城南庄》几个版本的翻译中可见,不同译者对人称代词不同角度的处理会导致诗文意义传递效果的迥然不同。在翻译过程中既要强调翻译,即翻译意义,又要强调译者的重要性,即强调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以学术著作《城市外交》翻译实践为基础,结合实例分析专业术语译名确定的规范性、特定词语回译的准确性以及译者的批判性思维等问题,认为公共外交类学术文本的翻译既要努力保证相关专业术语表达的规范性,也要认真把握特定词语回译时用词的准确,这些方面都对译者的检索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原文文本也难免瑕疵,译者应具有批判意识,正确对待原文中的瑕疵,努力提供忠实可靠的译文。探讨之,旨在为学术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助力新形势下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三个英译本的文化翻译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红楼梦》三个较好的英译本,就原文中某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三个译本在文化翻译上异同的形成原因:译者的知识学养、译本出现时间以及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文介绍了三种翻译比喻修辞格的方法。笔者认为在翻译比喻修辞格的时候,应根据“信达雅”翻译理论进行恰当地翻译。要达到译文在内容上和语言上对于原文的“忠实性”,使译文最大限度地贴近原文,还需要译者努力钻研和长期地积累文化知识,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语境下外宣翻译的信息耗散是不可避免的,为使译文能够准确地传递源语信息,实现最佳跨文化传播和对外宣传效果,译者应对原文采用相应的信息重构手法:视点转换、虚实互化、改写重组、增词释义、类比套用。  相似文献   

12.
土建工程术语的翻译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建工程文献的翻译主要涉及工可、标书、合同等文献。此类文献行文正式、严密、规范 ,译文当尽量信于原文、达于原文和切于原文。为此结合工程翻译实践就土木工程术语翻译进行了简要探讨 ,意在提醒相关译者注意以下事项 :力戒望文生义、望文生译 ,慎译行话、惯用语、新词新语 ,于无意处“捡拾”现成译文 ,批判地审视部分参考译文 ,审读原文并于必要时进行补台 ,科学对待工具书等  相似文献   

13.
译者的翻译动机在翻译中贯穿始终。译者出于什么动机进行翻译活动,直接影响译者对原文文本的选择、翻译方式的采用以及译者翻译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4.
论翻译中文本阐释与译者的取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本理论某种程度上动摇了翻译存在的可能与原文的地位.对文本的认知是翻译的前提.译者有再创造的自由,但原文本是翻译的出发点与基准,译者应力求协调自我的主体性与文本的客观性,最大限度地把握并传达出原作的本意.  相似文献   

15.
文学翻译中的社会语言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应以形象翻译形象,除了要忠实原文思想内容外,还应力求在交际风格上同原文保持一定程度的等值。为达些目的,译者应注意到社会诸因素对语言风格变异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译学视原文和原作者为绝对权威.从而使译者处于译学研究的边缘地位。当代翻译理论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切入研究译者的地位,从而提高了译者以及翻译学科的地位。阐释学、翻译研究学派、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当代主要翻译理论都宣称译者的地位不低于作者,译文并非是附属于原文的派生物。译者是翻译活动中最为关键的主体,是原文的读者、解释者和译文的创造者,是构建译入语文化的重要力量。在翻译实践中,译者既要尊重原文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才能履行跨语际、跨文化交际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关联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它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从本质上讲是语用的、交际的。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译文的效度取决于是否体现了交际者的意图,是否满足了受体的期待。关联理论在双关语的翻译中,在处理语言形式障碍时凸显出强大的解释指导意义。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交际效果放在首位,然后根据原文作者的意图和目的语读者认知环境的估计进行语码的选择来进行双关语的翻译,使译文最大限度趋同于原文以再现原文的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是在译者感知体验原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译者的识解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产生翻译不确定性的主要理据。识解方式主要包括详略度、背景知识、视角和突显。详略程度的高低、背景知识的差异、视角的差异和突显焦点不同,译者对原文的识解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翻译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解构主义翻译观指出,翻译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同”,而是“存异”。因此,翻译应尽量反映语言之间的差异。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之前,多数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力求达到译文与原文“对等”。解构主义翻译观消解了传统译论中译作--原作二元对立关系,冲击了传统翻译观中“忠实”原则和“原文至上”的翻译原则,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新定义了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对原文与译文关系的处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为翻译研究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早期,女性参与社会文化生活的惟一渠道是翻译。作为抵制父权制度的有力武器,女性主义与翻译产生了必然的结合。女性主义译者通过要求平等、对原文的重写和对忠实的重新定义,为翻译研究中的译者主体性带来了全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