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红色经典”对英雄塑造脸谱化模式的研究仍停留在"下结论"表层这一不足问题上,研究并揭示出“红色经典”英雄塑造的脸谱化问题并不是“红色经典”所独有的,而是中国传统小说英雄叙事的一个特征,只是“红色经典”将其更极端化了。“红色经典”继承并改写了中国传统小说“感生异貌”的英雄母题,是其脸谱化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围绕"红色经典"的命名和改编,官方、商家、学界和民间角度各异、深浅不一地介入纷争,最终"红色经典"成为一个文化事件,而对"红色经典"作品的认识和评价是这次文化事件的核心问题.回到当时的语境里分析"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我们可以读出这些作品属于那个时代的"经典"味道."红色经典"是关于革命历史的文学经典,它属于那个特殊时代,"红色"的限定和引号的使用是对这批作品经典地位审慎的诠释."红色经典"仍会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作为代表性的作品见证那个特殊年代的人生百态和时代风云.官方、商家、学者、民众等可以各取所需,各自保留对"红色经典"含义的特殊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3.
"红色经典"中的红色更多地与特定历史语境关系深密,而经典一词则须观照本文美学的各项指标,经典决定了红色的特定质素,而红色也因其特殊称谓及其负载的意识形态信息宰制着经典的生产空间.只有在"历史的"和"美学的"双重理论视角下考察"红色经典"的命名,才能在学理层面上廓清"红色经典"的经典性品质及其经典化线路.  相似文献   

4.
红色样板戏     
样板戏,一个在特殊政治环境下产生的特殊样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社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进入本世纪,样板戏被称作"红色经典",一些剧目又被复排、重演,样板戏的收藏和研究也正热。  相似文献   

5.
在十七年文学创作中,"红色经典"是作为其主流文化资源而存在的。本文以"红色经典"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为个案,探讨了当时这些文本在政治夹缝下对爱情的处理策略,由此推及十七年时期爱情书写的时代特征。从而展示了文学书写与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再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进行了再次梳理与审视,认为在消费文化语境中,对"红色经典"的建构式改编加强了原作意识形态的传播效果,解构式改编是当下"红色经典"影视改编引起诸多争议的主要原因,重构式改编则充分深化了影视改编的创新意义.影视创作者应充分认识精神文化产品消费的特殊规律,合理地依靠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红色经典"的接受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对“红色经典”改编热和网络“恶搞”现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红色经典"的改编已成为当代文学艺术领域不可回避的现象.改编"红色经典"既要把握其精神内核,又要体现出当代人的价值判断、历史思维和审美追求,从而赋予它"一个时代的新生命".近年来在网络上出现的"恶搞"红色经典影片的现象愈演愈烈.已经超越了文化和道德的底线,对人生观、价值观都未定型的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小说在高校中文系的文学课程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当前中国古代小说教学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以"论"、以"史"为主而忽略了中国古代小说文本本身的丰富性以及在文化方面的多元化特质.笔者认为,如果采用"细读--讨论--归纳"的"三步教学法",能够大大提高古代小说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编剧技巧、艺术表现力、人物形象、角度看,样板戏作为红色经典确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红色经典"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随着"红色经典"改编的电视剧的播出以及"红色经典"作品的畅销,"红色经典"再掀热潮。但在这片热潮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主要表现在对京剧《沙家浜》的改写、对小说《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中,种种极不严肃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受到舆论的关注和批评。这说明,对于"红色经典"与"红色经典"现象作进一步讨论和研究仍然十分必要。为此,本刊特组织了这组笔谈。樊星先生的文章,从时代精神、历史选择和学术研究三个方面,阐述了"红色经典"的当代意义;张志忠先生的文章,从创作发生学角度探讨了"红色经典"作者在历史记忆与现实关照之间的复杂心态;余志平博士的文章,从经典标准、时代需要及改编原则几个角度对"红色经典"作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思考。我们期待着这组笔谈能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对待"红色经典",并进而拓展"红色经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红色经典中的英雄之死是英雄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内容,是革命者英雄人格的最终完成、革命理想价值的最高体现.红色经典中对英雄之死进行了价值替代和有意义补偿,个人价值被融入了集体价值,肉体的湮灭意味着精神的永生等崇高意义的诠释.红色经典还对英雄之死的描写采取特殊的叙事策略,使用了"观看"模式和仪式性话语,这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产生重大影响,但也形成对死亡的单一价值判断和僵化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红色经典”中的红色更多地与特定历史语境关系深密,而经典一词则须观照文本美学的各项指标,经典决定了红色的特定质素,而红色也因其特殊称谓及其负载的意识形态信息宰制着经典的生产空间。只有在“历史的”和“美学的”双重理论视角下考察“红色经典”的命名,才能在学理层面上廓清“红色经典”的经典性品质及其经典化线路。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一群草莽英雄的形象。文本中大量运用了"红色"词语,这种红色情景成为这部小说独特的意境和表现手法。从作品中表红色的语料着手,探讨"红色"词语在文中的隐喻情况。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群体"红色经典"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红色经典"鼓舞和激励了一代人,虽然其言说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但"红色经典"中那种单纯的理想主义和真挚的爱国情感却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形象的宝贵财富。如何重新唤起当代大学生的"红色经典"阅读热情,并以此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情主义教育,应该成为文学史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红色经典”是一个“史”的概念,对其时限及分期的探讨非常必要。文章将“红色经典”的时限界定在192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划分为四个阶段:1920年代的发轫期,以“三个属性”为基本特征;1940年代的形成期,赵树理的小说和新歌剧《白毛女》的成名方式分别代表了“红色经典”最初形成的两种方式;1950至1960年代的繁盛期,“红色经典”在长期的持续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凝练成一种新的、日趋成熟的艺术品类;1970年代的衰落期,后期“样板戏”的理论和实践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国1984-1987年出现的几部经典寻根小说文本的分析,在阿城、韩少功、王安忆、莫言等人的创作中寻求寻根风景的特质,并将寻根文学还原到80年代思想史的谱系上进行考察,发现这些"根"的意象作为历史的譬喻装置与隐喻性的扩张而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少年》2011,(4):42
唱响红色经典,凝聚民族力。"红色达人"——迎接建党九十周年"群众性电视文艺大赛"鸣锣开赛!全省十四城市八大赛区同步启动——红歌、红舞、红曲、红诗……海选、淘汰、培训、晋级……红色的旋风、红色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作为权力话语建构的"红色经典"本身承载了诸多意识形态功能,其大规模的生产是为国家利益服务,为国家统治的意识形态合法性服务。文化做为一个斗争的场域,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红色经典"的生产与运作的命运是时代精神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