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海 《社会工作》2009,(21):27-28
近年来,江西省积极开展国内收养和涉外收养工作,使许多孤儿和弃婴(儿),依法进人国内外领养家庭,重获父母亲情和家庭关爱,充分体现了民政部门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2.
2008年8月25日,民政部印发了《收养登记工作规范》(民发(20083118号)(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对于收养登记机关的设置、收养登记和解除登记的程序、撤销收养和补领收养证件的要求以及收养登记机关和收养登记员的监督与管理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3.
图片报道     
《社会福利》2006,(6):52-53
2006年5月25日,中国收养中心儿童抚育项目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捐赠仪式上,中国收养中心与国内外慈善机构共同出资的首批价值12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物品及抚育、康复设施,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发放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公民依法收养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每年有数万名失去父母和家庭的孤儿、弃婴通过合法收养回归家庭,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抚育,健康成长。但是,未经依法登记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也与日俱增。为妥善解决国内事实收养问题,进一步加强收养登记、规范收养行为,保障被收养人及收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内收养工作的健康开展,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于2006年5月1日~5日在青岛召开了“全国收养工作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各计划单列市民政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社会事务处、婚姻管理处)主管收养工作的处长以及设有收养中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收养中心负责人。围绕国内收养工作中的“事实收养”政策以及涉外收养“寻根回访”等议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高星建瓴地认识国内收养工作,高度重视收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收养工作存在问题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在收养工作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充分体现民政为民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一、加强法制教育,实行有效的政策引导。过去收养较少,对《收养法》宣传不够,现在收养剧增,要加大新颁布的《收养法》的宣传力度,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答记者问等形式公开向社会宣传。同时发挥各级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利用开会、办班、赶集等时机开展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收养法》,做到知法、懂法、守法,自觉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收养行为,支持民政部门以法行政,减少或避免违法收养。二、开展收养中介服务,减少违法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的送养渠道有两个:一是社会福利院。二是符合条件的收养人。前者增加社会负但,…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9,(9):54-54
这一很具争议性的创意是由英国收养和寄养协会提出的,他们希望帮助那些难安置的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收养机会。通常状况下,那些具有超过5岁、有兄弟姐妹、少数族裔、具有精神或肢体残障等特征的孩子被收养的机会更小。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自1993年开展涉外收养工作以来,先后有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法国、荷兰、比利时、挪威、丹麦、瑞典、新西兰、爱尔兰、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的家庭收养了社会福利机构的孩子。在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收养中心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省民政厅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江西省广大涉外收养工作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收养法》和《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收养子女登记办法》及民政部《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形势下儿童福利保障范围拓展、机制创新及促进困境儿童实现永久性安置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于2011年12月6日至8日,在福建厦门召开了全国儿童福利和收养工作经验交流会,各省级民政部门负责儿童福利和涉外收养工作的业务处室负责人及福利院院长共计24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主任张世峰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6,(3):4
随着国内公民依法收养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每年有数万名失去父母和家庭的孤儿、弃婴通过合法收养回归家庭,在正常的家庭环境中得到抚育,健康成长。但是,未经依法登记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也与日俱增。为妥善解决国内事实收养问题,进一步加强收养登记、规范收养行为,保障被收养人及收养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内收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8,(12):F0003-F0003
孤残儿童最好的归宿是家庭收养。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沈阳市儿童福利院着力医疗救治、康复训练、启蒙教育,使孤残儿童在“情”、“能”、“智”等方面得到面的发展;开展“助养”、“代理父母”、“家庭寄养”、“院内类家庭”等养育模式,为家庭收养奠定良好基础:采取系列有效措施,使符合收养条件的孤儿融入家庭,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随着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满足外国收养家庭和被收养儿童的迫切需求,民政部启动了寻根回访工作。三年来,这项工作历经探索启动、典型试点和逐步推开的发展路径,不仅增强了被收养儿童的感恩之情,赢得了收养家庭的普遍赞许,而且推动了福利机构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我国与外国收养人、被收养儿童之间延续了爱心,传递了真情,建立了友谊,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交口称赞。寻根回访工作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一个特色品牌。  相似文献   

12.
周心忠 《社会福利》2003,(10):60-60
所谓资助收养,是指因特殊原因,由收养家庭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儿童福利机构的孤残儿童,但该孤残儿童的户口关系仍留在儿童福利机构,并约定由儿童福利机构定期资助被送养儿童的一种养育模式。在家庭寄养和集中供养实践中,湖北省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对三名儿童实行了“资助收养”。 一、资助收养的缘起 1996年以前,宜昌市社会福利院为推动家庭寄养  相似文献   

13.
张仲 《社会福利》2006,(3):9-11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经过各级民政部门的多年努力,国内公民依法收养法律意识有所增强,收养登记数量不断上升,大量弃婴通过收养进入了家庭,得到了妥善安置。与此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和《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颁布实施,为依法收养、依法登记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随着我国涉外收养工作的深入开展,为满足外国收养家庭和被收养儿童的迫切需求,民政部启动了寻根回访工作。三年来,这项工作历经探索启动、典型试点和逐步推开的发展路径,不仅增强了被收养儿童的感恩之情,赢得了收养家庭的普遍赞许,而且推动了福利机构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在我国与外国收养人、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社会福利》2008,(7):12-14
2008年6月20日,窦玉沛副部长在民政部会见了由爱之桥服务社组织的来自美国浩德机构的27人的收养家庭寻根回访团。他对收养父母带着被收养的中国儿童来到中国,来到北京,来到民政部表示欢迎;对收养父母多年来对孩子的百般呵护,精心照顾和培养表示感谢。他说,收养父母亲自带着孩子来到中国,让他们了解中国、感知中国,亲眼看看他们的出生地、  相似文献   

16.
初夏时节,江西省涉外收养工作考察团应邀对荷兰跨国儿童收养福利社和法国阳光收养组织进行了工作访问和考察。期间出席了荷兰跨国儿童福利社成立40周年庆典大会,看望了近50名被收养江西籍孩子及收养父母,受到他们亲人般的欢迎。此次考察,我们见证了被收养儿童健康幸福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提高对涉外收养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涉外收养工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开栏的话我们行走在一个爱心的世界,无时不为爱心的付出而感动。因为一份爱心的赠予和接受,不仅传递着人间真情,而且将使一个人的命运变得阳光灿烂。涉外收养工作从出现在老百姓生活中的那天起,就是以传播爱心为主题,在地球村这个人类大家庭中演绎着美丽的故事。这是一份崇高的事业,也是一份和平的事业。然而,涉外收养工作还不为人们所深刻认识,大力弘扬这种无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刊与江西省收养中心共同开辟专栏《爱心无国界》。本专栏将从宣传《国家收养法》,讲述收养对象的成长故事,反映收养家庭的爱心行动,推介收养工作的经验,聚焦国内、国际收养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等内容层面,多维度地展示涉外收养工作多姿多彩、生动感人的社会形象。体裁不限,文字稿每篇1500字左右,要求新鲜可读;图片稿每幅不超过7寸,黑白彩色均可,要求主题突出,角度新颖。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E-mail:zou-ying@tom.com)或省涉外收养中心王文亮收,信封上注明“爱心无国界”。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18.
中国香港与内地收养立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两制”的方略,使香港与内地的收养制度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各具特色、各施其责。探寻两地的收养立法,既有利于两地收养制度的沟通与借鉴,又有助于日渐频繁的两地收养关系的协调与规范。一、立法渊源香港和内地具有现代理念的收养立法,均诞生于本世纪。早在SO年代,香港便着手进行收养立法。1956年Ic月颁发了《领养条例》(简称《条例》),共计25条。在1973年以前,香港的收养行为采双轨制,即华人收养子女,适用中国的传统习俗,订立书面契约或过继文书,上述契约或文书须报香港有关官署注册;英人收养子女,须依据《条例》进行…  相似文献   

19.
爱之桥服务社是1998年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专门为外国收养组织和收养人提供各种收养服务的机构。服务内容包括收养咨询服务、收养文件翻译服务、旅行接待服务和与涉外收养有关的其他服务。为了适应形势需要,加快发展步伐,2004年民政部对爱之桥服务社实行了资源整合,重新调整了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20.
儿童福利机构照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构照顾又称为机构收养,院舍照顾,福利院照顾,或福利院收养,是儿童福利的一种替代性服务,是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出资创办的收养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福利性机构,如儿童福利院、育幼院、孤儿院、 SOS儿童村等。机构照顾是儿童福利照顾的主流,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   中国的儿童收养机构有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院中的儿童部、孤儿学校和 SOS儿童村等。诚然,自建国初期至今,儿童福利机构照顾的生命力一直在持续发挥和发展,并且不断有新的内容予以丰富,但不可否认它自身的缺陷与不足:   1.无法提供持续性的照顾,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