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依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主题为"旅游(西藏)"目录下模糊检索到的论文样本,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0年来西藏旅游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后,得出:30年来,西藏旅游研究文献在数量上随时间推移呈不断加速的阶梯型上升趋势,在研究水平上也随时间推移呈现出跨越式的提高,在旅游研究方法上也逐渐向定量化、个案化、理论化转变,呈现出不断趋向良性、繁荣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学科框架体系不均衡、研究焦点与热点相对滞后、研究视角单一等问题.未来西藏的旅游研究重点为:在特殊地域及民族文化条件下旅游产业水平提升研究、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研究、旅游管理机制转化研究、"跨越式"发展战略下的旅游资源、环境保护研究.西藏旅游研究亟待关注的空白点:旅游危机管理、旅游援藏、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等问题和学科.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旅游行业发展迅猛,因旅游者需求的多样性,分类也呈多样化。本文对相关文献阅读及实际调查后,对研学旅游者、研学旅游吸引力、旅游目的地居民进行了大致定位。通过对三亚市研学旅游发展的研究,得出三亚市提升当地居民研学旅游吸引力有以下几点:强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化发展;提高三亚市居民幸福感;提升三亚市旅游形象。此外,本文就提升三亚市居民研学旅游吸引力,提出了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旅游活动日益频繁,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相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以云南省为个案,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分析旅游活动对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游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游客的心理动机及其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反应情形,并了解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游客其心理动机及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差异.结果发现:游客的旅游信息大多来自有来岛旅游经历的亲朋好友,同行人数以2-5人居多,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了解程度为一般;在心理动机方面,游客对“放松身心、接近大自然”的反应平均数最高;对目的地形象知觉方面,游客对“海南国际旅游岛有美丽的海景风光”的反应平均数最高;在人口统计变量方面,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及教育程度会影响“基础建设与社会经济环境”、“身体动机”、“氛围”及“了解动机”等方面;“心理动机”与“对目的地形象知觉”二者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供规划区域功能组团旅游的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6.
杨明洪  刘建霞 《民族学刊》2017,8(3):9-18,99-100
作为对口援藏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必然会对项目所在地鲁朗镇居民的生计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地居民的生计方式从自给自足的农牧业以及狩猎采集到伐木经济再到家庭旅馆的变迁过程,在旅游资源规模化开发下,农牧民生计方式发生非常大的转换,也对当地农牧民生计产生了负面冲击,为此,政府采取了保护性措施.作者发现,由于政府与当地农牧民所占视角的不同,在一些政策实施上,当地政府的实施愿望与当地农牧民想法产生了差异,故当地农牧民并不完全认同政府推行的一些政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西藏特殊的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因素和农产品的显著特色,文章认为西藏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出路在于走高端的品牌化经营。作者以供应链的视角,对西藏农产品的原产地形象、企业产品优良品质形象和商业形象的认知与塑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这样才会促进消费者对商品典型性的认知,从而形成高端产品形象和高端品牌原型,高端品牌原型反过来会通过类别化影响消费者的商品典型性认知。  相似文献   

8.
郑洲  赵雅洁 《民族学刊》2023,(8):85-96+164
从教育、劳动力再培训、健康和劳动力流动四个维度构建西藏人力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基础上,加入人力资本存量并构建扩展的西藏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引入2001-2020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物质资本、从业人员数及人力资本存量等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西藏数量型人口红利优势较为明显,但人口数量红利优势逐步减退;(2)劳动投入产出弹性(0.439)>物质资本产出弹性(0.293)>人力资本存量产出弹性(0.268),但单纯地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大规模资本投入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3)人力资本贡献率(36.21%)>物质资本贡献率(31.81%)>劳动投入贡献率(6.73%),但由于西藏人力资本水平总体偏低,人力资本对西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亟待提升;(4)各要素增长率与各要素对西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者呈正相关关系,但由于西藏总体生育率较低,人口增速减缓是西藏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应切实推动西藏“人口红利”向“经济红利”转变,切实推动西藏“人口数量红利”向“人口质量红利”转变,努力提升西藏创新型人力资本水平,不断...  相似文献   

9.
杨敏敏 《世界民族》2022,(1):116-126
为探索以“华侨华人”为主题词的国际学术研究脉络,借助文献计量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收录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10—2019)十年内的学术语篇进行定量文本挖掘与定性文本细读。结果表明:多学科跨学科的华侨华人研究得到全球性的关注和支持;“全球化”“身份”“态度”“高等教育”“学生”“人才”等成为研究热词;全景式的“中国人才流动”与“理解非洲叙事”这两个主题领衔研究前沿;华侨华人身心健康得到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在发文数量和前沿观点上把握了国际学术话语权,而高被引作者的相对缺失则说明话语能力与影响力还可望进一步提升。希望该研究能为华侨华人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叶江 《世界民族》2007,42(4):1-7
首先,本文通过对民族主义基本理念和古代中国华夷观、天下观、君臣观等的比较分析,认为近代之前的中国不存在民族主义或传统民族主义,亦即中国的民族主义并非"本民族的";其次,本文认为,民族主义的发展历史表明,虽然民族主义的基础是理性的,但任何民族主义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即使我们提倡"理性民族主义",也很难避免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最后,通过考察、分析民族主义的两面性,本文指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是不协调和不能兼容的。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的傣族、哈尼族村寨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民族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对旅游积极影响的感知,处于旅游发展初期的箐口村民比处于旅游发展成熟阶段的傣族园村民更为强烈,对旅游消极影响的感知,后者比前者更敏感.村民的这些感知,一部分是其对客观事实的感知,另一部分是其主观的感知,而旅游获益感,特别是对旅游经济利益的感知,对其影响更大.但总体而言,两地村民都支持旅游发展.然而,成熟旅游地所存在的问题不断暴露,因此,合理协调各方关系,赢得居民支持,无疑是民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