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伴随着网络传输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已得到普遍应用,这也就使侵犯短信作品著作权的行为变得更加普遍。从阐述短信作品的著作权及其侵权类型入手,力求在现有社会环境、技术条件和法律制度下,从技术保护和法律保护两个层面寻求短信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有效途径,平衡各方利益,以实现短信作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轻松和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是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害越来越严重,本文就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律特点以及侵权认定来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试论网络作品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作品只是传统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其著作权仍归原作品的作者享有,网站管理者对网页和电子公告板上的汇编作品享有著作权。对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问题,应该实行“法定许可”制度。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追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由于我国目前网络立法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应该以利益平衡为方向和原则,借鉴和吸收国际立法经验,完善网络作品著作权立法。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7,(5):77-79
学术期刊著作权的使用与保护制度是各国著作权法的通行制度,也是著作权实务与理论研究中一个最易引起争议而又难以为人理解的规则。如何界定学术期刊著作权使用与保护始终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课题。学术期刊著作权使用与保护认识上主要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否认学术期刊整体的著作权,即否认学术期刊社对汇编的单篇学术文稿出版后,享有的学术期刊整体上的对外使用权,包括作品的人身权、财产权及版式专有设计权;二是否认学术期刊局部的著作权,即否认学术期刊社对汇编的单篇学术文稿出版后,作者对自己已出版的作品仍享有是否同意学术期刊社进行延续性使用的各项著作权权力。譬如将学术期刊的网络传播权授予数字技术传播媒体使用时,就没有必要再征求原创作品作者的同意,获得原创作品作者的事先许可使用了。因此,正确认识学术期刊著作权的使用与保护,不仅在著作权法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激励人们的创作热情、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保证学术成果及时准确地交流,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学术期刊著作权使用与保护的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版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说法律规定了网络服务商对第三人侵权行为的责任限制,然而P2P缓存服务商自身从事复制、传播版权作品,已经远离了其扮演网络信息交换中立者的角色,可能构成直接或者间接侵害作者版权。主要适用于搜索引擎缓存网页和P2P文件分享技术的避风港规则也不能盲目适用于P2P缓存技术服务商。  相似文献   

6.
建筑作品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科学技术性的综合特点,与其他一般作品相比,其著作权问题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运用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原理,探讨建筑作品著作权保护的范围、建筑作品著作权保护的适用条件以及建筑作品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等内容,初步构建起建筑作品著作权制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分析搜索引擎服务商在未经网页著作权人的许可利用网页快照,对网页进行复制、存储、允许网络用户对该复制的快照进行访问的相关行为的定性入手,考察其行为是否构成网页著作权侵权,传统的著作权抗辩事由是否可以继续运用,以及提出网页快照是否侵权不应一概而论,而应借鉴灵活开放的“合理使用”标准确立其存在的合法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判定及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是基于互联网所形成的虚拟环境下著作权呈现的新形态,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网络作品所享有的权利。与传统著作权相比,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具有地域性消失、专有性削弱、时间性模糊等特征,这给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判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侵害事实、行为的违法性、因果关系与过错四个构成要件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多样化的形态。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判定应采用过错责任原则,这既可在保护著作权人权益的同时兼顾网络环境下知识的传播与分享,亦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TRIPS)的标准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表现出实施载体的非物质性、保护标准和实施方式的国际性、运行环境的虚拟性、作品侵权的隐蔽性等新特点,并呈现出网页制作权、网络复制权、网络传播权以及网络数据库版权等新趋势。在网络环境下,应构建技术、法律、道德三位一体的著作权保护理路.以规范和协调网络主体的责、权、利,鼓励作品的创新和传播,促进文化、科学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中的著作权保护领域存在侵权严重、孤儿作品大量出现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网络作品的确权存在困难。网络作品确权的核心问题实际就是解决谁具有在先的权利,因此具有不可篡改、记录创始时间等特性的区块链技术将其存在性证明功能运用到网络著作权领域将具有巨大潜力。同时,区块链在著作权确权与交易领域的应用需要通过法律在区块链数据证据效力、知识产权保护期限、智能合约是否为电子合同、与现有登记制度的关系等方面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作权法于2001年修改时,规定杂技受著作权法的保护,但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杂技作品著作权的研究还很薄弱。本文探讨了杂技作品著作权的客体、主体与内容,杂技表演者的权利,并着重分析了侵害杂技著作权与表演者权的各种行为,呼吁杂技创作者与表演者加强权利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地运用法律制度推动我国杂技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创作物具有模式化创作和综合性作品片段使用侵权的特点。在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侵权认定中,适用实质性相似规则需要解决判断标准客观化问题,并且应当放宽认定标准。在合理使用规则适用中,需要考虑人工智能创作物转换性使用作品、跨类型使用作品、综合性作品片段使用量、使用作品片段质量及市场影响因素等问题。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侵权诉讼可以采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诉讼和共同诉讼模式。由此,可以使人工智能创作物著作权侵权问题得到合理认定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3.
著作权法以“著作权中心主义”作为制度建构的主线,侧重于作品创作者权和传播者权的保护.作品使用者权的制度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在立法上还欠缺完善的制度建构.作品使用者权在基本人权、私权逻辑和利益平衡机制方面都具有足够的正当性,它不能仅仅被界定为著作权的权利限制制度,也不能等同于社会公共利益.作品使用者权具有独立的制度价值,具有和著作权相同的法律地位,需要从权利构造的角度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对现行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冲击,数字网络环境下现行著作权制度面临着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而著作权默示许可制度正是解决数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许可难题的最佳方式之一。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之机,引入默示许可制度,特别是在信息网络传播领域全方位引入该制度,对于推动作品的有效传播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基于转换器的生成式预训练模型(GPT)为代表的高阶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智能型内容生成机制,使得内容产品生产中的技术占比不断上升,人的直接投入占比相对下降,传统著作权法作品的独创性要求、权利人本原则等基本理论受到冲击。面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可作品性问题,基于自然人智力投入的创造性本质理论和闭合性作品概念显得力不从心。在过程视角下(主观标准),人工智能内容生成过程符合人类创作的思维特征;在结果视角下(客观标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具有著作权作品的外观形式和信息消费功能,符合著作权作品的本质属性。如果人为割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著作权作品在产生过程和实质作用上的同质关系,强行区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和自然人创作作品的法律性质,则有悖著作权法因应技术发展调整信息消费品利益的制度旨趣,最终将导致著作权法律秩序的混乱。  相似文献   

16.
主要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发展及数字化作品的界定、数字化作品与著作权客体的创新、数字化作品创作中的著作权冲突和网络传输与数字化作品传播权等问题,指出我国应在扩大著作权保护客体、建立著作权集体管理体制、确认网络传输的公开传播权属性等方面予以创新,并充分关注著作权国际保护的基本趋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以增强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在数字化时代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在我国存在不同的看法。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著作权制度的宗旨是保护作者的权利和鼓励创作。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属于作者。我国《著作权法》也在特定的情况下,把著作权归属于作者所在的单位或者委托人。纪实文学记述的事件,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仍然可以在辨明作者之后,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8.
著作权客体及其演变是著作权理论和著作权法律制度的重要问题之一。各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表明,著作权法所规定的著作权客体保护范围经历了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而且作品成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所要求的构成要件呈减少趋势。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著作权立法的变化、作品载体的变化以及作品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的变化。这些变化是著作权客体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的原因。研究著作权客体演变的规律及其原因有益于丰富著作权理论和完善著作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传统作品的著作权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由于我国现阶段有关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立法效力等级不高、利益平衡机制缺失、法律保护范围过于狭窄、司法管辖权不明确等因素的作用,使得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更难以实施。本文在界定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基础上,对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及保护问题进行了深人的探讨,以期为完善我国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主张。  相似文献   

20.
网络著作权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著作权问题不仅涉及到激励创作和繁荣科学文化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网络业界和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对此问题予以深入的研究,可为我国修订著作权法提供理论思路和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页及网页集合可以构成汇编作品;在线交互式作品是网络条件下特有的作品新形式,其权利应归属于投资者;可以由网络服务商提供证明资料来确定网络作品的作者身份;在著作财产权中应增设一项网络传输权;此外,还应增加著作人身权应当善意行使等原则,以促进网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