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在"一带一路"的视角下,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对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产生的影响,并对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展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性措施提出相关建议,使我国国际化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得以扩大,促进国际之间的科技合作,推动人文交流,协助民心相通. 相似文献
4.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参与其中的国家与日俱增.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要素,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均需要对沿线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特别是官方语言有细致了解.作为国内权威性极强的报纸,一国的官方语言在《人民日报》中的出现频率也反映了我国对其了解程度以及该国官方语言在我国的影响力.同...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边疆”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关口,具有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古时,在“一点四方”统治观念下,“边疆”具有区别于王朝国家核心区的文化地理内涵,通过“边疆”走向欧洲、非洲的丝绸、瓷器、茶叶开启了西方人对东方国度乌托邦式的想象。近代,随着王朝国家的衰落和西方启蒙运动自我批判的觉醒,“边疆”又成为“东方地狱”中一抹神秘的色彩,一块未经发掘的处女地。20世纪90年代,自中国将“和平崛起“作为对外交流的叙述话语以来,“边疆”又被西方冠以落后、分裂、暴力的形象,意图通过充满意识形态的“人权”倡导和模糊的民族国家概念来肢解中华民族。中国边疆何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性格迥异”的面孔?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边疆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场域和资本。而边疆形象的合理建构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布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形象的正确定位、与邻国的政治经济交往以及边疆地区自身的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7.
费孝通先生基于中华民族形成与走向的考量,数次提出民族走廊的研究命题,其中对藏彝走廊研究就有涵义递进的公开五论之说。沿着费老指出的门径,中国大陆学界近40年来对各个民族走廊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少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其中,“走廊”概念泛化到各个相关学科,从人文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到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民族经济学、边疆学等学科交叉研究的角度看,藏彝走廊的成形与茶马古道密切相关,即出现南方丝绸之路时藏彝走廊已经形成,并因其茶马古道功能而使该走廊长期保留着内部的延续能力及其与外部的沟通活力。随着研究的进展,费老提示的该走廊的蕴涵被学人不断发掘;进入21世纪,中国“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将焕发出这个走廊的新活力,国家决策层所命名的藏羌彝走廊,扩展了该走廊并注入了新的内容,对该走廊的研究将有更多的含义被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8.
《西北民族研究》2017,(3)
20世纪50年代以来,"遗产"或"文化遗产"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和拓展。这一进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努力,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在文化领域制定多边准则有着直接关联。而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也随之越来越具有超乎文化领域的意义。通过梳理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的出台及其保护的文化遗产类型,进而对非遗名录项目进行大致的分析,就会发现以文化多样性推广人类共同遗产这一理念,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事情,而是越来越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涵发生深度关联,也在"一带一路"的话语体系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实践之间成为可资深入观察和总结的研究场域。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博览》2017,(2)
2015年10月19日,“一带一路”国家统计发展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一带一路”意图与沿线国进一步加强政府统计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其目的将推动不同国家政府间的合作和交流,为互利共赢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实际上,这是一场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它借鉴了古代强大文明互利共赢的伟大历程,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新探索和新机遇。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因为在这个道路上曾经运输了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这条道路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成为了东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象征。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给予了中国美术发展一个极好的契机和图景。本文在结合考察中国文明的特性基础以及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时期的美术发展上,意图探究“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美术发展的机遇,以及学术界在这个方向上所可能的深入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素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作为全国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广西,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多方努力下,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之一的越南毗邻,双方对资源的整合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尚显缓慢。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构建和“两廊一圈”深入推进的情况下,广西的旅游业应当抓住机遇,实现“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与越南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1.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的国际发展空间逐渐扩大.而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时间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是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内容.本文从一带一路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影响入手,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和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沿线各国经济之间的互帮互助,也是各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互通.陕北民歌是我国的特有文化,承载着陕北人民的情感和历史,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将陕北民歌向国际传播是研究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一带一路背景下陕北民歌传播的重要性与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14.
“一带一路”战略是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历史性机遇.民族地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必要性和历史、区位、资源、人文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民族地区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具有9种模式和3个层次,而风险主要表现在边境安全、跨境犯罪、民族宗教及生态保护等方面.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和枢纽地区,如何发挥优势、规避风险,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当前民族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西藏当代绘画是新中国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际环境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它所表现出的跨文化实践拓展与民族性的视觉表现,给中国美术的发展,特别是为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带来了鲜明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认同。本文将围绕西藏当代绘画对当代中国美术的启示和当下的现实意义展开。 相似文献
16.
17.
尽管传统的建筑美术教学已有了丰厚的专业教学经验的积淀,但在新的形势下,在新的专业环境背景中,对于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科背景、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生源情况等等,对建筑美术的教学思路进行针对性的考量和定位,摸索出适合实际教学情况的有效的美术基础教学模式.为建筑专业的学生接下来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良好的手绘基础,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培养必要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美术在复杂的艺术生态中演变而来,造型方式精彩多元,色彩语言的艺术形式独特,为中国当代油画的艺术创新和发展注入无限的内驱动力,促使两者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主要对中国民族美术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进行阐述,希望对两者的融合发展与具有时代性特征的现代作品的高质量创造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藏族传统美术以其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风采、深邃的宗教文化内涵、鲜明的地域风格特色、多元文化精华凝铸的优势,伴随着藏族传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的兴旺发展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普及推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章就藏族传统美术在当代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环境条件、创新活动事迹、创新的追求趋向、创新的实践探索、创新的总结思考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区域社会史视野下的"客家"称谓由来考论--以清代以来赣南的"客佃"、"客籍"与"客家"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客家学界认为今日"客家"的名称产生于明清时期,等同于明清文献中的"客佃"、"客籍"这一流行观点,本文以清代以来赣南文献中的"客佃"、"客籍"与"客家"为例,从区域社会史的角度对这些术语的具体历史语境和历史内涵进行考察和分析.指出清代的"客佃"、"客籍"作为清代移垦过程和户籍制度背景下特定的历史产物,其实是一个与"土著"、"土籍"相对的移民范畴,而今日所谓的"客家",则是在晚清民国以来社会文化变迁和学术发展背景下出现或建构的一个具有人类学意义的民系范畴,二者完全属于不同的历史范畴,故而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