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根据调研报告总结了新疆维吾尔族青年饮食习俗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变化情况,饮食类型更加多样化,饮食方式和礼仪更加简单化,饮食禁忌减少,更加自由化,饮食观念更加科学化,民族食品走向市场化;从中分析饮食习俗对民族文化融合和社会发展的意义。饮食习俗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整合,而且可以加强社会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杨福泉 《民族学刊》2017,8(2):25-33,100-102
本文从东巴古籍记载的饮食习俗和当代的延续、饮食禁忌与民间信仰的关系、食品祭祀和相关的水土观念、纳西族饮食中的民族文化融合以及饮食烹饪习俗中的社会性别和长幼观念五个方面探讨了纳西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纳西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纳西族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较大的变迁.其从古相沿的饮食文化,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精华,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饮食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饮食习俗文化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社会,虽然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在民间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护民族饮食习俗文化、实现非遗饮食文化的传承,我们应适当鼓励民族饮食习俗文化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汉民族长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奠定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现状,并从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方面阐述了广西壮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共生.同时,还分析了壮汉民族文化融合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聚居在湘鄂西地区的土家族,民族风情别具特色,其饮食习俗反映了土家人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鲜明的民族性格。那么,这种饮食习俗的特点,文化意义及社会原因何在?发展方向如何呢?本文就此谈一点浅见。饮食,既“饮”又“食”。土家族的饮食习俗可概括为茶、酒、食三大部分,其中茶、酒同属于“饮”。土家族聚居地多为山区,气候温和,盛产茶叶。土家人最喜欢喝油茶汤,民间  相似文献   

6.
饮食习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饮食习俗是各民族在自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饮食方面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是各民族社会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观念、心理、文化的特点。回族的饮食习俗同样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回族信奉的伊斯兰教注重和提倡卫生、洁净。回族的饮食选择,就是依据伊斯兰教规定的卫生原则来确定的。伊斯兰教在《古兰经》中规定:“准许人们吃一切佳美的食物,禁止吃污秽的东西。”教法学家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它本身纯洁,本质良好,且有益于人的身心,都是佳美的,从理论上讲是可饮可食的;反之,则均不可食用。  相似文献   

7.
回回民族的饮食习俗是构成回回民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丰富的内涵。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形成,是伴随着该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及长期的社会生活而形成的世代相传、异彩纷呈的行为规范。这种以风俗习惯表现出来的行为规范,生动、具体地表现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素质、审美习惯和感情上的爱憎好恶。它是以有形文化的形式展示着一个民族深层次的思维方式、思想感情、对自然对社会所寄于的期望,因而了解研究一个民族的习俗,是深入理解一个民族的思想感情趋向和社会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  相似文献   

8.
壮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属于本民族的民间信仰,壮族法事文化是其民间信仰之一,已经演变成了壮族的生活习俗,能慰藉人们的心灵.通过对壮族法事文化进行实地考察研究,探究其伦理意蕴,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生态平衡、凝聚民族共同体有着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由来、盛行、与汉族戴盖头婚俗的异同及其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文章着重指出:伊斯兰社会妇女戴盖头习俗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表现之一,它客观上反映了伊斯兰民族的一定的生活环境,反映了伊斯兰社会妇女的文化意识与审美价值观念,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7,8(4):35-38,105-107
藏族网民对数字图片、视频、歌曲、影视、游戏和小说等网络文化的喜好使得他们形成了网络文化的使用习惯、特点以及强烈的网络文化认同感.藏族网民在网络文化载体手机化趋势和网络文化消费娱乐化倾向与其他民族的网民保持着一致性.但在网络文化认同上则表现为更加喜欢选择藏族网络文化产品;更加积极参与到对涉藏网络文化传播内容、方式的肯定、批评和建议中;更加倾向于由藏人自己主导、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强烈希望涉藏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对藏族文化习俗的理解和尊重.网络为藏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在藏族网民心中逐步建立起了网络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整个鄂伦春族仍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以狩猎为生.鄂伦春族传统饮食习俗走过了漫长的历程,创造形成了一套独立的饮食习俗体系.1953年定居后,鄂伦春族仍然保留着传统的饮食习惯,为研究狩猎民族的生产、生活和宗教信仰提供了依据.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少数民族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广西边境壮族传统农商文化赖以依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它必须适应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与现代化对接才能存续与发展.充分利用传统农商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边民的商业文化意识和农业种养技术、耕作方式、互助合作等农业文化,这种传统的经济习俗就可望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并将向“大农大商”方向发展,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 2021年收录文献为样本,对国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研究在2002年后发文迅速增加,但研究学者团队和机构合作整体情况较弱.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开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等.总体研究内容广泛,却还没有形成系统.未来在围绕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新转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基础上,可加强中观、宏观层次经济学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颜色词不仅描述颜色,而且具有联想意义和象征意义.因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宗教、习俗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汉英两民族的颜色观存在着许多差异.但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异质文化的趋同性影响,两种语言所反映的颜色观又出现了相似或叠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民族实体之间因政治决策、社会变动或族群迁徙等因素导致的族际接触或交流,往往会使民族间的文化发生涵化.从而,促使民族交流与融合时期的重要表征--语言的融合及词汇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6.
崇山习俗在东北亚古丝路沿线民族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基于史书文献和田野调查所得资料,分别以山神形象变迁、祭山习俗内涵,以及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的祭山仪式为研究对象,解析东北亚古丝路沿线民族崇山习俗的内在关联、特定崇山仪式中多个文化影响的体现,论述文化传播对于古老民间信仰的作用,以展现东北亚古丝路上的文化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7.
族际文化互惠是不同民族社会成员之间以大体对等的方式交换某种文化要素的行为过程,是双方对各自一部分文化权利或文化习俗的让渡。族际文化互惠属于平衡互惠,可分为精神主导型、实物主导型和混合型等不同类型。族际文化互惠的持续有助于营造民族亲和力,有利于弱化民族文化边界。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岭南土著民族的壮族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女性文化 ,从女神创世到女英雄救世 ,女性在壮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一直是那么显赫 ,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多挑起家庭大梁 ,支撑着家庭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本文从壮族传统文化切入 ,通过文化传统、习俗、传统教育、民间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考察 ,阐述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社会性别的独特个案。  相似文献   

19.
在云南德宏州延绵不绝的群山间,常能看到藏于林中山腰处的栋栋竹舍,其不仅体现出独特的民族建筑工艺,同时也展现了景颇族的民居建筑中蕴含着悠久深刻的历史文化。文章阐述了景颇族的民居的建筑概况,以及蕴含于建筑中的习俗,展示出景颇族的文化传承、精神寄托以及浓厚的民族艺术。通过分析景颇族民居建筑中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生态理念,旨在加深对景颇族民居建筑礼仪习俗研究,弘扬景颇族文化特色,传承民族文化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凝聚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20.
滇黔桂交界地区的各民族民间流行"打老庚"习俗.这是一种虚拟血缘的结拜方式,不是兄弟如同兄弟.不同民族之间借此方式交往和互助.打老庚式和谐的民族关系的形成,主要基于:地广人稀是前提;一层层融合是表现;入赘婚是途径,优势互补是必然,民族和谐是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变迁,传统的打老庚习俗也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