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2.
阿来,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院,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就新时期藏族文学而言,阿来的作品承接与拓展了藏族作家扎西达娃开创的艺术道路。而放眼全国民族文学,阿来的创作表现了我国当代民族文学所达到  相似文献   

3.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7,8(4):35-38,105-107
藏族网民对数字图片、视频、歌曲、影视、游戏和小说等网络文化的喜好使得他们形成了网络文化的使用习惯、特点以及强烈的网络文化认同感.藏族网民在网络文化载体手机化趋势和网络文化消费娱乐化倾向与其他民族的网民保持着一致性.但在网络文化认同上则表现为更加喜欢选择藏族网络文化产品;更加积极参与到对涉藏网络文化传播内容、方式的肯定、批评和建议中;更加倾向于由藏人自己主导、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强烈希望涉藏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对藏族文化习俗的理解和尊重.网络为藏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在藏族网民心中逐步建立起了网络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藏族作家的长篇小说的创作与出版进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考察十几部藏族作家的长篇小说,发现它们在人物语言、结构形态、描写对象三个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藏族作家的小说在这三个方面之所以特色鲜明,是与藏民族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藏族雪域文化的凝聚与兼容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聚居的青藏高原是一块独特的地理单元,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自然环境十分特殊。青藏高原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明,营造出一个独特的高原文化圈。藏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一种与其自然和历史环境密切相联系的雪域文化。 一、藏族文化具有坚强的凝聚性 藏民族在那样特殊的地方与大自然抗争,需要整个民族的凝聚和团结。藏民族在雪域高原的险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发展和壮大,他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具有坚强的凝聚性。  相似文献   

6.
50年来,阿坝州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拥有丰富底蕴的民族文化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藏族女子群舞《卓嫫》,获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届群星奖舞蹈大赛银奖;藏族歌手容中尔甲演唱的歌曲《神奇的九寨》,获全国第九届青年歌手“步步高”杯电视大奖赛通俗唱法业余组决赛银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藏族作家阿来的《尘埃落定》震撼中国文坛,先后摘取了巴金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阿来的另一部作品《遥远的温泉》获《北京文学》一等奖。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走出高原。在2002年四川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上,全州专业、业余演出及艺术展览共…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是善于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丰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一个自强不息、富于开拓精神的民族,她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增添了许多光彩夺目、独有风格的文化珍宝。在这里,我们就藏、蒙两族人民的历史往来,看看藏族的优秀文化在历史上如何影响蒙古族的文化发展,而蒙古族又是怎样对待藏族文化的,从而也可以看出藏蒙关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王泉 《民族论坛》2008,(5):50-51
藏族作家阿来小说中的流浪者形象呈现出流浪与坚守的姿态,并从中折射出人性之善的复苏。同时,作家在对这些流浪者形象的史诗化追求中交织着民族场与文学场的对立统一,也成就了其作为一名优秀作家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雷巍 《西藏研究》2009,(3):116-120
藏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传统体育,并在民族文化魅力驱使下形成藏民族单元体育.藏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变异、变通和涵化发展.文章通过地理环境、综合性、针对性三个方面阐述了藏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藏回"为研究对象,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将民族认同放在具体的历史、政治和社会情景中来讨论,分析"藏回"身份认同的特点,挖掘、再现研究对象的主体性(subjectivity),挑战回族族源多元但认同一元的观点.本文将说明迪庆藏族与回族之间的族群界限是模糊的、流变的,他们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和历史记忆是建构"藏回"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文化实践只是"藏回"认同的一个表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白色的雪地,白色的官寨,火红的罂粟花,复仇的血光,聪明的傻子那黑色的死亡之血,几多鲜明的意象在藏文化的风土人情与土司制度威严神秘的背景下交织重叠,共同构建了阿来《尘埃落定》浪漫而奇异艺术的世界。阿来,这个本不十分出名的作家,也因这部作品一举荣获茅盾文学奖,并成为广大文学评论界和读者谈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龚婷  吴济池 《民族学刊》2023,(10):88-93+156
文化共享理念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共有”来自于认同,“共享”是认同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立在共有文化根脉基础上,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历程。作家是文化的书写者和传播者,阿来是来自四川阿坝、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民族文化的作家。阿来文学书写是民族文共享和融合的展现,也是阿来自身“文化身份”的寻根之旅。阿来文学书写具有文化融合孕育下的独特性与典型性。本文从文化共享与汉藏文化融合、阿来文化身份建构、阿来文学书写中所体现的文化融合及其书写的独特性价值四个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阿来在文学书写中的文化构成与文化共享。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是当代藏族文学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的研究模式.文化研究对发掘当代藏族文学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内涵,呈现当代藏族文学的地域文化特征,揭示文学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意识,提升文学作品的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文化研究也存在着诸如忽视作品审美因素、忽略文化的现代变迁、泛文化认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丹珍草 《西藏研究》2023,(5):43-52+160
当代藏语文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展示中国文学“大文学观”的重要内容。藏语文学承接1400余年的藏族书面文学传统,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特性。新时期以来,当代藏语文学出现的一批优秀藏语文作家,他们能同时用藏汉、藏、英等多种语言文字创作,且有意识地采用现代藏文进行创作,使藏族原有的格言诗、寓言小说、说唱文学等传统文体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受到藏、汉、英等多语言阅读世界的关注与研究。藏语文学自身携带的古老的诗性智慧,从慈悲利众到诗意浪漫,作品充满情感力量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将藏语文学创作的“地域研究”和“族群个性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需要不断拓展藏语文学的边界,以建构多民族共同体诗学。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2014,(1):80-80
这部带有浓郁康巴文化色彩的作品,可谓其有典范的意义——它没有用书写藏族题材时常见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也不是新中国初期藏旗文学中的风情展示,且越过了“藏族新小说”的技术创新探索.而是回归到朴素清新而又别具意蕴的本土风格,可以视之为数十年来藏族题材小说经历主导性话语和西方风潮洗礼后沉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少数民族长篇小说创作者用饱蘸民族情感的笔触,深入挖掘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并予以当代观照.透过少数民族长篇小说,可以洞见其民族志书写特征,这不但表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层面,还表现在小说的叙事层面.少数民族作家在叙事困境中矛盾挣扎与突围拓建的艰辛历程,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民族志记录,这作为少数民族长篇小说中又一具有民族志意义的书写特征,凸现出独特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藏族传统思维方式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思维方式是指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所采取的途径和模式,包括其思考问题的习惯、方法和定势等。它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民族文化意识的凝积形式和组合方式。要把握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就必须研究民族思维方式。藏族在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历史、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诸方面都有其特殊的一面,因而藏族的思维方式也呈现出不同于其它民族的特点。深入研究藏族的传统思维方式,对于揭示藏族传统文化的奥秘,了解藏族传统文化的本质,继承和发扬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诸多的原因,研究藏族传统思维方式的难度是很大的。出于对藏族文化的情感和兴趣,我们不揣冒昧,就藏族传统思维方式初步提出几点看法,疏漏片面很难避免,祈望藏学界同仁教正。  相似文献   

18.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藏民族通过生产生活寄情于歌舞,以歌舞形式述说着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崇尚,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美好理想.藏民族歌舞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它以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著称.由于藏族的生活地域与生产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地区民间歌舞不同的风格与流派.  相似文献   

19.
四川西北部的汉、藏、羌交界处生活着两万多白马人,学术界对于这样一个族群的民族界定存在分歧,形成了"氐人说"、"羌人说"和"藏族分支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藏汉历史资料及实地调查,运用民族学的相关理论,从整体论角度对白马入的族属及文化特征作了较系统的解析.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认为白马入是"藏族分支",故称其为"白马藏人".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来在文坛崭露头角,诗歌、小说、散文众体兼备,在每个领域都取得令人瞩目的实绩。在他的长篇小说中,从一举成名的处女作《尘埃落定》到二十年后出版的《云中记》,阿来的作品伴随着藏族地区这一神秘世界不断被世人发掘,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植物也越发成为其文学基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生态景观与精神世界,两者互相参照、紧密联结,阿来的深切忧虑与文学情思在其间生发、开展,形成独属于他的“植物密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