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裕固族历史久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且拥有两种本民族语言,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另一种是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裕固族民歌的产生、发展与裕固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其生存环境岌岌可危。因此在今天新的生态观、民族观的指引下,重视、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已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文化生态为视角,以裕固族民歌的生存价值为对象,参考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对裕固族民歌的产生根源、生存价值等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脱口三字经     
裕固语 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中部祁连山北麓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口约1.2万。裕固族使用三种语言:居住在该县东部的裕固族使用属蒙古语族的裕固语,称东部裕固语;居住在该县西部的裕固族使用属突厥语族的裕固语,称西部裕固语。它们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是粘着型语言。一部分裕固族使用汉语。也有一些裕固人兼通藏语等多种语言的。  相似文献   

3.
裕固族宗教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裕固族是我国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县黄泥堡裕固族乡.裕固族有一万零五百多人(据一九八二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其中四千六百多人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二千八百多人使用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东部裕固语,其余的人使用汉语.裕固族,在汉文历史文献中,曾被称为“黄头回纥”、“萨里畏吾”,“撒里畏兀儿…….这些称谓都和古代的回纥、回鹘、突厥民族有关系.裕固族的族源,可以退溯到古代的回鹘.但是,古代回鹘并非裕固族的唯一族源,古代蒙古人也是裕固族的族源之一,裕固族操东西部两种裕固语便是明证.可以这样说,古代回鹘人与古代蒙古人中的一部分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的裕固族.裕固族在历史上先后信仰过萨满族、摩尼教、佛教和喇嘛教.今天,在裕固族现实生活中呈现的宗教文化仍然是多种多样,交错相织.本文旨在较为详细地综述裕固族历史上的宗教信仰以及呈现的宗族文化.全文分三部分.  相似文献   

4.
读者·编者     
编辑同志: 你刊今年九月号刊登的《裕固儿女跨骏马》一文中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写道:“裕固族使用三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我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裕固族人同时使用三种语言,还是按地区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语言?另外,我还想知道如果他们之间语言不通,那么,他们互相对话用什么语言?  相似文献   

5.
在祁连山麓一带居住着一个为数不到一万人的民族——裕固族。相传他们来自西州哈卓(即今新疆省哈密至吐鲁番一带)。古代裕固族分为“尧乎尔”和恩格尔”两个部族。裕固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尧乎尔”部族语言与维吾尔语、哈萨克浯、撒拉语接近,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恩格尔”部族语言似蒙古语、东乡语、土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裕固族的经济形态在解放前以畜牧业为主,牧民们逐水草而居;解放后,由于农牧并举,因此打破了全游牧生活的封闭状态而趋于定居与游牧相结合的双重生活方式。 裕固族具有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民俗主体,成为研究这个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裕固族虽然人口少,但由于其广阔的地域和复杂悠久的历史变迁,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基石再现了裕固族乃至古代游牧民族在北方这一神秘舞台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思想方式和审美观念;民间歌舞、民间故事记载了裕固民族与大自然抗争,与其他民族共生存的珍贵历史画卷;民间习俗、宗教信仰体现了裕固族崇拜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意识;裕固族语言,保留和遗存了大量的古突厥和古蒙古语,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的口头传统中包含着该族群丰富的集体记忆,以裕固族东迁为主题的口头传统反复表演和世代相传,表达并强化了裕固人的族群意识和身份认同.本文通过对裕固族口头传统中"东迁"主题的在分析,探讨裕固族东迁后,裕固族文化发生的文化涵化现象,认为:裕固族口头作品中对"西支哈至"的深切眷恋,是裕固人对本族群"根基性情感"固守的体现,也是面对汉文化、藏文化、蒙文化等强势文化侵入的一种族群文化反弹.  相似文献   

8.
裕固族现有人口为10569人(1982年统计).他们自称“尧乎尔”(Yogur),使用三种语言:西部裕固语(属突厥语族,与维、哈语关系密切);东部裕固语(属蒙古语族,与蒙古语、东方语关系密切);汉语.没有文字.主要聚居在甘肃省酒泉南部之裕固族自治县内.境内还居住有藏、蒙、回、汉、土等族人民.自治县为牧业县,牧草丰美,水源充足.地处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中段.平均海拔3000公尺以上,山峦连绵,群峰巍峨,积雪终年.本地气候较干燥,降水量少而集中,气温很低.  相似文献   

9.
保安语是保安族人民的重要交际工具,但大部分保安族在对外交往中普遍使用汉语临夏方言。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与同一语族的东乡语、土族语、东部裕固语、达斡尔语同源,是蒙古语族中具有个性的语言。在积石山县的大墩、甘河滩、高李等村之间,个别词语音上略有不同,但差异很小,且多半为彼此所了解。  相似文献   

10.
阿尔泰学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国际性语言学科.中国是阿尔泰语系民族非常重要的发祥地,中国东北阿尔泰语系各民族的萨满种类很多,如蒙古族的萨满、鄂伦春族的萨满等.在这里通过关于鄂伦春族萨满舞的考察报告,主要介绍鄂伦春族的民族由来、民族习俗及萨满舞的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乡民族的交际工具主要是东乡语,东乡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不仅语言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主要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语言转用就是语言功能变化的一种。据我们调查,在东乡族自治县的24个乡镇中,四分之一的人口已经转用了汉语。主动的文化同化、经济条件等是造成东乡民族语言转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世居青海省的六个主要民族所操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汉族,回族和藏族分别操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蒙古、土和撒拉族分别操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土族语和撒拉语。操着不同语言的这些民族,在青海这块土地上世代相处,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过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加之邻省汉语河州方言区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如回、保安、东乡族的交往,相互都产生过一定影响。青海汉话的许多特点就是在  相似文献   

13.
裕固族的民歌和民间舞蹈都来自于裕固族的生活和劳动当中,充分体现了裕固族人民热爱艺术的生活态度.建国以来裕固族民间舞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果,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50年代,为了保护、挖掘、继承裕固族民间舞蹈,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提倡和推动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抢救遗产"工作,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裕固族舞蹈作品,如《迎亲路上》《摇奶呓语》《山那边的彩云》《那山那水那云》《裕固红缨》等,这些作品均在国内获得大奖.  相似文献   

14.
源于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萨满教,作为比较成型的一种原始宗教,是国内外学者广泛注目的热门课题。在我国,近10年来不少学者将萨满教作为我国北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领域,进行实地考察,著书立说,呈现百花争艳之势。其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的《满族萨满教研究》,是立足于实地考察,勇于理论探索的一部力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的必由之路。与某些同类  相似文献   

15.
1990年9月笔者同本所贾晞儒、索南才让二人对康家话进行了首次调查,根据调查材料写出了调查报告,本文在此基础上,仅就康家话的语音系统、词汇构成的一些特点作如下分析。 康家话是我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沙里木、宗支拉、巷道三村部分回族在经商交易或家中来人谈话等小范围内使用的一种土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据初步分析,康家话里保存着蒙古语族的许多特点,同蒙古语、东乡语、土族语、保安语和东部裕固语相比较,它居中间地位,但与同仁保安语的共同性似乎要多一些。对此,还有待深入研究。由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较为翔实的原始资料出发,探讨了以满、鄂伦春、赫哲族为典型代表的满-通古斯语族民族萨满信仰的多层次泛神崇拜及艺术、文化特征,进而引发出阿尔泰语系民族信仰民俗比较研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树生人神话母题见于阿尔泰语系蒙古、突厥、满一通古斯语族诸民族相关族源神话传说、英雄奇异诞生传说,汉族<王梵志传说>和古代印度佛经故事.而汉族传说和佛经故事中未见讲述族源的情节母题,显示了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树生人神话传说的古老性和原发性.  相似文献   

18.
一、探寻日本文化之根——北道和南道日本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复合文化。日本文化的许多特色,是由来自亚洲大陆北部和南部的几个文化之流带到日本列岛来的。例如,以我们所说的日本语为例,一般认为其语法结构具有阿尔泰语的特征。所谓阿尔泰系语言,是由广泛分布于从中国东北部(旧满州)至中亚并延及亚洲大陆北部这一广阔地带的通古斯语、蒙古语以及突厥语等组成的大语言群。朝鲜语也  相似文献   

19.
各民族语言的词除语音形式和词义之外,往往还反映该民族的文化特点.本文依据西部裕固语中十几组词,阐述其词义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也就是这些词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锡伯族的萨满教神界、萨满和萨满神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伯族的萨满教神界、萨满和萨满神歌忠录,佟中明锡伯族是我国阿尔泰语系民族之一。千百年来,萨滴教作为锡伯族的一种原始世界观、生活方式和与自然界相适应的文化,在民间广泛相传,造成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聚居新疆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民间仍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