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音乐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和音乐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领域,是吸引人们参加与感受音乐活动和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音乐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休闲生活方式。提炼特色音乐文化的内涵,建立品牌营销策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系统的构建,将对舟山音乐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相融合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 2021年收录文献为样本,对国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研究在2002年后发文迅速增加,但研究学者团队和机构合作整体情况较弱.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开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等.总体研究内容广泛,却还没有形成系统.未来在围绕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新转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基础上,可加强中观、宏观层次经济学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的途径和载体.本文从人类学角度出发,总结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开发的经验及不足,在符号经济理念下探索了丽江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边境民族文化旅游是对边境旅游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双重深度拓展.文章基于族群、系统论等相关理论,对边境民族与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进行了新的界定及探讨;从边境民族文化旅游所涉入的边境、边境民族、边境民族文化与边境旅游等要素关联属性构建其内部驱动机制;从系统发展论视角,提炼了由引导、推动、实践、保障四重推进体系构成外部驱动机制;并系统构建了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驱动机制.旨在通过全面探讨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概念、特征与发展驱动机制以解析其发展的动力结构,寻求边境旅游跨产业融合的着力点,以促进边境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与边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边境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及决策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面临升级换代,作为"阅历产业",旅游正以一种生活要素进驻平常百姓生活,旅游消费化时代已经来临.而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西部开发云蒸霞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路子已经变得更加清晰、明朗,民族文化旅游被推到了产业化发展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在文化与旅游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民族地区借势发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乘势而上、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是提速赶超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标尺.本文以德宏自治州为例,基于产业融合、产权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三条路径对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怀化市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民族文化发展方针,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注重利用民族文化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再以旅游产业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较好地推动了全市民族文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8.
文化旅游可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是一种新兴的热门旅游项目,对于开阔眼界、增强人民爱国主义热情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客观上来看文化旅游是一把双刃剑.文化旅游一方面增加人们对传统历史精华的了解,一方面对于文物的长期留存和保护构成威胁.中笔者立足于文化旅游的角度,通过分析文化旅游的意义、问题,来谈谈合理应对文化旅游业对文物保护挑战的措施方略.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戏曲音乐源远流长,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及韵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改革开放之后,由于社会变革以及多元文化的冲突,新的音乐形式层出不穷,其中,将我国传统戏曲和当代流行音乐相结合,把戏曲元素融入到民歌和流行歌曲中而形成的一种新的音乐体裁——"戏歌"便是其中一种.这种新型音乐的产生让我国戏曲音乐实现了在当前文化环境中的发展与重塑.本文对"戏歌"的相关概念及其形成原因进行简析,进而阐述戏歌和戏曲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当前我国戏曲音乐在"戏歌"的流行中所展现的现状进行剖析,并且提出戏曲音乐在当代文化环境中发展与重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在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下,旅游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中愈来愈发挥其重要作用,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看,民族文化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在资源。如何发挥旅游经济中民族文化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景区与村寨叠合的民族旅游社区,民族文化处于一种持续的旅游情境与旅游化生存状态中.笔者将这种情况的民族文化保护称作旅游化保护.民族文化旅游化保护,是民族旅游社区文化传承保护与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本文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园为例,说明旅游—生活空间是民族旅游社区文化旅游化保护的空间格局,是民族旅游社区地方再造及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发展民族旅游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潜力.如何理解民族旅游成为当前推动该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梳理与考察,对民族旅游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获得了新的结论.我们认为:民族旅游就是旅游者以民族聚居区域为旅游目的地,以该民族文化为内核,以经济、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全面了解民族文化特质及生产、生活状态为目的一种参与、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与文化之间天然具有联系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承担者,两者只有相互融合才能焕发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通过对旅游产业及旅游文化之间的融合发展展开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改善两大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升融合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产业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潮流和关键主题。在大众旅游的全面发展下,人们对于旅游体验渐渐产生了更深入和更多元化的需求,促使旅游业开始和体育、农业、文化等产业渐渐融合。其中,全面推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了促进旅游文化内涵增加、培育旅游消费热点的重要举措。这种将当地文化作为旅游资源而开展的旅游开发,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也给文化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道路。海南黎苗文化作为当地最具特色和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内容,给其与旅游产业融合下的旅游产品开发带来了一定潜力。对此,文章从海南黎苗文化资源分析着手,探讨了目前的几项一般性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融合模式。最后从目的、思路和要点等方面提出了当地黎苗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融合模式构建和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伴随着文化旅游企业快速发展,游客愈加关注服饰文化品位,而甘孜州藏民族服饰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甘孜州藏族地区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期间,应做好对服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工作,并通过相应保护策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文化资源价值,以此为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助力。本文从旅游文化资源入手,对藏族服饰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探讨其历史变化、文化资源特征及价值,并对资源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开发藏民族服饰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地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的发展依靠文化的力量,文化不仅是经济的外部基础,更是历史进程的记录。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群众,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群众文化是十分关键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旅游行业不断提升,将群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的影响力,扩大群众文化影响范围,有利于群众文化丰富其开展形式和内容,同时也能够推动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群众文化与旅游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阐释,并探讨当前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几点群众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旅游社会的存在使得个体与地方性社会在转变为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容易.旅游成为个体建构休闲情境的一种方式,亦成为地方性社会发展的一种方式.旅游社会改变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往方式,旅游者休闲情境的建构满足的是个体的非物质性需求与感官体验,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是地方性社会彰显自我文化价值的手段.旅游社会使得旅游者休闲情境建构与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现代性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旅游者休闲情境建构是个体对自我体闲权力重视的结果,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再生产是地方性社会对自我发展权力重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文化为例,从生态文明视角探讨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希望通过构建生态文明的旅游观,使马头琴音乐文化得到良性、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村寨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二十年来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成果的收集和整理,文章从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的原真性、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带来的影响、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模式以及民族村寨文化旅游利益相关者等四个方面展示了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展;同时,还从理论体系建设、跨学科比较研究、民族志的写作范式、研究范围以及学术服务社会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文化旅游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旅游城镇化推进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贵州郎德上寨的村民因势利导,在顺应旅游城镇化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将民族文化作为村寨建设与旅游开发的核心价值贯彻始终,并发扬集体智慧,以工分制进行运营管理和利益分成,保证了文化保护的持续性,在旅游城镇化开发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之间建立起一种利益相关、互为因果的反馈机制--郎德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和旅游城镇化的系列现实矛盾,为旅游城镇化背景下的民族村寨文化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