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漆器的色彩审美特征入手,探寻"红"与"黑"在先秦传统文化背景中的内涵以及社会意义,从而分析在先秦美学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色彩观。本文主要从两个部分进行研究:先是对先秦漆艺及色彩进行阐述,分析红、黑两色在漆艺中的表现;然后通过对传统色彩学说以及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进行分析,探究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色彩审美体系建立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
"修辞立其诚"出自《周易》,从先秦开始作为一种修辞观影响后世文学创作和艺术审美倾向.强调道德修养与儒家思想,须言之有物,且看重文辞纯正平之美.韩愈作为古文运动代表人物,提倡"文以载道"的散文理念.在其散文创作中,论说性散文尤其是说体文熔铸儒家思想、政治理想,对现实进行针对性批判,与"修辞立诚"的修辞观具有天然的结合基础.韩愈说体文说理透彻严谨,思想高古,文辞或恳切平白,或委婉掩蔽,是对"修辞立诚"修辞观继承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民族语言中色彩词的基本象征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色彩词的民族特性。蒙、日两种语言中的色彩词之文化内涵的异同,源自日本民族与蒙古族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而且,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道德信仰、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也使其色彩词表示出不同的语义。从"红、白、黑蓝"四种色彩词入手,分析蒙、日语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运用,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了两国色彩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意象油画语言不同于具象油画语言和抽象油画语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美学思想、意象审美思维和西方现代油画语言相碰撞,而形成的具有东方本土化意蕴的的语言方式。本文从意象造型、意象色彩、意象笔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揭示出意象油画语言富有艺术生命力的独特性和特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色彩配色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其色彩搭配有迹可循,配色技巧融合了自然、宇宙、哲学等观念,承载着古人的色彩文化和审美情趣。纵观中国传统配色,不难发现,传统色彩配色的艺术造诣较高,美得不可思议。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最大化发挥色彩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传承传统色彩配色技艺,实现传统色彩的现代化发展创新。本文以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为切入点,阐述了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的色彩观,重点探讨了中国传统色彩配色技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傩面具是中国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色彩的多样性是傩面具显著的特征之一,因风俗人文的影响,又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域性;恩施傩面具具有典型性,通过对恩施傩面具的实地考察,并深入分析归纳了恩施傩面具色彩的运用状况,可以看出恩施傩面具色彩运用有着原生性、程式化、生态性和对比强烈的特征;同时,恩施为土家族主要聚居区,且与汉族文化交融频繁,傩面具色彩不仅受到了中国传统"五色观"的影响,还将恩施土家族尚红尚黑忌白的色彩观念融入傩面具色彩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本土化特色。恩施傩面具色彩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傩面具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表现性"一词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不仅受到古典中国美学对"意向""意境"境界追求的影响,而且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因此现代中国油画创作是基于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的,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本文主要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的审美意象进行剖析,得出审美思想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者们的关注视线.本文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象表达、西方表现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空间两个方面,剖析出中西方审美思想共同对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云南特殊的宗教文化背景的分析,分析了云南地区宗教多元化对白族木雕审美意识的影响.白族木雕是中国传统木雕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宗教背景,白族木雕体现了复杂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青州农民画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的阐述,从绘画题材、造型特征、色彩运用以及构图风格四个方面对其审美风格进行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青州农民画的传承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夷夏变迁"与明清"改土归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两朝都实施了改土归流政策,但其结果却大相径庭,主要原因在于两代君主民族观的差异。明朝皇帝坚持儒家传统夷夏观,对"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有着天然的依赖性,不可能对土司制度作出彻底的改革;而本身为少数民族的清朝皇帝,因不满儒家传统夷夏观中的民族歧视而对其进行了批判继承,把从唐代就开始萌芽的"华夷一体"的新民族观应用到实际的民族政策中,其结果就是土司制度在清代的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从先秦至明清,天人关系都作为基本问题加以研究。作为三大流派之一的道家哲学,其"天人合一"思想赞美自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而为一。本文试图以"什么是天人合一"及"天人合一中"人"作为文化的主宰",进一步分析"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下的空间设计,并对建筑空间、文学空间、园林空间等人文环境空间进行多角度分析探索,从中国人的空间观中解读"天人合一"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以求得相对全面的认识,期许在"天人合一"的主导下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寻求最佳捷径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从先秦至明清,天人关系都作为基本问题加以研究。作为三大流派之一的道家哲学,其"天人合一"思想赞美自然,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而为一。本文试图以"什么是天人合一"及"天人合一中"人"作为文化的主宰",进一步分析"天人合一"思想主张下的空间设计,并对建筑空间、文学空间、园林空间等人文环境空间进行多角度分析探索,从中国人的空间观中解读"天人合一"与环境的辩证关系,以求得相对全面的认识,期许在"天人合一"的主导下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寻求最佳捷径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清初刘智伊斯兰哲学名著<天方性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先天"与"后天"的哲学内涵进行了理论探赜,比较了它们与先秦儒家<伏羲图>及宋明理学中的渊源关系,展示了明清回儒"以儒诠经"哲学创新的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14.
在美学境界中,审美体验会深深受到各民族思维特质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庄禅思想,以它独特的思维运思方式——悟,渗透于中华民族的审美体验之中,也因而形成了中国人所特殊的整体直观运思方式,进而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和艺术.于是,正确地把握"悟",便成了艺术审美体验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表现性"一词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美学,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不仅受到古典中国美学对"意向""意境"境界追求的影响,而且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因此现代中国油画创作是基于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的,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本。本文主要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的审美意象进行剖析,得出审美思想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者们的关注视线。本文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审美意象表达、西方表现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空间两个方面,剖析出中西方审美思想共同对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彝族传统刺绣图案入手,从宗教信仰、传统文化等方面探寻彝族刺绣图案的深刻内涵.对图案的来源、色彩、结构进行分析与研究.从形式、结构、工艺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后,探寻规律,与现代审美融合,将彝族传统刺绣纹样与现代图案设计相结合,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原有色彩与构图形式上,对现代设计进行探讨与深化,大胆尝试,保留原有文化内涵的情况下,作者自己做了尝试性的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色彩系统拥有独立、完整的骨架与脉络,其基础结构由正色和间色组成,正色是系统的主体,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五正色",即青、赤、黄、白、黑。然而,自古中国就五色视觉属性的审美品论较少,多作为维护秩序、巩固主张、表达意愿的工具使用,具有强烈的政治、伦理及文化目的性。中国色彩观念的背后由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支撑,溯其源,究其意,透过五色文化解析中国色彩观念,为把握中国传统色彩运用之基本。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模式,"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天人相通的"天命观"可上溯到西周之前的夏商时期,而比较成形的"天人合一"学说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由老庄阐述了这一思想概念,后来被汉代儒学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本文对"天人合一"的学说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儒家和道家在此学说之上的观点展开了阐述,并对"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9.
草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古代起代代相承生活在草原上的先民、部落、民族共同创造的一种与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文化.哈萨克族是一个世代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以草原文化为依托,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马文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本文以草原文化为依托,以"马文化"为线索,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文化变迁三个不同视角对哈萨克族"黑走马"进行了分析、阐释.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设计风格的多样化,深受禅宗文化影响的极简主义设计可谓设计界的一淙清流,以简约而不简单的形式涤荡着人们的心灵,影响人们的生活理念和审美观念,并推动设计向至美的境界发展.文章分析极简主义设计的精神内涵和它对禅宗文化的传承,以及"中国风味"极简主义设计在日本极简主义影响下的发展现状,阐释极简风格在设计中如何将传统文化、人文情怀通过空间、色彩、媒介为人们呈现简约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