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唐以来,山水画的用笔、用墨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这来自于山水画的发展和当时出彩的山水画家先辈们的努力。我们作为学习、研究、探索山水画的后辈,在体会这笔墨意趣时,有自身浅薄的感受,在学习先辈们的前提下望提高自身的修养、学识。  相似文献   

2.
华夏文明的深厚积淀奠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意境美的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无论是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追求意境美往往是中国艺术家艺术创作关注的热点.在这些艺术门类中,意境美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基于意境美视角这一前提:只有充满意境美的作品,才会散发着无尽的艺术魅力令人心驰神往,才能使得山水与自我融为一体.北宋全景式山水就充分体现了画家对客观自然的主观情思,无论是历朝历代的鸿幅巨制山水,还是文人雅客的小景山水.它们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或隽秀、灵动,或缥缈、幽深,或千姿百态、巍然屹立的意境美.本文以北宋全景式山水画为切入点,来分析意境美在绘画中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元代,由于主要的创作群体"文人士大夫"的特殊境遇,使他们在"以画寄情"的过程中,以高逸为尚,强调脱俗的境界.尤其是以"元四家"为首的元代绘画,在重视抒发个性感受的同时,更强调以意境入画,真正把中国山水画提炼到一个纯粹意境化的审美高度,使"逸气"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山水画受到道家思想的浸润,因此十分关注意境空间的创造和研究,利用浓淡、整体与局部、体积与颜色等方面的有效对比,营造具有优秀审美价值的空间关系,从而反映画家内心世界和思维情绪.意境实际上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升华,利用虚实变化对景物形象进行描绘,以实写意,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最终达到表现意境、深化作品的效果,这正是中...  相似文献   

5.
翻开中国绘画史,可以看到中国各个时期的绘画艺术都具有高度的程式性.从远古的石器时期彩陶制品上绘制的各式纹样,到殷商时期青铜器上铸造的各色线条与纹饰,再至汉代的漆画与帛画上出现的各种图案纹理,最后到后世传统中国画中的各种线描与皴法等等,都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征.同时,这些具有程式化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又具有抽象性、装饰性以及写意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6.
笔墨是画家本身从某种主题出发,加上自己的情感来源进行创作,表现物体的本质,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与个人修养,通过笔墨形式进行提炼并加以概括,再进行组合创作。用笔墨形容艺术,所有的艺术包含着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我们接触中国画要了解笔墨,笔故是线,墨既是面,笔墨组合在一起是表现的形式,往里说是画家的思想内涵,我们要知道形之不在,神将焉附,也就是皮之不在,毛将焉死,就是皮都没地方长,毛更长不到,如果笔墨都没控制好,那造型肯定也是不准确的。所以,一定要了解笔墨,之后再了解造型,再到了解色彩,最后才是了解布局。  相似文献   

7.
山水画到宋朝达到鼎盛时期,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同时,随着山水作品的发展,山水画画论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画中烟云四时不同的观点,并对四季的烟云进行整体概括.以《林泉高致》中的论述为基础,从青绿山水、南方山水和北方山水三个方面进行整理,进而区分山水画四季的形态.为了清晰的描述山水画四季间...  相似文献   

8.
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和命脉,国画的意境与气韵主要是通过笔墨呈现出来的。写意花鸟画作为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创作者懂得熟练运用笔墨来展现和表达客观物象的精神,使得一转一束间充满丰富的情趣,将创作者的内在思想和精神追求融于画中。本文首先论述了笔墨与中国写意花鸟画之间的特点和关系,然后就写意花鸟画在临摹时、写生中以及创作中笔墨的运用展开分析,并对写意花鸟画笔墨的创新发展进行思考,通过深入分析和感受写意花鸟画中的笔墨情趣和精神,以期能够推动国画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写意花鸟画在我国画派中极具影响力,创造了很多经典的作品。笔墨又是花鸟画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笔墨是中国式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写意画独特风格的命脉。本文主要从中国写意花鸟画笔墨的发展概况、笔墨是中国绘画的灵魂、当代如何利用笔墨创新中国写意花鸟画来论述笔墨在创作中的作用这三个大的方面进行研究,以对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情感意趣、气韵等的艺术表现方法进行理解分析,来思考如何创作出既不会背离传统又敢于尝试新思路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从解读"道"的内涵着手,进而扼要分析"道"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影响,认识中西艺术的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11.
人们生活和活动场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因气候环境,民族习惯不同基本形成了各地方特色建筑.江南民居更是由于湿润的气候,优美的山岭,灵动的水,依山沿河而见的民居相互穿插.以黑,白,灰为主色调江南民居造就了一幅幅天然水墨画.人居环境,宜游宜居,可诗可画.当代江南民居各种画法自成一派,不但绘画理念、构图方式也有区别,笔法墨法也有很大变化,水墨画中表现江南民居的技法也林林种种,但每种技法中也往往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只是画家在某个领域做的更加突出,更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但无论怎么发展与创新也只是技法上的异同,画家对江南民居的留恋之情一直未变,因此,当代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居画家,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江南民居画风,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古典园林相比,现代园林无论是在服务对象、功能、形式上都有所改变.现代园林追求的是开放的、多元化的有创造性,并能为大众服务的一种新的空间格局,它表现的是自由、明朗、富有激情等多种艺术特性.意境的创造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通过园林意境的创造及欣赏的分析,探讨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兴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167-168
随着紫陶影响力的增强,紫陶的装饰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好地把山水画溶入紫陶的装饰中,使沉寂数年的建水紫陶大放异彩,是笔者多年从事紫陶装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北宋婉约派的"倚声家之祖"柳永,其词缠绵悱恻、凄美哀婉,极尽韵味之致,处处凸现着意境美,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归纳起来,集中地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美学特征,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美学特征,韵味无穷的意境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意境在播音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准确把握作品意境就能使播音创作与作品内涵和谐统一,就能使我们的播音创作准确、细腻,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6.
雷倩 《中国民族博览》2022,(6):62-63+132
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浸润着精神内涵的物质景观,是东方审美情趣的融合,滋养着一种古朴典雅、独一无二的园林文化。王维首次把诗书画乐的艺术表现方法,与园林的审美相结合,使园林有了新的艺术高度,王维开创了文人造园的先河。从此,文人追求的意境之美,自然融入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人在园林漫游,诗情画意便在心中生。苏州园林与昆曲相映成趣,她充满着诗情画意,拥有着别样的神韵雅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渗透着文学语言、舞台美术,戏剧情节的生成,人物的冲突与曲调的悠扬婉转。昆曲的文学之美,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等等,这些文本都非常杰出。它们有的是戏曲历史上的名角,有的是文学史上的典型。也有人说昆曲像诗剧,你看舞台中的才子佳人,婉转唱腔就像那锦心绣口、才华出众的诗人,念白与唱腔含蓄典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诗如画。昆曲是百戏之祖,留韵绵长,灵动的舞台表演就像水墨丹青的纵横潇洒。你看那姹紫嫣红的长袖,随着情节的需要不断挥舞,你听那咿咿呀呀的长歌,在诗情画意中婉转流长,虽无画却成为最动人心魄的妙境,写意的舞台布景,简约空灵,人物与园林相合相生。无花无木之处却让人不禁联想到春色如许,无波无涛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传统中,是以笔墨系统为中心,追求其笔墨精神的书写和绘画技法的运用的。在其山水画发展主流的传统中,云南具有边陲文化的独特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山水地貌的多样性使云南呈现出异域的文化个性,作为文化呈现形态的艺术在其文化滋养下呈现出地域性的风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山水画出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凸显其地域的魅力特色的同时,也在追求笔墨语言及形式的更新。在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双重情境中,云南山水画家在继承和创新中摸索实践,不断地进行笔墨语言的探索及笔墨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模式,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天人相通的天命观可上溯到西周之前的夏商时期,而比较成形的天人合一学说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由老庄阐述了这一思想概念,后来被汉代儒学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本文对天人合一的学说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儒家和道家在此学说之上的观点展开了阐述,并对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19.
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形象意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刘三姐化石成仙的遗迹、“如今广西成歌海 ,都是三姐亲口传”的神话传说、刘三姐生命意象中的“石”“花”特质、刘三姐集歌神、爱神、英雄保护神于一身的宗教感召力 ,揭示了在开放的商品经济时代背景下 ,歌仙刘三姐的形象意境已成为一种文化品牌的结构之要素的历史必然性。文章认为 ,必须站在新的全球的文化语境中进行与民族文化情境相对应的对话 ,才有可能创造出无愧于民族 ,无愧于时代的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的精彩力作  相似文献   

20.
杨子丹 《中国民族博览》2021,(14):122-124,60
语言研究主要就是对语言文字及其语法实施分析,其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古代文化,而且还能促进语言的发展.意境通常呈现于语言中,对文学意境实施研究,这不仅可以使人们深入的了解到相关文化背景,而且还能了解到作者及同代人自身的心理感受,促进人们文学修养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文化底蕴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