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是孔子的基本思想,难点在于如何把握"仁"和"礼"的关系。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分析法对《论语》中"礼"的深意、实质、终极目标进行研究。重点论述各篇中"仁"和"礼"的关系以及"礼"在《论语》中的地位。结论表明,《论语》"礼"之思想是"仁"的具体体现,"礼"在《论语》中对孔子"仁"有重要的论据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是记录孔子一生言行即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等方面思想言论的问答题古代著作;《萨迦格言》是藏民族著名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喝坚赞阐发自己的政治主张、教育思想、伦理道德等的哲理格言诗集。这两部书,在我国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不仅对本民族影响深远,而且也影响着国内外汉藏以外的其他各民族,在各民族之间起着文化精神联系的作用。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格言》是认识世界的眼睛”,是不无道理的。对比研究这两部书,孔子和萨班的许多思想和见解竟惊人的相近相同,本文仅就…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美育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论语>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孔子的美育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他的美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美育工作亦具十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小兵 《民族论坛》2007,(10):50-50
本文通过对《论语》中孔子论及《诗经》的章句进行汇总、对比、推理,认为《诗经》中不会有孔子及其时代的人所认为的"淫奔之诗":孔子所讲的"思无邪"是通过乐礼对一些当政者进行政治训诫,是孔子的政治观点,是孔子乐政思想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5.
孔子与庄子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研究儒道关系所不能绕开的。在《庄子》书中儒家创始人孔子频繁出现,约有四十多章节记述到孔子。《庄子》涉及到孔子的部分篇章里,触及了孔子和庄子的重要思想及核心理念。本文透过《庄子》中的孔子与《论语》中的孔子比较的视角,以圣人观为切入点,窥探孔子与庄子在价值理想、人生境界方面的旨趣之异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左传》入手,重点论述了其中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对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地位作了简要概括,强调中国古代礼乐一体、礼乐并重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音乐与诗歌、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音乐的论述进行分析,将其音乐思想的核心总结为"仁""和""善",这些思想又在《左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认为,《左传》音乐思想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教化作用、等级观念、中和思想三个方面。从教化作用来讲,音乐在人的德行、礼仪、仁爱的建构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于稳固德行、安抚邦国;《左传》中音乐思想还表现为严格的等级观念,绝不允许僭越,有强烈的宗法色彩等特点。中和思想的深刻内涵就在于世事应和音乐一样有所节制,而中和之美是音乐弥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左传》入手,重点论述了其中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对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地位作了简要概括,强调中国古代礼乐一体、礼乐并重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音乐与诗歌、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音乐的论述进行分析,将其音乐思想的核心总结为"仁""和""善",这些思想又在《左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认为,《左传》音乐思想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教化作用、等级观念、中和思想三个方面。从教化作用来讲,音乐在人的德行、礼仪、仁爱的建构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于稳固德行、安抚邦国;《左传》中音乐思想还表现为严格的等级观念,绝不允许僭越,有强烈的宗法色彩等特点。中和思想的深刻内涵就在于世事应和音乐一样有所节制,而中和之美是音乐弥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有关的文字记载来看,"孝"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西周到秦汉,"孝"经过了孔子、孟子、曾子、荀子与《孝经》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逐渐扩大和完整。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儒家的"孝"思想。比如,《论语》一书,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孔子关于"孝"的见解。本文将从个人、家庭、国家三方面并结合各章有关"孝"的具体内容、主题和适时背景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有关的文字记载来看,"孝"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西周到秦汉,"孝"经过了孔子、孟子、曾子、荀子与《孝经》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逐渐扩大和完整。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儒家的"孝"思想。比如,《论语》一书,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孔子关于"孝"的见解。本文将从个人、家庭、国家三方面并结合各章有关"孝"的具体内容、主题和适时背景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孔子实行"因材施教"的历史背景、孔子对"因材施教"的认识与实践和"因材施教"这一教育思想对后世教育理论及教育实践的影响,论述了"因材施教"思想在现代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论语》君主和臣下"问政"的不同,可以清晰地把握孔子政治哲学中君主和臣下的不同职业分工.在孔子的政治哲学中,君主要做到"为政以德",引导政治体的走向,举贤任能使政治体得到良好的治理.而臣下正是具体政事的承担者,他们辅助君主承担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与君主共同维护政治体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朱子家训》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国学经典,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的家庭教育名著,是体现朱熹思想的重要文献.《朱子家训》的推崇个人道德修身、重视家庭日常伦理、倡导社会和谐关系思想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启示.《朱子家训》作为我国古代的治家名篇,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儒家为人处事方法之大成,时至今日,仍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对当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家庭文摘     
《人民日报》刊文提出领导干部要变三思而后行为二思而后行《人民日报》2009年11月5日刊登延春的文章说,现在很多人都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的主张,其实这是误解。恰恰相反,孔子是反对三思而后行的。我们不妨看看《论语》原文:  相似文献   

14.
张鹏 《回族研究》2012,(3):125-128
伊斯兰文化体系中的知识论集中在伊斯兰最高经典《古兰经》与记录至圣穆罕默德言行的"圣训"中。《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对知识话题的叙述则是传统儒家知识论的本体。对比上述两种知识论可知,虽然源于二者所归属的文化母体的本质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但采持一个宏阔的视阈又能发现,无论是伊斯兰文化还是儒家文化,都包含着普遍意义上的知识、知识者和求知活动等主题的论述,而在这一层面上是不受民族、国界与文化背景拘囿的。文章力图以此为立意中心,以《古兰经》、"圣训"与《论语》三种经典文本为立论平台,进行一次跨文化比较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儒家经典,历来笺注解读之作品,层出不穷,汗牛充栋。我们从社会学理论的视角,选取《论语》中五个关键词:"信"、"礼"、"仁"、"义"、"利"等,进行新的解读,跳出了原来的以纯文献文本解读或者形而上的解读套路,把孔子所讲的"信"、"礼"、"仁"、"义"、"利"等引入到社会场域中来,从社会结构、社会角色等视角予以新的解读,希望能在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更为本质性的特点方面作出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孔子思想在吐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是我国也是古代东方的文化巨人。他的思想亦即儒家思想曾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传播到古代中央王朝的周邻政权以及国外,对一些地方和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仅就孔子思想对吐蕃的传播和影响,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吴平 《中国民族博览》2017,(14):102-103
宋代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以文名世,被尊称为"三苏".史论文是"三苏"史学的重要体现,其史论在形式上笔势纵横,议论横生,在宋以降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通过选取"三苏"的史论名篇《心术》《留侯论》与《六国论》,分析各篇的论史特色以及主要内容与思想,并将其翻译成英语,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总结分析翻译方法.对帮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以及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智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古代文学的翻译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礼记·乐记》作为我国古代最早一部较为完整的音乐著作,该书总结了先秦时期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成为以后历朝历代音乐美学原理和音乐创作的标准,对我国的音乐发展变迁有着深刻影响。《乐记》原有23篇(或24篇),现存11篇,保存在《礼记》和《史记》部分篇章中。关于其作者和成书年代学术界争论颇多,一说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一说是刘向、刘歆父子所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论语》君主和臣下"问政"的不同,可以清晰地把握孔子政治哲学中君主和臣下的不同职业分工。在孔子的政治哲学中,君主要做到"为政以德",引导政治体的走向,举贤任能使政治体得到良好的治理。而臣下正是具体政事的承担者,他们辅助君主承担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与君主共同维护政治体的稳定,推动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贵粟疏》作为西汉早期著名的一篇政论文,其经济思想可谓是儒法并包,苛缓有度.适应了黄老思想为主导下既休养生息,又富国强兵的双重现实需求.它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军功阶层对权力的垄断,缓和了资源分配不均的社会矛盾,并形成了人们追逐财富的社会风气.但对于这篇名文后世学者评判不一.萧公权先生的《中国政治思想史》就没有专门单独为其立章节,而仅仅是在《法家思想之余波》中简要提及,并以"无创新之见"做出了结论.刘泽华主编的《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有《晃错的尚法与重农战思想》一节,对晁错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说明.本文将根据《论贵粟疏》中的阐述,联系汉初思想界的发展变化状况,结合晁错本人的经历,对晁错的经济思想以及对军工阶层的冲击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