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2.
傣族的民居     
傣族的民居文/刀世勋图/刘增林傣族民居建筑形式,除具有代表性的干栏式竹楼外,还有庭院式平房、平顶式土掌房及罩笼式茅屋等几种形式。罩笼式茅屋,又称鸡罩房。这是一种土木结构的单幢房屋,呈椭圆形,茅草盖顶,竹笆围墙或土基砌墙,开一侧门,屋顶安一个活动天窗,...  相似文献   

3.
广西壮族与云南傣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傣族语言属于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干栏"是其传统民居建筑.由于傣族很早就从岭南向南迁徙,两个民族分化后分别处于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因此,其"干栏"式建筑既有相似,又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傣族、苗族建筑中的数学元素说明了少数民族建筑中蕴含着的数理智慧,实例分析傣族的奘房、塔、干栏式建筑和苗族的吊脚楼、风雨桥等建筑,发现"数"是存在于建筑艺术之后的基础原理,"数"的运用在这些建筑中表现出了它特有的含义。进一步查找数理或几何图案形成的文化成因,将有助于揭示数学元素在建筑中运用的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冬暖夏凉的“土掌房”在滇南新平、元江、红河一带彝族地区,常见一种平顶房,人们通常称为“土掌房”。这种房舍多建在斜坡上,较大的寨子,远远望去,如同楼梯,逐级向上,十分齐整。“土掌房”的建筑结构,以块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或以土筑墙,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担上垫木,铺上茅草或稻草,涂一层稀泥,再垫上细土捶实而成;有的大梁置于墙上,梁上铺以木板、树枝或竹子,上面再垫以细土,经洒水砸实,形成平台屋面。这种建筑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对彝族土掌房的冲击——云南丕且莫村的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的是云南丕且莫村彝族土掌房的变迁过程及其理论意义.土掌房在现代化发展和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正在走向消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代化的冲击、政府的扶贫计划、建筑材料的减少等,其中又以政府政策和现代化的冲击影响最大.国家政策是和现代化密切联系的,当地政府认为,要改变农民落后的观念,就要灌输现代化的观念.文化保护工作应与政府的各项规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政府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与学者和村民的合作是文化保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傣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文身是指在人的身体上刺画花纹、图案或文字等,再涂以有色染料,使其成为人身上一个永不褪色的印记,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残酷"的艺术。佛教的传入使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始宗教与佛教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对傣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渗透和整合力,也让傣族的文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介绍了傣族文身的悠久历史与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文化的大量植入,傣汉两族的通婚等都对傣族传统文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文身人群、部位等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分析了傣族当代文身艺术的变迁因素和发展现状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新平县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土锅寨傣洒的土陶制作完整保留了古老的手工制作技艺,其土陶代表性传承人刀正富兼具古拙与艺术审美韵味的土陶制品,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在造型上呈现出古拙、写实、夸张变形的艺术特征.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新平县戛洒镇土锅寨刀正富的土陶制品类型、艺术特征及新平县土陶产业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郭山  沈海梅 《民族研究》2012,(4):49-58,108,109
东南亚山地社会中的"仪式性财富"一直是人类学关注的问题。本文在长期参与观察的基础上,从仪式性财富的角度诠释了西双版纳傣族丧葬文化,质疑了傣族"薄葬"的传统观点,为全面理解傣族丧葬文化提供了一种新的解读。完整的傣族丧葬应该由献祭安葬和赕佛追祭两个仪式环节组成,丧葬中的仪式性财富可主要分为亡人独有的财富,具有灵性并能在亡人与生者间交换的财富,以及赕给亡人却能为生者积累功德的财富等三类,在傣族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秀塘壮族民居既有一般壮族民居干栏式建筑的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是对当地环境高度适应的结果,带有明显的生态特征.它融入了强烈的"天人合一"色彩,还给子嗣留下了永继发展的可能,在生态人类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民族民间舞蹈源于各民族的生活与劳动,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时代与特定环境中文化艺术的高度浓缩。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审美意识及生产劳动方式等也存在差异,而上述因素不仅会对该民族的步态及身体动作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在该民族的舞蹈中打下深深的烙印。以傣族舞蹈为例,身姿轻盈、动作优美、情感表露含蓄充分体现了傣族人民的审美心理及民族性格。傣族舞蹈的动作十分灵活,情感内敛,并且具有雕塑性,舞者通常保持半蹲,同时身体各个关节通常会呈现出一定的幅度,使整个身体呈现出鲜明的"三道弯"特征。傣族舞蹈文化风格独特,舞步轻盈,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特征,源于傣族人生活的环境,以及长期形成的审美意识、文化习俗以及独特的生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彭家寨,以其保存完好而集中的土家吊脚楼群而著称。寨中主要建筑依自然地势地形选址,完整地保留了形成于清朝末期的土家吊脚楼、凉亭桥等传统干栏式建筑群。现存48栋吊脚楼等干栏建筑,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5000平方米,集土家吊脚楼群整体美、空间美、层次美、轮廓美于一体,具有鲜明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不同时期的西双版纳傣族糯稻种植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其变迁轨迹和原因为主旨,其目的在于说明,在特定的语境下,即使边疆地区,国家政策对民族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糯稻种植的式微,不仅使西双版纳傣族社会文化日益碎片化,也使其历史发展轨迹发生极大改变,由此而逐渐走向"现代性".本文希望通过"物"的视角,在述及"糯"的社会生命史之同时,探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家、边疆与中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文化大省,少数民族多达25个,其中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就有基诺族、独龙族、怒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15种.近几年来云南因自然地理风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旅游文化产品的比重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呈上升态势.可是现有的旅游文化产品同质化太明显,其中以傣族文化及特色为元素作为产品开发的少之又少.所以本文的研究观点是想把傣族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设计制作出新的旅游文化产品,既有新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产品形式与文化内涵,并起到宣传云南傣族文化,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征集少数民族医药文物,我们曾对云南景洪、思茅、临沧、楚雄、大理等地区进行了调研,行程2500多公里,采集到数十种珍贵的医药文献和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民族医药文物为研究西南民族传统医药取得了重要资料.傣族传统医药卫生傣族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认为构成自然界和人的基本元素是火、水、风、土4种,一旦4种元素失去平衡,就成为致病因素.火盛则发烧,风盛则肢麻震颤,水盛则浮肿,土盛则冰冷.傣医用药没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常用  相似文献   

16.
世代聚居在岭南地区的壮侗民族及其先民 ,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炎热、多雨潮湿、猛兽横行的自然环境 ,创造了以干栏式建筑为主要标志的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居住文化体系 ,而且在聚落地的选择和营造、干栏建筑结构、朝向、居室布局以及与环境相和谐和对自然资源的适度开发等方面 ,具有诸多的合理性和科学因素 ,反映了壮侗民族顺应和尊重自然 ,追求人与大自然相和谐的生态观念 ,同时也保证了壮侗民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生态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破坏和民族地区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建设的今天 ,壮侗民族传统民居文化中所反映的诸多合理性和科学因素以及鲜明的地方民族特征 ,值得继承、弘扬和吸收  相似文献   

17.
以干栏式民居、鼓楼、风雨桥等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性文化,以营造技术、装饰工艺、居住方式为载体的行为性文化和以建筑仪式、居住信仰、习俗及审美情趣等观念性文化构成的建筑文化体系,是壮侗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因地制宜、富于创造、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是壮侗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壮侗民族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本文以多维的视野,对壮侗民族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进行揭示。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村寨民居是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生活居所,承载着本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通过对广西隆林县猪场乡那伟村洞沟屯苗族村寨的走访调查,记录干栏式花苗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当地传统民居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出根本为人、枕栏而居、眼前有景的传承保护设想,以期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居揽胜     
维吾尔族民居 维吾尔族遍布全疆,他们根据自身的生活习俗,结合当地地理、气候和建筑材料条件,吸取东西方建筑文化之精华,创造出了本民族灿烂的建筑文化。其民居建筑、清真寺建筑的造型艺术都别具一格。装修、装饰中的木雕花饰及砖雕、琉璃、石膏花、彩画等极具艺术价值。建筑结构体系主要有木框架编笆墙体系和原生土、全生土、半生土建筑体系。 在建筑技术、艺术上,更具有创造性的是维吾尔柱式系统。随着文化的进步,建筑艺术也随之发展、提高。维吾尔人在原新疆传统木柱式的基础上,保持了原来柱子在柱下部装饰的特点,起初柱头形式仅…  相似文献   

20.
滇南"彝族孔姓"作为具有多重身份的群体,迁徙传说、祖先碑文和他们的"主体"实践,赋予了他们对于血缘和原生论的坚信与认知,而作为"他者"的地方传说和研究者,则更多强调他们身份和姓氏的建构性与依附性。本文结合上述两种观点和研究,从当地人的日常实践与互动出发,讨论共同祖先产生的情感纽带使他们超越原生与建构二元论,在身份上达成叠合认同或双向认同,从而促进共同体的建立。从过程论出发,彝族孔姓多重身份获得的历时性演变,从个体和群体层面反映多元一体的形成,阐述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