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研究方法,以蒙古长调《溜溜的小黄马》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溜溜的小黄马》的歌唱语音信号的采集,分别提取能量、基频和共振峰等参数,进行声学参数层面的分析。从多角度和多层次去研究蒙古长调歌唱的生理机制,为蒙古长调的演唱和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尔沁长调民歌随着蒙古人的游牧生活而产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陪伴着这个伟大游牧民族的生活.千百年来,草原上的人们用长调歌唱生活,赞美自然,抒发胸怀,祈祝未来.这个古老而又有时代特征的音乐形式,经过广大的蒙古族民众和卓越的歌手一代又一代传唱至今.它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那优美舒缓的旋律和雄浑壮阔的格调构成深邃的意境,无愧为蒙古族音乐之魂.  相似文献   

3.
本篇主要阐述了如何发展和延续蒙古长调文化,同时强调了蒙古长调是民族艺术文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长调作为蒙古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经过历代相传,给世人留下的不仅是珍贵的宝藏,更是精神的支柱和心灵的寄托。而新疆吉木萨尔县三台镇喇嘛昭村是蒙古族的聚居村。因此文章选取吉木萨尔县蒙古族长调为研究对象,使用查阅文献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讨论吉木萨尔县蒙古族长调的保护与传承,从而使得吉木萨尔县蒙古族长调能够得到外界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5.
蒙古长调是蒙古族歌曲中极富民族特色的歌种,在流传过程中,不同地区的长调歌曲在风格和演唱方法上都存有差异,如呼伦贝尔地区的长调高亢嘹亮、热情奔放,锡林郭勒地区的长调深沉悠远、悠长开阔,而阿拉善地区的长调则比较庄严古朴等,继而也就形成了不同演唱方法及传承的流派,主要的传统流派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阿拉善四大流派.  相似文献   

6.
长调歌曲是绿色生态的艺术,顺乎自然法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不仅有它独特的美学本质与风格,并且具有科学的演唱技巧.面对现代化工业文明的到来,我们要注重蒙古族长调的传承与发展,使之永久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舞台的巅峰.只要我们充分认识长调民歌的巨大价值,悉心保护和弘扬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相信长调民歌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相似文献   

7.
《天马图》     
“天马”也称“禄马”。有史以来蒙古族就祭祀《天马图》。因为蒙古人的生产、生活、交通、征战等都离不开马。马,成为蒙古人最诚挚的朋友。故称蒙古人为“马背上的民族”。所以,蒙古人把马视为吉祥物。  相似文献   

8.
吴端 《民族论坛》2010,(4):28-28
<正>"在一些旅游景点、大型饭店,作为蒙古族文化品牌的长调民歌俨然成了‘劝酒歌’。"今年"两会"期间,蒙古族人大代表鲁孟的《莫让‘唯商业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变味儿》的提案得到众多少数民族人大代表的热  相似文献   

9.
牛颂 《中国民族》2014,(8):76-76
我是从电影《心跳墨脱》开始认识蒙古族电影导演哈斯朝鲁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为了电影可以玩命的人。后来通过电影《长调》,又加深了对他的认识,那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追求:用一个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形式作为手段,打通艺术与人生,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心灵与生活,打通信仰与命运……他的这样一个特性,又表现在电影《唐卡》的创作上。和《长调》一样,《唐卡》也是一种打通。而这一次我不再只是作品完成后的观赏者,而是受邀担任了该片的总顾问之一,从剧本的通关到影片的完成、展映、研讨、推广,导演与其作品都进入了我的评价系统。其过程也使我本人也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10.
尹湛纳希,著名蒙古族小说家。内蒙古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人,成吉思汗第28代孙,对蒙、汉古典文学造诣颇深,擅长丹青,终生未仕。曾披沥心血历经20年撰写其父未竞遗著《青史演义》;又创作长篇小说《一层楼》、《泣红亭》和《红运泪》(未完成),以及杂文、诗歌等;并将《红楼梦》和《中庸》译成蒙文(已散佚)。《一层楼》学习《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题材;《泣红亭》为其姊妹篇。近年来,尹湛纳希的作品受到国际蒙古学界的广泛重视与研究。 “他用充满良知的双眸检验一举一动,要使自己的行为成为衡量人的标准。”——摘自美国诗人马卡姆之作《林肯,人民的人》,并代作题记。  相似文献   

11.
杨瑛 《民族论坛》2006,(7):22-22
席慕蓉在写《歌王哈扎布》时说:“只要远远地听到他的歌声,就会让毡房里火炉旁的老人家忽然间想起了过去的时光,让草地上正在挤牛奶的少女忽然间都忘记了自己置身何处。”这里的“歌声”就是蒙古族的长调。在我生活的草原深处,也有一些这样无师自通的艺人,他们虽然无法与歌王哈扎布相提并论,但他们自由的歌唱,也回响在蓝天碧草之间。巴图老人就是这样一位地道的牧民。老人养了一辈子的骏马,唱了一辈子长调,还辛苦养大了三个儿子——小儿子朝格图是旗乌兰牧骑的长调歌手,二儿子赛音在京城追求他的马头琴梦想,大儿子在重复他蓝天碧草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的民歌内蒙古自治区素有“歌海”的誉称。蒙古族的民歌主要分为长调民歌和短凋民歌。长调民歌多流行于广大牧区,在60年代风靡一时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赞歌》,以及艺术魁力至今不衰的《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歌曲,即是以长调民歌为基础所创作...  相似文献   

13.
罗布桑却丹是我国近代蒙古民族的著名学者和进步思想家。他的巨著《蒙古风俗鉴》涉猎的知识面极为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地反映了蒙古民族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历史的发展。堪称为蒙古学研究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已经受到十四个国家的专家和学者的重视和研究。近年来,由于《蒙古风俗鉴》蒙文版和汉译本的公开发表,在我国掀起了对罗布桑却丹和《蒙古风俗鉴》一书的研究热潮。下面我仅就《蒙古风俗鉴》一书中所反映出来的岁布桑却丹的宗教观点,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4.
《蒙古秘史》(以下简称《秘史》)继承了民间创作的优良传统并且在它的基础上使蒙古文学向前推进了一步.《秘史》的产生是整个蒙古文学史的一大转折,从此蒙古民族开始有了自己的书面文学.《秘史》虽然从民间创作中吸取了很多的营养,但它作为蒙古书面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作品,其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它的书面创作.《秘史》翻开了蒙古书面文学的第一页,从此蒙古族书面文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和优良传统.它是一部文史不分的历史文学作品.用文学的手法描写了蒙古社会封建化的整个过程.《秘史》奠定了蒙古族历  相似文献   

15.
1989年,陈庆英与盂轲同志,在《西北民族研究》第一期发表了译文《佛教在蒙古地方的传播》,乃节译自固实噶居巴·洛桑泽培的《蒙古佛教史》一书.译文前面言:“另外,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外务省调查部曾出版过一本《蒙文(应为“古”)佛教史》的日译本,受到国内外蒙古史学界的重视,许多论著引用其中的内容.从引用的内容看,与本书基本相同.该书将作者署名为晋美南喀,此晋美南喀应即是拉卜楞寺的萨木察活佛.如前所述,正是他吩咐洛桑泽培写作《蒙文(应为“古”)佛教史》的.如果他自己写有《蒙古佛教史》,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内蒙古蒙古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内蒙古社会科学研究》、《蒙古学》、《中国蒙古学》、《蒙古语文》、《蒙古语言文学》、《语言与翻译》、《新闻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较有学术价值的蒙文学术刊物,通过研读分析所刊载的80多篇新闻理论研究论文,归纳总结了(1949—2006)蒙古族新闻理论研究热点问题及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那悠远苍凉的蒙古长调像溪流一样潺潺流入我的心扉,我不禁感叹这神奇的旋律竟能如此让我感动,使我久久不能忘怀。尽管我常常能听到蒙古长调,也只是所唱的人不同,场合不同而已。直到有一次,在新疆茫茫草原上听到的蒙古长调令我至今难忘。那是在今年8月的一天,我在巴音布鲁克草原采访,半路上下起了大雨。司机带我们到开都河边的一户牧民家里避雨,那户牧民是司机的一位老友。毡房的主人烧起牦牛粪,生起了火,很快,毡房里溢满了奶茶的香味,然后主人宰好了羊,煮上了肉,我们被邀请留下来吃晚饭。到了晚上,雨更大了。主人邀请他的一位年长…  相似文献   

18.
蒙古语文研究,早期大部分是由外国学者们进行的。现在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蒙古人民共和国有了自己的语文专家,蒙古学者们研究自己的语文获得了很大成就。首先,编出了供中学和技术学校使用的蒙古语言、文学教科书。1921年革命前蒙古几乎没有中学,当然也谈不上这样的教科书了。最近这一、二十年,编出了供蒙古高等学校、中等学校使用的《蒙古语历史语法》、《蒙古语比较语法》、《蒙古文学史教科书》,还编著了《修辞学》、《词汇学》、《文学杰作选》、《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以马为载体和象征的蒙古族马文化渗透在蒙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是融入了蒙古人的精神世界。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蒙古族马文化也不例外。本文将以蒙古族马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蒙古族生产生活变迁下的蒙古人与马的互动变化,试图指出以马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传统文化逐渐趋于减弱或消失的原因、影响以及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0.
涉及蒙古祖先传说的前人研究成果颇丰,其中以陈寅恪《〈彰所知论〉与〈蒙古源流〉》及韩儒林《突厥蒙古之祖先传说》两篇文章尤为精要。14世纪伊利汗国官修《史集》作为元史主要文献之一,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史集》依据蒙古祖先传说交代了其诸部分类,尤其是其记载保留了大量可与《元秘史》《元史》等东方文献记载对勘的部族源流传说;同时《史集》为蒙古祖先传说提供了完整的解说构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爬梳《史集》成书以前涉及蒙古、突厥祖先传说的波斯及希伯来文献,试探《史集》所提供的文献、口传信息以外的线索,从另一层面进一步补充《史集》成书的背景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