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商业重要性,也为商人移民提供了契机。会馆神灵崇拜不仅起到了整合商人和周围居民的作用,同样也是整合汉口官商的手段。本文以清代汉口为例,对移民、会馆与神灵崇祀三者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会馆是商人的驿站和外交使馆,是促进商品经济繁荣的民间力量。清代至民国,商人在广西共修建了260多个会馆,同时留下了大量的修建记事碑、捐助碑、约定碑等。这些碑刻资料属于典型的民间文献。由于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非常缺乏民间商业活动的记载,所以这些碑刻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的结果,分类介绍了这些资料的内容、表现方式及其特点,分析了与广西经济移民活动有关的历史信息,论述了城镇现代化过程中加强保护会馆及其碑刻资料的必要性及紧迫性,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清代以来商人会馆所承载的人力、商品、资金等市场化因素经由商帮的经营网络源源输入,加速了桂东北地区以手工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化进程,对桂林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近代化发展影响深远。商人会馆由城市渐及圩镇的扩散则使圩镇成为商业化向乡村渗透的据点,圩镇由内向封闭趋于外向开放,经济功能显著增强,桂东北乡村地区的市镇化从中获得了广阔的外部动力空间。  相似文献   

4.
移民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化背景下,移民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从宏观层面上说,移民可以分为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两大类,以此为基础,移民研究依据不同的视域深入推进.由于国内移民的研究较多关注因经济发展、自然灾害而引起的非志愿性移民,而国际移民大多是移民的志愿性行为,因此,学者多关注国际移民的迁移动因.但综合而言,两类研究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如两者都关注移民的定义和性质、移民的社会冲突和整合、移民的社会网络建构、移民的社会适应等.因此将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整合起来进行系统的梳理,对于后续移民研究的深入、方法的整合、方向的明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周泓 《民族论坛》2013,(4X):23-27
清末杨柳青人随西征军营生至新疆,使杨柳青理教信仰及其组织西移。津门理教信仰成为连结津青与其西帮乡亲、商人的重要文化基核。在民国新疆,津青商帮无同乡(天津或直隶)会馆之处,理教公所实际代替着同乡会馆的功能。即内地汉帮与其移民以乡缘社群信仰而连为一体,这是同一主体跨地域象征联结的极佳案例。Влодимирплопп的传说形态学《MорфологияоРазказе》,以文本的地域变化解说社群形态结构变异,但未及同一主体跨时空的象征连结。笔者在此补充,予以观照人类学研究由"他者"转向自身的范式。  相似文献   

6.
清末杨柳青人随西征军营生至新疆,使杨柳青理教信仰及其组织西移。津门理教信仰成为连结津青与其西帮乡亲、商人的重要文化基核。在民国新疆,津青商帮无同乡(天津或直隶)会馆之处,理教公所实际代替着同乡会馆的功能。即内地汉帮与其移民以乡缘社群信仰而连为一体,这是同一主体跨地域象征联结的极佳案例。Влодимирплопп的传说形态学《MорфологияоРазказе》,以文本的地域变化解说社群形态结构变异,但未及同一主体跨时空的象征连结。笔者在此补充,予以观照人类学研究由"他者"转向自身的范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以历史时空观为指导,具体展现了清至民国广西桂柳运河沿岸地区商业系统的空间结构.认为码头、泊湾和货坪、商道和桥梁、会馆及其仓库、墟镇、庙宇等是支撑这一结构的有形要素;社会环境和交易制度是支撑这一结构的无形要素;国家实施的西南边疆经济开发政策、移民运动和"康乾盛世"的社会影响则为这一结构的扩大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社会的开放程度决定着商业空间结构的广度和硬度.  相似文献   

8.
显著的移民资本流动已经在南朝鲜与延边之间发生.延边当地政府支持劳动力移民,支持随后的汇款额利用所带来的渐进利益.官方对成功的移民者和他们同延边经济发展的整合不感兴趣.他们已经采取措施推动移民但是并没有出台有效的政策用以将新资本转移到延边,并将它们注入当地发展中.到目前为止重要的资源并没有被触及.  相似文献   

9.
肃南是甘肃省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但近年来伴随着生态环境恶化,西部裕固族生产与生活面临困难与问题,生态移民成为政策选择的重点。文章以从莲花乡黄土坡村到明花农业开发区双海子村移民为个案,对移民的过程及文化适应与整合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对移民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进行了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世纪的最后25年里,跨国移民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亚、非、拉已经取代欧洲成为主要的移民迁出地.移民越来越全球化,移民成分也越来越多样化,以改变身份为目的的新移民最为突出,非法迁移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表明,当代国际移民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实践出理论,国际移民的新变化引起了理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使得当代国际移民的新理论层出不穷.对西方国际移民理论进行评述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跨国移民的规律,以便更好地参与国际移民研究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明清伏波神信仰地理新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伏波信仰是国家祭祀与地方秩序构建互动中的代表.一方面,两伏波将军通过国家册封、地方官员倡建庙宇、士人歌颂其建功立业的英雄主题等形式,形成了神灵在中央的正统性和弘扬的主题;另一方面,原来建功于地方的伏波神灵不断显灵异,屡屡有为于地方,被地方官民所接受,国家神灵在地方上真正落地,形成了明清以北部湾乃至琼州海峡为中心的祭祀带,伏波神职多为庇佑江海航海安全职能;五岭山地、粤西一带的祭祀带,神职也多为水上交通与地方安定;湘沅流域祀伏波神,也多彰昭其有功于地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大伏波信仰的中心和主题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规律.伏波信仰的变化,渗透着国家祭祀的逐渐地方化,渗透着国家在地方秩序构建中,利用英雄等神灵信仰在地方的空间逐步展开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梳理"三皇五帝"的帝王谱系,指出其如何在华夏大一统的现实政治需要背景下逐步产生.也就是说,研讨在上古原属不同部族集团的传说人物和祖先神灵,怎样经过历史学家、经学家多次编排与整合,渐次形成华夏族一脉相承的"三皇五帝"谱系,并不断地为"实体中国"提供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3.
清代沅水流域的木材贸易极为兴盛,商人采购的木材在湖南的托口、洪江、常德等地集散,进入长江后运销汉口、南京及江南地区,官府采办的皇木则经运河输往北京,沅水流域因木材贸易已逐渐融入了全国市场.沅水流域的木材贸易从雍正时期开始迅速增长,到乾隆中后期输出量保持平稳,在嘉庆时出现峰值,贸易额最多达80多万两.咸丰以后,由于当地发生动乱,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太平天国运动又阻碍了正常的贸易往来,沅水流域的木材贸易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崛起的回族商人在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动荡等外部压力下,共同抵抗挑战,随着外部压力的加大,他们的认同标准在不断扩大。回族商人摆脱狭隘的亲缘观念,走向姻亲关系的地缘组织合作,又从地缘组织合作走向业缘组织合作,经历了三次整合、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随着整合的范围不断扩大,总的凝聚力量不断扩大,回族商人阶层日趋成熟,展现了回回民族的商业才华,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移民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经济系统的重建,还是社会系统的重构。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移民开发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移民开发区之一,在移民安置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到回族内部教派门宦的差异性,没有将同一教派门宦的回族群众集中安置,在移民开发区新形成的众多回族村落中出现一个回族社区多种教派门宦并存的现象,导致宗教活动场所过多,布局不尽合理,对回族社区的整合与重构带来不利影响,无形中也增加了移民成本与回族群众的经济负担。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宁夏"十二五"期间,回族移民安置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成为我国商界的一支劲旅,迅速兴起.河州商人作为陕西商帮的一个支派,也活跃在我国的西部边陲.河州商人与山西商人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民风、教育以及兴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相似性.而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两者却踏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经营的规模、种类、方向等都存在着不同.本文拟通过山西商人与河州商人的比较研究,探寻出一支商业团队兴起、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试析萨满癫狂术的心理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满的神灵附体现象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迷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萨满的发明专利,萨满只不过对这一古老的致幻术掌握的比较熟练罢了.萨满神灵附体和一般人神灵附体的区别在于一般人的神灵附体现象是偶发性的,萨满的神灵附体现象则是经常性的,它是萨满巫术所不能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神灵附体现象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生理、心理、文化现象,所以有必要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8.
藏族盟誓的仪式有读誓、刑牲敌血、埋牲,并将盟文置于其上、焚香为誓、告庙.其中邀唤神灵、言说告白与杀牲敌血,是盟誓仪式的核心环节,具有告知神灵、警示参盟者、神灵献祭等动机.其功能在于创建一种特殊的契约关系,建构了参盟各方行为的神圣性、凝聚和强化了参盟双方或多方的团结、提升了盟约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与民众生活联系紧密,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课题.地方神灵民间信仰所奉祀的地方神,几乎都是由当地的历史人物神化而成.他们生前都有某一方面的好名声,神化后,成为具有某种功能的神主.本文以浙江温州市永嘉县蓬溪村石压娘娘、上海鸟泥泾黄道婆和浙江鄞州区鄞江镇王元(日韦)等民间地方神灵信仰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中国民间地方神灵信仰与西方宗教的差异,论述了民间地方神灵信仰作为民众生活需求的产物所具有的独特时代性,强调了地方神灵民间信仰中的道德观念所具有的社会伦理价值,对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凝聚民族性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DXLK村维吾尔族跨中-吉两国布料商人为例,探讨该村跨国布料生意困境原因及改善之道.导致该村跨国布料生意困境的因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制度因素和商人自身因素,建议通过消除中吉两国跨国商贸的桎梏、充分运用维吾尔人以古丝绸之路为纽带的善于经商的传统知识体系为跨国经贸合作服务、培养与提升跨国商人本身商贸能力等途径解决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