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兼语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兼语是既充当前面谓语的宾语又充当后面谓语的主语,具有宾主两种属性的一个句子成分;兼语句以紧密的结构,表达精练的内容,在语言的交际中使用频率很高。由于维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句法形式,因此,兼语句的分析与翻译就成为一个难点。本文从兼语句的特征及类型出发,用大量的实例较详细地分析了汉语兼语句在维吾尔语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在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里,都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形式。如在汉语里被称之为连动式和兼语式谓语的句子即是汉语语言的特色之一,这两种句子形式在蒙古语里是没有的。但在翻译过程中,只要我们注意分析前后动词在意念上的相互关系,根据其具体的语言环境,在深入理解原文句意的基础上,是会找到恰当的表达方法的。  相似文献   

3.
存现句是汉语语法体系中使用广泛但历时研究相对薄弱的一种句类,用以表示特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国四大名著是具有近代汉语语言特点的重要文献,存现句分布广泛,文章按照结构类型把存现句分为无中介动词句、中介动词句和主谓谓语型句,从句法结构看,存现句结构类型在近代基本完备;从语义角度看,空间类句占优势;从语用功能看,叙述型、判断型、描写型三大类发展完备,其中以描写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成书于西周前期,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位于动词谓语之末,位于代词谓语之末;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5.
词的意义是某个事物或观念在人意识中的体现,慢慢变成约定俗称的语句,而词又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单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具有民族特点,所以,本文是对汉语与蒙语两种语言的反义词展开分析,发现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体现出两种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汉语无主句英译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英语隐喻性无灵主语句可为英译汉语无主句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姜欢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21-122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表达句式,但也因为其包含的句式丰富,语法功能多样而成为了留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难点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依据的分类标准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三类"是……的"句式,对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是……的"句偏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考察英语背景留学生该句型的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对该句式的分类和教学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希望可以对汉语的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壮话与汉语方言白话、客家话、闽话在韵母、声调、词素、后缀以及数词、量词在句中的位置,比较句、疑问句的句式等方面有许多的共同特征.这说明壮语、汉语自古就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汉语介词框架"PX时"通常在句子里中做状语,常被看做是汉语的同时性时间结构。通过对一系列的语言事实考察发现,它在表达时间范畴时既可以与句子的主要谓语动词是同时关系,也可以是非同时关系。在语义虚化的促动下,这一介词框架还能表达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词的意义是某个事物或观念在人意识中的体现,慢慢变成约定俗称的语句,而词又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单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具有民族特点,所以,本文是对汉语与蒙语两种语言的反义词展开分析,发现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体现出两种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关于"X而X之"结构体的探究主要从"承接关系"、"并列关系"等七个方面论述"X而X之"结构体所包含的不同类型的复句内部的分句关系,阐明了"X而X之"经常充当谓语,有时也充当主语或独立的句子等语法功能并对疑似现象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2.
对"焉"字进行综合的考察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焉"是个多功能的词,可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连词、副词、助词和语气词等;在句中可充当宾语、补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13.
彝族诗歌的音律,从原文看与汉语诗歌相比有根本的不同,其基本形式是押包括韵母、声母、声调在内的音节.彝文文献长诗的音律,也是押的音节,是对一般诗歌押音节模式的灵活运用.在一个长诗文本中,交替着押不同的音节,且有时为行行押,有时为隔行押,有时为段尾押,有时为句首押,有时为句中押,使作品在音律上呈现出起伏变化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4.
在德语被动句的学习中,德汉被动句之间的异同会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产生相应的正负迁移。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德汉被动句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揭示以汉语为母语者在德语被动句的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东汉《白狼歌》是越人歌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益州、邛都其地百姓的语言为越语着手,论述了益州刺史朱辅搜集翻译《白狼歌》的地点在越人村寨。《白狼歌》一共三首,44句,共176字。用当今云南壮族沙支系(自称“布越”、“布依”、“布雅依”,简称“越”)的语言比较,其壮语汉记,其音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语音反切,和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汉字古今音表》中古音拟构,语音上极为一致;壮语意思和原音汉译比较,不仅字字可解,且44句中有34句的壮语意思与原汉译意思相同或近似。其中第一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13句;第二首14句,相同和近似的9句;第三首16句,相同和近似的12句。在词汇上,全文44句,全部保留着越人口语的原生词,与今天壮语的基本词汇一致。在语法上,既有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的句子,也有只包含主语、谓语的句子,其修饰成分的词汇,则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符合壮语语法的特殊现象。全文翻译出来,天然凿成,浑然一体,是地地道道的越人歌谣。  相似文献   

16.
“着”字句“拿跟”句和“等”字句是古蔺话三种最常见的有标记被动句,其基本语义是被动义、处置义和消极义,与普通话、合江话相比,古蔺话有标记被动句的消极义更鲜明、更典型,保留着汉语有标记被动句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列举运用宾语前置、介词省略、比较句中的形容词谓语前置、形容词和名词活用作动词及无系词的判断句等语法的例子,来说明闽南方言与古汉语在语法上的相似性,并指出这种相似性是因它们在历史上的渊源关系而产生。  相似文献   

18.
藏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里的一种重要语言。藏缅语族语言的语序当中,谓语一般位于宾语之后,处在单句之末尾。书面藏语单句之类别主要根据处在句子末尾之谓语结构加以区分,尤其从说话者语气角度分为两大部类的陈述句与祈使句更要注重分析谓语结构当中的语尾助词。  相似文献   

19.
信息理论是语言学里布拉格学派提出,韩礼德对之做了进一步探讨的一个理论.中西思维模式的不同是让许多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头痛的一个问题.从信息结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西思维模式的一些不同之处,以期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书写系统是非字母的,因此用汉文去表示一种与汉语语音有明显差异的语言有一定的困难。七世纪至九世纪时汉语和藏语的一个重大差异是藏语有复辅音声母,而那时汉语没有。分析汉语如何音译这种复辅音,找出音译的规则以及揭示根据汉语音译恢复外来词原貌的种种困难,将是一件有趣的工作。反过来,藏语音译汉语词却没有什么困难,这方面已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特别是罗常培。劳费尔、伯希和以及罗常培对823年两种文字碑文中汉语音译的西藏人名已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