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2.
季慷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35-136
花瑶"呜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歌的一种,源自于花瑶人辛勤劳作时的自我愉悦、抒情作乐的歌谣,其题材均来源于生活,而其中"高腔山歌"属于隆回瑶族山歌分支的艺术形式,艺术特征高亢嘹亮、悠远奔放,完整全面地反映了花瑶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境界,体现了花瑶人民古老、神秘而独特的文化传统.由于瑶族女性服饰色彩斑斓、花俏抢眼,故名花瑶.从古至今,花瑶"呜哇"伴随着花瑶人耕息劳作,伴随着花瑶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奇迹,其具有巨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设计已经走入了"速食化"的时代,伴随着中国巨龙经济的腾飞,中国设计市场势必引领全球的设计风向.但是,在面对设计是该遵循"速设计"还是该选择"慢设计"时,设计人仍面临着困惑.此文从辩证和发展的角度对"速食化设计"和"慢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对未来中国更适合何种设计理念做出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山戎"考略     
"山戎"的称谓,是和中华民族的"崇山"习俗相关联.而历史上北方各游牧部族如匈奴、东胡、蒙古,自古至今都传流着这一浓郁的民族习俗.所以"山戎"一词,是对古代中国具有浓郁"崇山"习俗的北方各游牧部族的"泛称".  相似文献   

5.
关于地域社会的构成,宗族继嗣理论注重宗族裂变的作用,社会交换理论则强调"女性交换"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摩哈苴彝村口述史材料的分析,揭示了如下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宗族裂变分支的散布与婚姻联盟的范围在地域上可以是吻合的,由此消除了继嗣理论与交换理论的对立;第二,在父系社会中,不仅存在着"男性的继嗣"与"女性的交换",而且也存在着"女性的继嗣"与"男性的交换",后者亦为地域社会构成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王斯福教授(Stephan Feuchtwang)主编的<制造地方:国家工程、全球化与地方回应在中国>(2004)与美国华人学者周景(景页)博士的新著<重新塑造中国公共哲学与中国妇女解放>(2006)是近年来把"地方"(place)和"空间"(space and sphere)的方法论应用于"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诗"与"画"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否定者和肯定者两个派别.否定者认为,诗的表现力远比画强,所以"诗中有画"这样的说法欠妥;肯定者认为,画的表现力与诗相当,这在中国诗与中国画关系中更是如此,所以,"诗中有画"是不可轻易否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星亮 《民族研究》2006,18(5):41-50
关于"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两个学科名称的关系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国内有关部门的分类也较为混乱.本文认为,"民族学"这一学科的形成以1839年巴黎民族学会的成立为标志.早期的"民族学"学科是广义的,既研究文化,也研究体质.19世纪下半叶后,"民族学"由广义变为狭义,主要研究文化.而"人类学"这一学科名称在早期则是狭义的,主要研究体质.后来"人类学"由狭义变为广义,既研究体质,也研究文化.在当代中国,"民族学"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族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狭义的"民族学"与"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基本相同.把广义的"民族学"与"人类学"并列为一个一级学科,比较符合学科发展的历史和当前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中国信心":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现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信心"不仅仅是一个新闻词汇或政治口号,而是引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内涵上,"中国信心"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中国信心"是成就感与使命感的高度结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展示;在功能定位上,"中国信心"是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增强的鲜明亮点,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佛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播与发展,与中国儒家、道家的传统思想和思辨方式的相互激荡、不断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禅宗.明代董其昌完成了总结禅宗与绘画之间关系的任务,提出"以禅喻画"思想.清初"四僧"受该思想的影响,将"以禅喻画"融入到个人理论、绘画创作中,赋予中国画新的思想,在那个时代显现出独特的画风.  相似文献   

11.
从"产翁制"、"不落夫家"、"审新娘"等民俗以及舅权的产生、姓氏的演变几方面阐明了男女两性围绕血统之争曾经经历了一场持久而激烈的斗争.男性对于自身在创造生命方面具有与女性同样的价值的发现和确认是父系制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观点进行了整理归纳.近年来,我国民族问题研究不断深入、成效显著,学界就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但也还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与争议.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就是关于"民族"与"族群"的概念之争.  相似文献   

13.
"三言""二拍"中描述了大量的女性故事,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在家庭题材作品中,家庭女性的描写是突出的亮点.这些女性分为未婚女子和已婚妇女,在她们身上透视出新的时代特点,体现着时代女性的风貌.  相似文献   

14.
聚焦《窦娥冤》,剖析中国古典悲剧在“中庸”思想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团圆之趣”和在封建枷锁的桎梏下无法摆脱的伦常观,以及它对中国民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验"与全球清真寺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逐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区域宗教跃升为世界宗教的辉煌历程,并以"随寺传播"的基本形式派生出不同的清真寺文化,表明伊斯兰所特有的包容异己、不断进取的文化品格.中国清真寺文化是伊儒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中国清真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全球清真寺发展极具参考价值,但也面临着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国近代报刊通讯体裁变革出现的"拐点",深入分析其在内容与形式上创新与突破,以及产生超视听现象的成因,以便今后根据中国的国情,在报道中如何超越,如何走本土化与全球化结合的路子,达到"和而不同",创新中国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7.
梳理"三皇五帝"的帝王谱系,指出其如何在华夏大一统的现实政治需要背景下逐步产生.也就是说,研讨在上古原属不同部族集团的传说人物和祖先神灵,怎样经过历史学家、经学家多次编排与整合,渐次形成华夏族一脉相承的"三皇五帝"谱系,并不断地为"实体中国"提供大一统的文化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8.
将<荆轲刺秦王>、<英雄>两部影片置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时空场域之中,旨在更为深入地解读并分析二者的故事情节与叙事方式,并力图探察"大一统"情结在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意味深长的持续性及衍生性.认为中国国家起源的神话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富有相当的影响力,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实践并非总是政府意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常态"的观念已经影响着中国社会当中的各个领域,只有真正把握这种特殊的发展机遇,才能够有效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全面地进行提升.因此,本文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新常态"及其创新的视角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在"新常态"之下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20.
李劼人和张资平的小说都以三角或多角恋爱的故事模式阐释了基督教在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自然主义的碰撞中遭遇消解和异化.基督教"原罪"与"赎救"的理论与自然主义思想在中国文化氛国中呈现了竞争的姿态;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冲撞,在这些碰撞与竞争中基督教遭遇了消解和质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