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极拳乃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其具备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功能,因此很长时期备受国人的喜爱。而杨氏太极拳作为太极拳中的一个组成派别,其以气势宏伟、舒展大方等特征,在国内外流行,也是迄今为止参与人数最多的太极拳种类。笔者就练习杨氏太极拳的意义进行简单探究,希望为推动杨氏太极拳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等功能,是中国武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好太极拳教学,不仅是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更是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京市仙林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高校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泥土的精灵     
宁夏隆德县温堡乡杨氏泥塑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问的民间宗教泥雕,经过170多年传承和发展,杨氏泥塑大胆借鉴和吸收年画、木雕、皮影等民间艺术精髓,取材于民俗风情、山水野趣、神话传说等,作品形态质朴逼真、造型生动活泼,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杨氏泥塑也因此被誉为“立体的年画”。2007年,杨氏泥塑第四代传人杨栖鹤老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氏家族泥塑艺术也被批准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强身健体和修身养性等功能,是中国武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传统体育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好太极拳教学,不仅是推进全民健身的发展,更是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南京市仙林高校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高校公共体育太极拳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作为从东汉以来的名门望族,弘农华阴杨氏受到学者关注,对于杨氏的世系、家族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使我们可以了解关中杨氏的世系传承,以及他们的家族史概况。只是,就杨播一系而言还有数事可考,一是十六国时期杨结父子的去向,二是杨珍入北魏所得丰厚礼待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讣告     
银川市体委艾哈迈德·王新武先生,生于农历1934年正月14日,因病不幸于2005年10月25日归真。原籍山东济南市。为中国著名回族武术家,副研究员,曾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宁夏武术协会主席,国家级武术裁判,中华全国体总银川分会主席,宁夏太极拳辅导总站创始人,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太极拳冠军,“48式太极拳”创编者之一,编著《十路弹腿》等书籍。多次应邀出国讲学,为弘扬中华武术事业作出了毕生贡献。先生遗体安葬于银川植物园回民公墓。讣告  相似文献   

7.
元明清等朝续递国家治统,在“大一统”历史框架和地方行省管理体制下,土司制度裹挟的国家权力是影响元明清等朝与各族土司关系的根本性因素.秀山杨氏土司的军征表明,受国家权力左右和统治利益驱动,职衔较低、实力较弱的土司较职衔越高、实力越强者越不具备悖逆国家、对抗中央的实力,更有利于实现王朝国家“大一统”目标和巩固民族地区安定,明清等朝采取“众建”“削弱”举措“改土归流”,最大程度巩固王朝统治、扩张国家权威和消解土司影响.  相似文献   

8.
赖天兵 《中国藏学》2012,(1):164-171,201
文章通过对《大元至元辨伪录》《西湖二集》等相关文献及实地的分析,认为元初杨琏真伽等三僧奉诏任职的高级僧署——江淮诸路释教都总摄所(后改称总统所)设于曾为江淮行省省治的杭州,最有可能在灵隐永福寺。文中公布的刻于杭州的残本《普宁藏》扉画中杨琏真伽的肖像肯定了杨氏西夏党项人的族属与藏传佛教僧的身份。文章还对《普宁藏》扉画与永福寺西北飞来峰造像这仅存的两处杨琏真伽肖像作了比较,并对杨氏肖像的成立条件、象征意义及其与忽必烈宗教政策的关联度等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与瑜伽同是东方古老健身术,同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的文化内涵有诸多相同之处.通过对两大健身术文化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对比二者的个性与共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发挥这两种健身术,对人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太极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以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远大目标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35年秋天,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曾在甘肃拜访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就是深受当地藏族群众拥戴的卓尼第十九世世袭土司杨积庆。范长江曾这样写道:“杨氏聪敏过人,幼习汉书。汉文汉语皆甚通畅……杨氏虽未出甘肃境,但因经常读报,  相似文献   

11.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中)芉一之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八年后统一南陈,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传帝二世,618年隋亡。同年,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隋唐虽然是汉族建立的王朝,但是杨氏李氏都是鲜卑化很深的汉人。杨氏祖上原是北魏武川镇军官,后随...  相似文献   

12.
古城邢台,是一座具有35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名城,更是有名的武术之乡、太极之乡。杨式和武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永年就位于邢台和邯郸之间。历代太极拳大师都把邢台作为课徒授艺的重要基地,因此,各式太极拳在邢台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李宝玉、王其和、董英杰、崔立志、刘东汉、姜廷选等太极大师,如群星烁空,盛极一时,至今仍被传为武林佳话。大陆泽,历史上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内陆湖泊,位于邢台东部任县一带(任县占称“壬”,即指水)。其中心岛——环水村(四面环水,故得此名),十年九涝,常年滞洪。该村崇文尚武,地杰人灵,家家练刀枪,户户耍棍棒。一代太极宗师王其和先生就出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13.
(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白马)藏族信仰习俗中至今存在的自然崇拜、苯教信仰、中国道教信仰以及"朝格(sprul rgan)"、"杨氏爷"、行业信仰和藏传佛教信仰的状况做了如实清理和描述,并对(白马)藏族的丧葬、民间禁忌以及种种信仰习俗的特点和它们与(白马)藏族整体生活的关系做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试论杨再思其人及其信仰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黔、桂、渝、鄂相连地带侗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部分群体中,杨再思被当作杨姓祖先加以崇奉,称为飞山圣公。本文考查和对比有关资料,论证以十峒首领和诚州刺史形象出现的杨再思史无其人,他只是宋代以来飞山地区杨氏在家族传说中首先创造出来的精神领袖和宗教形象,这个形象后来又被历代地方官员加以利用并不断粉饰,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知道的飞山圣公。  相似文献   

15.
仇池国,略阳氐人杨氏所建的一个政权.曹魏时杨腾子杨驹率部迁居仇池,至杨千万时被封为百顷氏王;杨唯敌、杨毅号左贤王、下辨公.至杨初时自立为仇池公,先后臣于刘曜、李雄、石勒、苻坚.前秦灭仇池,淝水之战失败之后,杨定复据仇池称仇池公.太元十九年(公元三九四年)杨定击乞伏乾归兵败被杀,杨盛即位,自号使持节、征西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分诸四山氏、羌为二十部护军,各为镇戍,不置郡县”.在统区全面推行镇戍制度,这在当时政区制度上是一件突出的变化.中国的政区制度自秦汉以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东方之珠”从此结束英国殖民主义的百年统治重返祖国怀抱。喜迎香港回归之际,我们特别缅怀在鸦片战争中,邵武籍回族、厦门抗英爱国将领杨成龙的丰功伟绩。现根据邵武《杨氏族谱》及福建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黄秋润提供的有关资料,简介如下:杨成龙(?一1861年)字汝托,号云海,邵武县人,回族,系邵武杨氏14代孙。杨父名旺,清乾隆授右营千总。成龙自幼性好习武,从小随父苦练武功,青年时中武举,授清武生花翎尽先都司;原任汀州镇总标左营千总,历署中左右叁营中军府,后署左右协,上杭、清…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与瑜伽同是东方古老健身术,同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两者的文化内涵有诸多相同之处。通过对两大健身术文化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对比二者的个性与共性,我们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发挥这两种健身术,对人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我们年轻一代学习太极拳中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以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远大目标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纳巨峰 《民族研究》2012,(1):71-80,109,110
使用回回文和汉文两种文字书写的《赛氏家传》,是赛典赤家族的第一部家谱,2008年被列为国家珍贵古籍。本文考证了它的纂修人应为赛典赤·赡思丁之孙江浙平章乌马儿,汉文编辑人应为征东行省儒学提举潘东明,元至大三年在杭州完成,乌马儿还邀请南雄教授赵文作序。本文在研究《赛氏家传》、《咸阳家乘》、南滇《赛氏族谱》、青郡《赵氏宗谱》及益都《杨氏世谱》等赛典赤家族五部家谱的基础上,认为赛典赤·赡思丁的圣裔世系,可能不是此前源于《咸阳家乘》的公认的31世说,而可能是有《赛氏家传》支持的20或21世说。  相似文献   

19.
略论杨琏真加和杨暗普父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琏真加和杨暗普父子,是元代佛教界显赫一时的人物。杨琏真加的活动,尤为人们所注目。本文拟对其父子生平活动略加考述,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指正。 杨琏真加,琏又作辇,加又作伽、佳,都是一音异译。在元代文献中,他被称为“西僧”、“番僧”或“胡僧”,他的族属因而也就引起人们的讨论。福兰克教授(HerbentFranke)在《元代吐蕃人》(《Ti befans in Yuan China》,《China under Mongolrule》Pp.296—328,1981)一文中说:“杨氏为吐蕃人抑或唐兀人,仍是不很清楚的问  相似文献   

20.
在日益繁荣的群众文化走向普及深入的进程中,广场文化给人们的生活构造了晨起晚落的辉煌景致,无论是在街心花园,大小广场,还是住宅小区的绿化带里,到处可以看到人们有的在扭秧歌、有的在舞剑、有的练太极拳、有的在挥拍打球、有时还从某个方位传来美妙的歌声,真是应有尽有,成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