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顺地戏是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百年传承,其逐渐成为屯堡人的文化标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安顺地戏的传承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研究安顺地戏在传承发展中的困境,积极探索安顺地戏的传承发展思路,对保存安顺地戏的传统特色及其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对比法、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对贵州安顺屯堡由来已久的民间体育活动予以整理,对于具有鲜明屯堡特色的鲍家拳和地戏中的武打动作做了源头上的梳理,对于民间体育活动的衰微进行理性的分析,并提供改变现状的建议,以期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汪清梅 《民族学刊》2010,1(2):117-117
2010年7月29日,历史文献“《吉昌契约文书汇编》首发式”在契约文书发现地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吉昌村举行。为祝贺首发式,数千名吉昌村村民自发组织了地戏、花灯等一系列具有屯堡文化特色的展示演出。《吉昌契约文书汇编》首发式举行@汪清梅$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4.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屯堡民居的建筑、服饰以及生活方式沿袭着明代文化习俗,历经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基本完整保持着世代传承的文化习俗和服饰特色,既保留了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先祖的文化传统,又在贵州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明,造就了屯堡聚落景观。本文将屯堡聚落空间形态及建筑特色景观作为案例开展研究,以期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地域文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侗戏是侗族文化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相传侗戏是在清朝道光年间(1830年前后)由贵州省黎平县腊洞寨人吴文采等在侗族说唱艺术的基础上创建的。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  相似文献   

7.
汪清梅 《民族学刊》2010,1(2):88-88
2010年7月29日,“地方文献与屯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贵州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吉昌村举行。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在吉昌村汪公庙大殿前共聚,就地方文献与屯堡历史文化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地方文献与屯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汪清梅$北京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8.
屯堡人作为明清时期军屯、商屯、民屯汉人移民的后裔,几百年来虽然长期生活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却以特殊的文化策略强烈地保持着明代江南地区的文化传统,凸显出自己的文化品格,成为西南汉族中一个特色鲜明的族群岛.  相似文献   

9.
福泉地方戏是中国傩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历史悠久。为了发扬这种文化,应当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本文以黄土哨阳戏与天生桥灯夹戏为研究对象,介绍福泉市地方戏的传承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贵州屯堡族群在与当地少数民族六百多年的生存竞争和融合后,形成既保留明清时期汉族文化,又区别于现今汉族文化的族群特征和村落文化。在旅游市场消费升级、旅游体验需求不断强化的新形势下,许多中国传统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出现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伴生许多系统性、不可逆的文化、生态环境破坏。屯堡村落既具有独特性,也具有中国传统村落的一般性特征,在传统村落开发过程中要坚持生态开发理念,并注重生态整体性,凸显村落生态系统不同层次的景观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民族艺术教育和教学的角度,深入浅出地探究了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肯定了少数民族艺术教学为保护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特点所采用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并从理论的角度予以总结和归纳,对于研究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皮影戏是一种将造型艺术和戏曲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全国南北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只有了解了形成这种差异和其内在文化的历史原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皮影戏所承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以湖南湘潭纸影戏和河北唐山皮影戏为切入点,分析比较南北方皮影戏的影偶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探讨其形成原因.地方影子戏的形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和情感方式.  相似文献   

13.
侗戏丑角是一个独特的、值得关注的现象,其意义超出了戏剧本身。侗戏丑角主要有动作丑角和情节丑角两种类型,动作丑角跳出了"细脖子阳人"的特性,是为戏俗生成中的关键要素;情节丑角在完整的行动中展示了民族的个性特征,是为戏之生成的核心因素。两类型丑角都显现出生活化的去程式的共同趋向,使侗戏成为富于生活情趣的喜剧艺术形式,从中可体验一个弱小民族的文化创造路径的同时,也可体验其以戏乐生的养心智慧。  相似文献   

14.
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民族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推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对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杭州市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几点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民族文化大区的良性建设。  相似文献   

15.
皮影戏是一种将造型艺术和戏曲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全国南北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只有了解了形成这种差异和其内在文化的历史原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皮影戏所承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以湖南湘潭纸影戏和河北唐山皮影戏为切入点,分析比较南北方皮影戏的影偶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探讨其形成原因。地方影子戏的形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和情感方式。  相似文献   

16.
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民族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推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对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杭州市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几点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民族文化大区的良性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过程中,创新是重要的载体和途径。进一步发挥创新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意与策划中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满足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建设工作的要求。不可否认,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意与组织中,活动模式与理念亟待进一步优化提升,才能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文化艺术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的合唱艺术活动类型非常丰富,数量也比较多,各个地区的群众合唱队伍都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活动。群众合唱艺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追求。合唱艺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阻碍。为了实现合唱艺术的良好发展、推动城市文明的进步,本文简要论述了合唱艺术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了合唱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为如何更好地运用合唱艺术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的合唱艺术活动类型非常丰富,数量也比较多,各个地区的群众合唱队伍都在不断地涌现出来,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活动。群众合唱艺术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更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艺术文化的追求。合唱艺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阻碍。为了实现合唱艺术的良好发展、推动城市文明的进步,本文简要论述了合唱艺术的基本特点,并分析了合唱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意义,同时为如何更好地运用合唱艺术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出了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平遥纱阁戏人是一种将扎活、泥塑等技艺融为一体的立体纸扎制作工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作为中国纸扎工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技艺最精的经典之作,纱阁戏人是研究古代纸扎造型工艺、晋剧文化传承、晋商戏剧民俗的重要例证。目前,纱阁戏人的保护传承发展迅速,但是危机重重。本研究基于文保实践和非遗文化发展的角度,通过史料考证、田野调查和实验检测等方法,深入分析国家非遗平遥纱阁戏人保护传承现状及问题,探索平遥纱阁戏人非遗活化利用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