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影戏是一种将造型艺术和戏曲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全国南北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只有了解了形成这种差异和其内在文化的历史原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皮影戏所承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以湖南湘潭纸影戏和河北唐山皮影戏为切入点,分析比较南北方皮影戏的影偶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探讨其形成原因。地方影子戏的形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和情感方式。  相似文献   

2.
甘肃环县道情皮影戏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之一,其产生、发展、兴盛与乡村社会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较真实地反映了乡村社会生活的多元图景.1949年以后,环县道情皮影戏受到了国家的改革.处于政府改造下的地方影戏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娱乐功能的主导地位被政治教化功能所取代,政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到地方文艺,并融入到乡村生活之中.本文以环县道情皮影戏为考察对象,试图剖析民间皮影戏在政府的改造下,民间文化在内容、形式和功能方面的转变、政治与民间文化的结合及其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丰富、广泛,导致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数字影像艺术也在持续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尤其以数字影像艺术广为人知。江汉平原的皮影戏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深刻的价值和内涵,具体体现为娱乐、美学、创造力的艺术性价值和文化教育、公益、文化认同感的工具性价值。为了保护和传承皮影戏,我们采用多种数字化技术,而创新和继承是这个多元的社会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数字化的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丰富、广泛,导致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数字影像艺术也在持续不断进步,数字化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尤其以数字影像艺术广为人知。江汉平原的皮影戏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深刻的价值和内涵,具体体现为娱乐、美学、创造力的艺术性价值和文化教育、公益、文化认同感的工具性价值。为了保护和传承皮影戏,我们采用多种数字化技术,而创新和继承是这个多元的社会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背景下,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发展迅速,占据着主流市场。腾冲皮影戏作为传统戏曲的一个分支,面临着诸多的市场困境。因此,如何为传统戏曲注入"数字基因"、探索音频数字化技术在腾冲皮影戏中的应用与保护价值意义深远。音频数字化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更多的策略构想,同时,也让腾冲皮影戏艺术有了更多的传播发展渠道、更大的塑造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6.
文化交流视野中"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民间文学、民间文化的"刘三姐"是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也由此从民间传说形态走向社会文化形态,成为广西文化、壮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代表,成为艺术和文化的精品."刘三姐"的"传歌"形式和内蕴使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和流变性,也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共同性.这不仅成为"刘三姐"传承和延续的原因,也成为其发展、创新的动力,有利于"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建立和"刘三姐"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波普艺术最早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了当时的流行和大众化的口味,并且具有通俗艺术、流行文化的特征.在对波普设计的形式做出观察和梳理之中,分析说明其风格特征和产生原因.在个人独立思想爆炸的时代,通过对波普艺术的理论研究,深入地研究了其艺术的新样式——像素画,通过探究像素画的起源与发展,阐述了波普艺术和像素画承上启下的关系及其存在的艺术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恩施崔坝皮影戏是武陵民族地区一种极富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在后申报时期,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恩施崔坝皮影戏仍旧处于濒危的尴尬境地,面临着文化生态急剧改变、制度缺位以及剧团本身发展等诸多不利因素,保护与传承压力倍增。只有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和皮影艺人的不懈努力,才能真正做好皮影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这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形成于吐蕃时期的吐蕃文化,在藏族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吐蕃文化不仅开启了藏文化的历史先河,而且对整个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作为吐蕃文化的重要组成——吐蕃乐舞,以英集歌、舞、乐及杂艺百技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表现方式,不仅成为承载和表现吐蕃文化的重要载体,更为重要的是,吐蕃乐舞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艺术风格,已成为吐蕃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本文就吐蕃文化的概念及意义;吐蕃文化与吐蕃乐舞的关系;吐蕃时期乐舞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色;作为吐蕃文化的代表性符号等四个方面展开探讨,以阐明吐蕃乐舞在吐蕃文化中的重要意义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悦 《中国民族》2007,(11):42-43
在我国的民间艺术中,皮影是流传广泛并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综合了戏剧、音乐、美术,集文人写作、艺人刻绘与民间演唱为一体,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扯一块白布便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在幕后表演,一口叙说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说的就是皮影戏。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的出现将我国皮影艺术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图案的造型风格独特,色彩艳丽,表现形式极具程式化.其图案艺术的造型造意既集萨满教、藏传佛教、道教文化于一身,又融合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汉族观物取向的文化审美趣味.研究蒙古族刺绣图案纹样的色彩要深入地对色彩背后的文化内涵挖掘探讨,从而了解蒙古族在漫长的交融流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思维与精神崇尚的艺术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特定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形成了特定的时代背景,人们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艺术活动等与之特定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不同时期、不同时代、不同背景衍生出不同的文化艺术活动,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活动都有其不同的艺术特征,这是由大时代下的文化背景决定的。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同样受到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并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试解成语四字格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等多方面阐释四字格成语形成的原因.其外部原因主要是民族心理、民族文化、言语习惯、经济原则、记忆极限,内部原因主要是音乐性强、结构完备、言简意赅、便于运用.  相似文献   

14.
乐舞是一种集音乐、舞蹈、诗歌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最早出现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就是乐舞.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我简要介绍了乐舞在我国古代不同朝代的发展情况和转变.在山西省民间流传的许多舞蹈和传统社火节目中,有部分舞蹈是由我国古代乐舞一脉相承下来的,山西民间舞...  相似文献   

15.
花山岩画的来源岩画定位提供了艺术起源问题探讨的重要对象和途径,基于艺术发生学研究,及其“艺术前的艺术”理念花山岩画不仅具有“前艺术”的性质特征,而且具有艺术发生过程中“前艺术”与艺术交叉、交界、交接的特殊性,是“前艺术”向艺术过渡的重要发生点,承上启下地链接了骆越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形成了骆越先民发明精神的骆越文明形成,提供了艺术生成的基因和基础,具有艺术发生学意义和其研究价值。该研究旨在通过将“骆越文化”的精髓融入现代高科技手段,将其包装设计运用到文化创意产品中,进一步挖掘和展示内涵,促进提供应用价值,同时也构成一种传承与传承相结合、薪火相传的民族文明传统,这也是一种演绎古老文化、提升“骆越文化”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应用设计,打造本土文化创意产品精品,推动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交流,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昌黎民俗中,"三歌一影"可堪称翘楚、独占鳌头。"三歌一影"分别为"民歌""秧歌""吹歌"和"皮影戏",是昌黎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民间艺人们的努力,"三歌一影"更是大展宏图,屡屡展现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其中,民歌、秧歌和皮影戏更是入选了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口头传统作为具有悠久传承和较高艺术造诣的语词艺术涵盖了诸如神话、传说、故事等诸多传统语言艺术门类.世居于青藏高原的土族在历史的演进中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却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口头传统,隐含了土族历史的部分真相,是土族历史中被边缘化了的一段真实的历史.包含了土族民间信仰、族群来源和婚嫁仪式的口头传统文本,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土族人民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诗意思考;承载着土族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其传统文化的象征,有利于形成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周边聚集多种民族,民族文化经过历史发展逐渐在进行着相互间的融合.如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崃等地存在典型的川西建筑工艺和手工作品.高校学前教育的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正好利用多民族文化营养来丰富其课程内容,形成特色课程.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本土资源建构特色课程,把这些资源融进高校学前教育课堂,让极富营养的川西北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起到作用呢?这是本文探讨的主题.把民族文化资源与与现代艺术教育结合,形成新颖独特的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应该是当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9.
云南现代重彩画于20世纪80年代萌发于祖国边陲的云南地区,以地方艺术元素结合西方艺术技法及传统艺术元素形成新的绘画样式,一度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无论从地域文化、民族美术还是从现当代艺术思潮的角度来看,云南现代重彩画都是鲜亮的一笔,值得分析其审美元素的构成,以便为后人留下艺术探索的指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彩画自民国时期的上海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源于西方的水彩画——经东渡即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不断碰撞与融合,进而形成了新的面貌.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文化艺术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此,当代中国的水彩画艺术也进入了个性化表达时期,中国的水彩画家们充分地解放思想、发散思维,从水彩画艺术的各个层面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