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言是社会历史变迁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与人沟通联系的重要交际工具,长期以来,它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与国之间的互助、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好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而词汇作为语言结构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地位不言而喻。维吾尔族对偶词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借鉴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已学的维吾尔语知识,从多个方面浅析维吾尔语对偶词。  相似文献   

2.
就地理位置而言,朝鲜半岛位于中国大陆与日本群岛之间,因此,朝鲜民族与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存在着紧密联系.朝鲜民族、日本民族积极地吸收汉民族先进文化,汉语在日本语和朝鲜语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朝鲜语汉字词的产生.朝鲜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发生的事件,因此,汉字词一直都是朝鲜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早期中朝语言交流的阐述和对朝鲜语从汉语借用的语言成分与来源的分析等,解释了朝鲜语汉字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的音节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的异同。本文的研究,首先是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对比,主要由四个部分支撑下来:第一,维吾尔语音节组成与特点;第二,西班牙语音节组成与特点;第三,部分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对比;第四,基于音节对比的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维吾尔语有八个元音,西班牙语有五个元音,而西班牙语中的五个元音在维吾尔语中都有。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没有舌尖元音。2.西班牙语中可以有二合元音与三合元音,维吾尔语音节则没有。3.维吾尔语和西班牙语有18个相同辅音,维吾尔语中的6个辅音在西班牙语中则没有,西班牙语中的14个辅音在维吾尔语中没有。相对维吾尔语来说,西班牙语中有较多的浊辅音。4.维吾尔语和西班牙语音节中不能没有元音,辅音不能单独构成音节。西班牙语中有流化现象,维吾尔语中则不发生流化现象。5.西班牙语没有摩擦音与非摩擦音,维吾尔语则没有牙齿摩擦音、腭鼻音、卷舌鼻音"?"、卷舌边音"?"。6.维吾尔语和西班牙语都有元辅音组合,西班牙语的元辅音组合则很少。本文通过现代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比较,根据两种语言音节上的异同点,提出两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一是讲解音节知识;二是根据音节知识讲解具体的语言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语谚语不仅是维吾尔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根植于维吾尔社会土壤和源远流长的西域文明沃土的智慧花朵.因此,对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更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研究.本文试通过部分含有动物意象的维吾尔语谚语的汉维翻译对照与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5.
社会方言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行业的增多,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对比汉语和维吾尔语的社会行业词,可以让学习双方语言的人对自己的目的语有更深刻的理解。本文从时代的角度,将维汉两种语言社会方言词中的社会行业词汇进行对比,以期发现维汉社会行业的同向性。  相似文献   

6.
我爱听维吾尔语。我爱讲维吾尔语。我常常陶醉于各民族的同胞分别用着自己的语言,淋漓酣畅地抒情达意,而同时又能很好地交流的祥和情景。还有,没办法隐瞒的是,我不愿意放过任何可以使用维吾尔语言,可以练习提高维吾尔语言,乃至可以“显摆”自己的维吾尔语言的机会。一讲维吾尔语,我就神采飞扬,春风得意,生动活泼,诙谐机敏。一种语言并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文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群,是一种生活的韵味,是一种奇妙的风光,是自然风光也是人文景观。他们还是世界真奇妙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我的一段永远难忘的经历。还是我的一大批朋友的悲欢离合,他们的友谊,他们的心。  相似文献   

7.
李鹏 《中国民族博览》2022,(12):140-143
反义复合词在词汇类型中具有相对特殊性,除汉语外,世界还有许多语言存在反义复合词这一词类。本文从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语言中,反义复合词在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与差异。本文对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反义复合词进行归纳梳理,分析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探讨维吾尔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兼类词问题,从性质形容词意义类型的角度阐明了什么样的词是形容词和副词的兼类词,并简单地分析了兼类词的语法特征。最后对于学界是怎么看待维吾尔语形容词和副词兼类词问题,做出了一个简单的综述。希望本文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体是考察维吾尔语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经过前期对期刊网查询,发现维吾尔语中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中对于表示人称代词的词汇中汉维之间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但总体而言,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主要存在于汉英语言之间的较多,对于汉维之间的介词翻译或研究就比较少了,因此,本文主要对《牧人出生的君王》这部作品的维译本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进行归纳并总结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表达源语的方式、方法、翻译技巧等,并通过此论文的撰写强化翻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探讨不同语言的内在规律,并最终揭示汉维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就地理位置而言,朝鲜半岛位于中国大陆与日本群岛之间,因此,朝鲜民族与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都存在着紧密联系。朝鲜民族、日本民族积极地吸收汉民族先进文化,汉语在日本语和朝鲜语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朝鲜语汉字词的产生。朝鲜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熏陶下,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用汉字来记录自己民族发生的事件,因此,汉字词一直都是朝鲜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早期中朝语言交流的阐述和对朝鲜语从汉语借用的语言成分与来源的分析等,解释了朝鲜语汉字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借词是语言文化影响的产物。公元十一世纪前后,随着与中亚各国联系的加强,特别是同波斯、阿拉伯人频繁交往以及皈依伊斯兰教之后,维吾尔文化受到了伊斯兰文化的强烈影响,因而维吾尔语中吸收了大量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本文拟就维吾尔语中的阿拉伯,波斯语借词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维吾尔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兼类词问题,从性质形容词意义类型的角度阐明了什么样的词是形容词和副词的兼类词,并简单地分析了兼类词的语法特征。最后对于学界是怎么看待维吾尔语形容词和副词兼类词问题,做出了一个简单的综述。希望本文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谨以此,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广播的同仁表达一片祝贺的深意,留下一点追忆的的文迹. 第一片心得有如在田野里荷锄的农夫,经历了节气的变更,桑草的枯荣,一岁一片心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50年开始举办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第一个语种是藏语.以后陆续开办了蒙古语、朝鲜语、维吾尔语和壮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维吾尔语与汉语翻译的关系入手,针对当前维吾尔语中汉族人名的新生特点制定了维吾尔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的映射关系表,并对维吾尔语中汉族人名翻译出现的疑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意在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我国汉族人民与维吾尔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民族语言中色彩词的基本象征意义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色彩词的民族特性。蒙、日两种语言中的色彩词之文化内涵的异同,源自日本民族与蒙古族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心理。而且,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民族历史、道德信仰、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不同,也使其色彩词表示出不同的语义。从"红、白、黑蓝"四种色彩词入手,分析蒙、日语两种语言中色彩词的运用,从语言的角度比较了两国色彩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的手段已经渗透到文化中.文化的差异也往往体现在语言的应用上.作为语言基本要素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各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民族文化的反映.颜色是一种自然现象.颜色词从它的产生起,一直在语言活动或日常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黑色"与"白色" 在英汉语言中有着许多的象征意义.本文从 "黑色"与"白色" 在英汉语言中的褒义和贬义色彩进行对比研究它们的相同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李沛君 《中国民族博览》2020,(1):105-106,121
维吾尔语口语音素脱落是值得研究的语音问题之一。语言的语音变化主要体现在口语上,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基本形式。本文通过讨论研究维吾尔语口语音素脱落相关问题,综合前贤观点,发现和谐规则、经济省力原则、外族语言影响都是导致口语音素脱落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语谚语不仅是维吾尔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根植于维吾尔社会土壤和源远流长的西域文明沃土的智慧花朵。因此,对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更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研究。本文试通过部分含有动物意象的维吾尔语谚语的汉维翻译对照与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语口语音素脱落是值得研究的语音问题之一。语言的语音变化主要体现在口语上,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基本形式。本文通过讨论研究维吾尔语口语音素脱落相关问题,综合前贤观点,发现和谐规则、经济省力原则、外族语言影响都是导致口语音素脱落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词的意义是某个事物或观念在人意识中的体现,慢慢变成约定俗称的语句,而词又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单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具有民族特点,所以,本文是对汉语与蒙语两种语言的反义词展开分析,发现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体现出两种语言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