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该船政局创办、兴盛与衰落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与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而找出其兴盛与衰落的原因,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党项是一个多种族的部落集合体。七至九世纪,随着吐蕃的兴盛与衰落,吐蕃与党项之间发生了密切关系,这表现在吐蕃与被征服地区党项各部的关系、吐蕃与内迁党项部落关系等方面。九世纪中叶,吐蕃政权瓦解之后,其所统治的种族部落及吐蕃本身的许多部落最后溶于党项这个多种族部落集合体之中。  相似文献   

3.
"禁"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现象.黎族"禁"习惯法主要包括"查禁"和"除禁"两个方面."禁" 习惯法的演变经历:产生、兴盛、衰落、消亡四个阶段.这一演变过程与黎族社会历史类型的转变相对应,是内外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论两广战国汉代墓的腰坑习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两广地区战国汉代墓葬中腰坑习俗的特点进行了归纳 ,探讨了两广腰坑习俗的来源、性质和盛衰原因 ,认为两广地区的腰坑习俗是商周时期中原地区的腰坑习俗南传两湖地区后传入的 ,其性质是用于挖造墓坑时奠基祭祀地神 ,驱鬼除邪 ,保护墓主在阴间不受侵扰。两广地区腰坑习俗兴盛原因是由于战国中晚朝岭南越人部落社会的兴盛 ,衰落原因是由于秦汉以后中原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传播推广 ,使腰坑习俗逐渐失去存在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清代沅水流域的木材贸易极为兴盛,商人采购的木材在湖南的托口、洪江、常德等地集散,进入长江后运销汉口、南京及江南地区,官府采办的皇木则经运河输往北京,沅水流域因木材贸易已逐渐融入了全国市场.沅水流域的木材贸易从雍正时期开始迅速增长,到乾隆中后期输出量保持平稳,在嘉庆时出现峰值,贸易额最多达80多万两.咸丰以后,由于当地发生动乱,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太平天国运动又阻碍了正常的贸易往来,沅水流域的木材贸易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6.
《民族论坛》2012,(11):49-50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从西汉长沙王夫人辛追,到今日蜂拥来到"中国最美小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的游客,都对一种经印染而成的蓝白相间的布料情有独钟,这就是我国历史源远流长的手工技艺奇葩蓝印花布。凤凰蓝印花布是中国蓝印花布中兴起较早,持续兴盛较长,近年逐渐复兴的印染传奇。凤凰的民间染业大约起于宋初,盛于明清两代,到民国末年和新中国成立初年即逐渐衰落。之后,由于凤凰刘氏一脉的薪火相传以及凤凰旅游的逐渐火热,这种朴拙优雅、颇具文化韵味的蓝白布  相似文献   

7.
承安宝货     
承安宝货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银货币,并与铜钱、宝券保持兑换关系,是金代政府的法定货币。金章宗统治时期(1189-1208)是金代由兴盛走向衰落的转折时期,在纸币贬值和铜钱匮乏的双重矛盾下,金章宗于承安二年(1197)推行新的币制改革,即将原来铸造的每铤五十两银铤改铸成面值为一两至十两的承安宝货新银铤,每两折钱二贯。在银铤上表明币值并分为五等,起到了取代碎银、筹措军费的作用,成为投入流通市场的银铸币。其与原有的白银称量货币有本质的区别,是对白银货币的第一次变革,尽管其存在的时间只有一年半,但在货币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承安宝货…  相似文献   

8.
(一)素有“黔滇门户”、“全楚咽喉”之称的芷江县在历史上,曾经是湘西的文化教育中心之一。1913年,曾任民国总理的熊希龄毕业于此;抗日战时期,芷江一度成为大后方的军事重镇,人口激增,学校云集,兴盛一时;到民国末期,由于战乱不休,民不聊生,芷江教育事业逐渐衰落。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芷江民族教育再次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艰难曲折疑无路,改革开放满园春”,有人这样形容芷江教育坎坷的发展历程。的确如此,几十年的风雨之后,芷江灿烂的民族教育之花正以一种怒放的姿态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百年大计,教…  相似文献   

9.
甘肃永登连城蒙古族土司鲁氏家族是甘青地区著名的土司家族,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鲁氏家族的衰落,认为其家族的衰落有着缓慢的过程,并对其衰落的原因从家族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瓷业的衰落始于清代嘉庆期.其衰落的原因在于客观方面时局动荡、洋瓷倾销、税务沉重,且景德镇瓷业原有的组织、行业行帮制度以及维持数百年的经营运作系统,已经远远落后,不适应于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时代.另一方面,人的思想方面的保守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挑夫运输是近代广西仅次于水运的第二大运输方式。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剥削与外国列强侵掠的共同作用下,小农经济逐渐走向解体,大批无业游民出现是近代广西挑夫运输兴盛的重要社会历史原因;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落后的矛盾则是广西近代挑夫运输兴盛的直接原因。挑夫运输沟通了广西商埠与中心市场、中心市场与农村圩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并对崇商之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隋唐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集大成阶段。佛教兴盛建立在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统治者的扶持及佛教自身发展等基础之上,这一时期科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佛教的发展与兴盛上。佛教徒所翻译佛经中含有大量与科技知识相关的内容,促进了科技的传播与发展。同时,佛法本具的圆融无碍精神也成为隋唐时期科技发展的重要助力。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经过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过滤、转换和折射,在其可能范围内对中国科技发展作出了相应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明代官营茶马贸易体制的衰落及原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朝开国后,在“以茶驭番”思想的指导下,建立了官营茶马贸易体制。作为封建官僚政治与商品经济强制结合的一种畸形体制,它从一开始就遇到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并且随着封建统治势力的衰微而走向没落。文章从不等价交换、走私活动的泛滥以及朝贡贸易的发展、运输困难等方面阐述了该体制衰落的原因,并进一步剖析了导致这一体制衰落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西汉晚期 ,佛教从海路传入广西。晋之后 ,广西佛教重心逐渐北移。到唐宋时 ,桂州取代苍梧 ,成为广西佛教的中心 ,桂北呈现出一派佛法兴盛的景象。桂北受中原汉文化影响最早最深 ,又是古代广西政治和文化中心 ,使桂北成为古代广西佛教最为兴盛的地区。作为一种文化渗透 ,兴盛的佛教对桂北的社会历史乃至哲学、文学、艺术等文化形态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 ,在探讨“桂北文化现象”时 ,必须深入了解桂北的佛教 ,充分评估它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截至目前,由于资料缺乏,学界对象雄王国后期的历史、衰落的过程,以及吐蕃王室后裔如何征服象雄王国的历史都不是特别清楚。文章试图通过挖掘《太阳氏王统记》等新资料,阐述象雄王国及其下属五氏族的衰落和吐蕃王室后裔吉德尼玛衮征服象雄王国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后金时期,建州女真对长白山地区进行了长期开发.这为建州女真的兴盛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7.
铜鼓文化圈是南中国与东南亚特有的文化现象,但不等同于铜鼓的分布区域,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时空概念,中心与边缘的分布区域随时代变迁而变化,各时期铜鼓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变化,经历了形成、发展、兴盛、散播与传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安多政教史》作者是智观巴,该书系统地叙述了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历史,在研究安多区域宗教史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有关19世纪安多地区苯教发展情况的记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意义。通过对这些记载的系统梳理、分类研究,我们可以对19世纪安多地区苯教的历史沿革、地域分布、改宗状况及苯教雍仲七部等问题有一个初步认识。苯教在元明时期一度达到了鼎盛局面,却在清代走向衰落,分析其衰落的原因,从外因看是失去当权者的扶持,加之自身发展乏力,也有教派改宗等因素。内因是苯教没有一定的经济势力,组织松散各自为政等问题。外部与自身的双重作用下,导致苯教在清代不断衰落,造成了安多苯教基本都在涉藏地区的边缘地带发展,且规模较小的独特发展格局。文章通过梳理《安多政教史》相关记载,分析苯教在安多地区衰落的原因,厘清19世纪安多地区宗教生态面貌,彰显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各民族文化所展现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为我们现阶段探讨一种宗教发展兴衰提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彭曲 《民族论坛》2012,(16):98-101
作为民族传统艺术形态的土家族民间舞,处身波澜壮阔的社会文化变革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原生态的衰落与蜕变形的生发,便构成土家族民间舞艺术随社会文化变革而呈现的两种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20.
从旧石器时代到汉代,越南北部文化经历了萌芽、缓慢发展、快速发展、兴盛、统一到融入中华文化圈的演进过程,人类特征也经历了从澳大利亚人种到蒙古人种与澳大利亚人种的混种、最后出现与现代越人相似的蒙古人种特征的演进过程.本地与外来文化及族群的长期融合与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越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