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乘佛教经典《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在佛教北传的过程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据其藏译题跋和文献记载,历史上该经典有6种藏译本且屡经校勘、修订和厘定。文章结合相关藏文文法典籍和著作,对藏译本《八千颂》4个不同版本中一些特定词语进行比较研究,对几个不同题跋进行汉译和分析,进而探讨藏译本《八千颂》几个版本在翻译、校勘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航空 《民族论坛》2007,(12):27-29
本文在描述人口性别比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民族人口资料对维吾尔族的老年人口性别比进行分析并与全国老年人口性别比对比,发现维吾尔族的老年人口性别比明显异常,进而从早婚、早育、多育比较普遍,家中分娩、土法接生比较普遍和维吾尔族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等三个方面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最后得出维吾尔族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导致老年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残卷情况、发现过程以及转写使用的符号,我在《中亚学刊》第四辑的同样文章中已有详细说明,请参阅,这里不再重复。 本文的排列顺序仍然是:原件影印、拉丁字母转写、翻译与注释。  相似文献   

4.
本调查通过对中国新疆喀什的一位乐器制作工匠的采访发现,维吾尔族的技能手工业是以维吾尔家庭为单位的,维吾尔族家庭的文化支持着维吾尔人的产业,并允许它在大规模生产和大量广告投放的今天继续生存下去,具体来说,维吾尔族家庭文化是制作工艺的强大后盾,所有权世代继承,同时客户也具有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正>卫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1599~1662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他在文化上的贡献,迄今都在影响着世人。故叶尔达著《卫拉特高僧拉布紧巴·咱雅班第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一书的出版对于学术界而言,应该是可喜可贺之事。但是,在研读此书后,令人感到诸多遗憾。一叶书属于历史人物研究方面的专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咱雅班第达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罗列介绍,然后总结道:"在国内,咱雅班第达生平研究仅有20余年的历史,虽然进行过转写、校勘、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两叶敦煌本回鹘文残片进行了拉丁字母转写、汉译,并在此基础上,对残片的年代、版本、翻译方法及夹写汉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为回鹘语文、回鹘佛教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同美 《民族学刊》2013,4(2):41-46,109-110
在西藏本教文化的视野里,纳西东巴文化中的“尤玛神”,藏语称“威玛”,藏文转写为“wer—ma”,“威玛”在象雄语里被解释为保佑人类的非人(鬼神)之一种。随着纳西格子藏文碑的出土,“威玛神”在纳西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755年以前。通过纳西东巴文化中的尤玛神与西藏本教文化中的威玛神比较研究认为,现在我们看到的“尤玛”与“威玛”是同一个神系在纳西东巴文化和西藏本教文化中的存在形式,同时可以发现这个神系比较庞杂,想找到完全相同完全相一致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尤玛与威玛”现象说明纳西东巴文化与西藏本教文化之间普遍存在进行互识互证互补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一些重要的回族古籍整理中,出现了少量比较明显的差错。本文从校勘、注释、版本、音训等几个方面,时这些差错进行初步考证,以期从事回族古籍整理的专家学者,在今后校勘和训诂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曾洁  朱超银  李婧 《民族学刊》2019,10(5):56-63, 115-117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9名维吾尔族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田野观察及实物资料收集,采用解释现象学及扎根理论方法,对内地新疆籍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汉语社区社会化过程中之意义建构与文化融入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面对生活喜好差异及社区环境差异,维吾尔族大学生生成了高比重正向意义构建,分别采取部分融入及完全融入的文化适应策略;(2)维吾尔族大学生在生活喜好及社区环境差异生成的意义构建,与情感态度差异生成的意义构建交互,影响甚至决定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速度及走向。文章最后以跟踪采访数据展现维吾尔族学生在饮食观及语言观影响下文化适应的心理动态。  相似文献   

10.
北京“新疆村”调查武仁维吾尔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经商的民族。其居地处中西交通要道古“丝绸之路”,为维吾尔族从事商贸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据史料记载,维吾尔族商人与北京发生商业往来的历史也是比较悠久的。建立于9世纪中叶的高昌回鹘王国经济比较发达,农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藏学史料丛刊》是一部多卷本的藏学汉文资料汇编。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辑,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藏学出版社整理刊印藏学史料,以藏文文献为主兼及其他民族文字的藏事文献,正在陆续编辑出版的有校勘本《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五明精选  相似文献   

12.
正元顺帝时,在丞相脱脱的主持下,元朝修成了辽、宋、金三朝的断代史,其中《金史》被后世学者们公认为三史中错讹最少、最为审密翔实的。自《金史》修成后,历代学者都进行过校勘订误,加以中华书局的校勘考证,使《金史》更加完善,故现行的中华书局1975年版《金史》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本子。但是仍偶有错讹,本文即是对中华书局本《金史》所发现的错误进行的勘误。  相似文献   

13.
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清代时期,满清政府与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统治者回王的关系较为紧密,再加上当时维吾尔族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维吾尔族汉化是当时民族融合的主流,尤其是新疆哈密地区汉维融合现象更为明显.维吾尔族人在接受清代服饰文化的同时,也基于维吾尔族自身的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审美情趣等特点来创造出符合自身特色的服饰,既不同于清代满族、汉族服饰,又不同于传统维吾尔族的服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特点.本文首先分析了清代维吾尔族服饰的特点,其次,分别从服装的款式形制、装饰题材、面料质地、装饰部位、装饰手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清代汉族服饰文化对维吾尔族服饰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湖南维吾尔族是一个特殊的少数民族,全国除新疆外,只有湖南有聚居的维吾尔族,因此这里也素有"维吾尔族的第二故乡"之称。湖南有维吾尔族约12000多人,主要集中在常德市的桃源县、汉寿县、鼎城区、澧县、津市等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有关部门批准,先后成立了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6.
维吾尔族有一种专门为婴儿设计制造的“摇篮”,称作摇床(维吾尔语称“布休克”)。这种摇床很久以前就已经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中普及。维吾尔族的摇床因其结构牢固、工艺精致、普及范围广等特点而更为突出。维吾尔族的每一个家庭,都少不了一张小摇床。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摇床里的孩子是别克(有地位的人)的孩子。可见摇床在维吾尔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要找一个没有摇过摇床的维吾尔族母亲几乎是不可能的,维吾尔族人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婴儿时期大都是在摇床里度过的。摇床是维吾尔族母亲的第二个怀抱。  相似文献   

17.
“霍尔”语源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语言比较的方法 ,对“霍尔”一词的含义进行了分析 ,认为“霍尔”是指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具有浓厚重商传统的民族。维吾尔族的传统商业贸易行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因,既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有重要关系,又与维吾尔族特殊经济结构、民风民俗和宗教信仰关系密切,同时受到国家商业政策的影响。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维吾尔族传统的商业发展史,益于探索维吾尔族现代商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巴旦木纹样是维吾尔族装饰图案中具有代表性的纹样之一。其传播与变化与维吾尔族的商业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维吾尔族在历史中是一个具有重商传统的民族,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民族文化,造就了他们特别的商业贸易传统。维吾尔族的重商意识与和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巴旦木纹样其从早期的自然原型到后期的几何化风格造型、再到最后的定型,其与维吾尔族的商贸历史及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世界上存在着一批被学者们称为“哑语”或“死语”的语言。这些语言写成的文章可以阅读,也可以翻译,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其最初的发音却没有保留下来。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其情况更为复杂。虽有某些经过别种文字转写的片断原文偶然得以保存至今,但转写文字大多失真,即使能够复原出来几个单词的发音,也仅仅是大体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