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舞剧《那个秋天里的女人——秋瑾》编创者以真实的历史人物"秋瑾"为创作素材,剧情选取秋瑾人生经历中具有鲜明象征性阶段,呈现了秋瑾为冲破封建社会束缚,外出留学归国以后"寻求解放,振兴女学",提倡"放足运动"。编导站在秋瑾的女性主体视角来解读其忧国忧民、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舞剧以"秋"的意境来贯穿全剧,以"鸟"的精神暗示封建女性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姜敬爱作品中出现的女性意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化的。初期是通过女性启蒙来达到女性解放的目的,中期则接受了社会主义女性解放的理论。到了后期,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又回到了"贤妻良母"的形象。《母女》、《人间问题》、《鸦片》是不同时期反映不同女性意识的代表作品。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开创了我国妇女运动的先河. 孙中山的妇女观比康、梁的妇女解放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在他的倡导下,女学迅速发展,产生了中国早期的杰出女性.以秋瑾等为代表的女性知识分子结成政治联盟并向参政的目标迈进.虽说这场运动是短暂的一瞬,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并非所有舞蹈演员都能演绎好一部舞剧,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一定能演好舞剧,一个舞剧演员如果没有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锻炼,必然完成不了舞剧的表演。演员们在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的情况下,30岁以后站在舞剧舞台上刚刚好,这个"30"不是必须"30",而是演员们若想将人物表现得更为深刻,则需建立在人生阅历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以中国歌剧舞剧院当下对舞剧演员的培养及发展现状为着眼点,浅析舞剧演员其阅历的沉淀于舞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起源于我国,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有着多元性和复杂性;禅文化是禅宗的思维方法之一。"茶"文化与"禅"文化在中国五年前的历史长河中交汇成"禅茶一味",成为一种精神层面上的高度契合,其四大 "精神文化"是雅致、清净、平和、正气。《幻茶谜经》这部舞剧以"茶"为线索,讲述美貌贵妇"茶幻"和樵夫、高士、僧人三个不同阶级的人邂逅的奇特境遇,也借助剧中各个人物的肢体语言,来解读富有禅意的茶文化。本文从"幻、茶、谜、经"四个部分分别分析茶幻的"雅致"、茶童的"清净"以及樵夫、高士、僧人三人之间的"平和"和无垢的"正气"。  相似文献   

6.
坚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与学生紧密联系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完成好这一项职责。本文充分挖掘原创小舞剧《光华》创作排演中的鲜活教育素材,将课程专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结合,重点把握教师在舞剧戏剧结构创作、舞蹈形象思维、舞剧创作方法的三个方面使学生能够体会舞剧内在精神,领悟革命斗志,强化理想信念,达到育人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邱瑞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37-138
舞台剧是重要的舞台艺术形式,歌剧、话剧、舞剧等都可以划入舞台剧范畴.舞台剧的演出需要"程式化"来进行规范,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本文对舞台剧做了概述,另外介绍了"程式化"对舞台剧表演具有的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克服"程式化"的弊端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创新途径包括深入生活、借鉴其他舞台表演艺术、创新表演形式,通过这些方面的创新,舞台剧可以获得良性发展,发挥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主体意识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又是对"在世"的精神把握.主体意识的确立是自我需求追求满足与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的统一.这样,自我在自觉的基础上把普遍规范"己化",并在道德自由的空间里产生自律,因此主体意识的确立是道德自律的前提."以德治国"标示了道德上的自律,与主体意识确立一同倡导了人的解放,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价值呈现和传承路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认为新时代"老西藏精神"以艰苦奋斗为核心,以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坚定信念,以爱国守边、忠诚奉献为实践品格,铸就于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在解放西藏、建设西藏、富裕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成为重要的精神支撑。传承新时代"老西藏精神",就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在奋斗的实践中创新思想发展。  相似文献   

10.
《粉墨春秋》是一部地道的中国舞剧,经典舞段"寸跷""水袖""髯口"是现代艺术手法的呈现,表现形式多元多样,浓缩和承载了中国舞剧几百年的舞台记忆。其中,"寸跷"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在该舞剧中的巧妙融合,是《粉墨春秋》的点睛之笔。本文针对《粉墨春秋》中的寸跷表演风格展开论述,详细探讨了寸跷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风格特色及其对社会、文化层面产生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昭君是“四大美人”之一,而昭君让后人铭记的是她远赴“塞外”和亲的故事,舞剧《昭君出塞》既是真实的还原历史文化背景,亦是深情的演绎了昭君的心路历程。舞剧分为序·烽烟、第一幕·和亲、第二幕·出塞、第三幕·贺婚、第四幕·宁边、及尾声·共荣,故事始于战火烽烟,终于友好团结。舞剧《昭君出塞》是一部古典舞舞剧,但舞剧打破了以往的常规,没有将舞剧以古典舞的形式进行到底,而是融入蒙古族舞蹈元素,及多类舞种结合的新领域,对当今舞剧创作给予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笔者主要从舞剧编排、风格和形态进行探究,从蒙古族舞蹈元素在舞剧《昭君出塞》中的运用进行分析,了解其蒙古族舞蹈元素在舞剧中的运用价值,引发对舞剧创作的思考,证实舞剧在民间舞蹈元素的融合下能充实内容情节、提升舞剧文化底蕴、满足编导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舞剧《人生若只如初见》主要以纳兰性德与卢氏的爱情和与顾贞观、曹寅、康熙三人的友谊为线索,以"梦"为形,运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电等舞美技术将汉民族传统题材现代化表达,凸显浓厚的汉民族人文精神。本舞评主要从舞剧的舞美、舞姿、舞意三个方面分析阐述《人生若只如初见》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与浪漫至死的纳兰性德。  相似文献   

13.
西藏歌舞团不久前向首都观众奉献了一束民族艺术之花——大型民族舞剧《热巴情》。(见本期彩二照片)通过欣赏一部舞剧,基本上领略了西藏主要民族舞蹈的风采和绚丽夺目的民族服饰,使观众强烈地感受到浓郁的西藏民俗风情。舞剧体现了藏族舞蹈的独特风韵,展示了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热巴艺人浪迹天涯,过着凄风苦雨的悲惨生活画卷。特别是用民族舞蹈和音乐形式,来创作这样一部大型舞剧以表现现代生活,这不能不说是藏族艺术家们较成功的一次尝试。“热巴”,藏语,意为“布衣之人”。“热巴”艺术是一种流传在西藏昌都和云南、四川等  相似文献   

14.
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编演的《凉山巨变》舞剧,于四月间在首都公演了。这个剧,是由我们系应届毕业的十八个民族成份的学员演出的。用舞剧的形式,来反映少数民族人民伟大革命变革的题材,无论是对我们系,或是对这些没有上过舞台的学员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凉山巨变》舞剧,是在全国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5.
90年代下半期朝鲜族小说以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人的精神颓废化的揭露为主题,剖析了女性觉醒、人的精神危机,对商品经济大潮中人生之歌作了真实描写.  相似文献   

16.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正式签字生效,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的签订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党中央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已经着手准备进军西藏,警告西藏地方当局停止分裂活动.建国之初又制订了解放西藏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努力争取西藏上层僧俗人士的配合,作好和平谈判及以军事战争促和平解放的两手准备."协议"的签订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斗争过程,回顾这段历史,对于今天的反分裂斗争,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选取人文关怀精神这样一个新的创作态度,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来构建小说时,潜意识中流露出的对女性的态度更多的是通过男性社会性别的优势,居高临下地对女性进行着充满霸权的精神救赎意识。  相似文献   

18.
契诃夫认为女人是人,女人与男人有平等的尊严、平等的权力和平等的地位.契诃夫女性观的形成和成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起初的对传统男权意识下被奴役和奴化的女性的同情和对践踏女性的社会现象的不满,发展到对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的期待和呼唤,最终认识到独立、自由、斗争才是女性解放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意象"属于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诞生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个门类艺术的发展。中国舞蹈同样是受到了其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水月洛神》是取材自中国的文学作品,整部舞剧如梦如幻,能够带领我们进入到审美的艺术境界,引起人们的想象。本文将以《水月洛神》为例来分析舞蹈当中的意象创造,希望能给从事舞蹈界的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粉墨春秋》是一部地道的中国舞剧,经典舞段《寸跷》《水袖》《髯口》是现代艺术手法的呈现,表现形式多元多样,浓缩和承载了中国舞剧几百年的舞台记忆。其中,"寸跷"这一传统表演艺术在该舞剧中的巧妙融合,是《粉墨春秋》的点睛之笔。本文针对粉墨春秋的寸跷中表演风格展开论述,详细探讨了寸跷在舞剧粉墨春秋中的风格特色及其对社会、文化层面造成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