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古代社会早期,贞节观念在宗法制度的确立、子嗣的明确、财产的继承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到了封建社会后期,所有的贞节之锋只指向女性。自宋以后,贞节观逐渐强化,明清时期,随着宋代的理学思想正统化,针对女性的贞节观念也开始宗教化。那么,为什么明清时期贞洁观对妇女的束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呢?明清贞节观的强化有哪些影响?本文从"贞节"两字入手,着重探讨明清妇女贞节观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启蒙叩开了民智,塑造了新型的价值体系——看似和宗教相对立的"去基督化"(de-Christianization)的革命意识形态,投射到绘画艺术上,就是女性地位的突出并开始发挥作用.然而,事实真是如此简单?从活的艺术实践之中,无论《荷拉斯三兄弟之誓》还是《萨宾妇女》等绘作,实际上显露出的仍是当时的语境对于女性身份及其反映在绘画艺术之中的"似放实收"的旧有观念.  相似文献   

3.
启蒙叩开了民智,塑造了新型的价值体系——看似和宗教相对立的"去基督化"(deChristianization)的革命意识形态,投射到绘画艺术上,就是女性地位的突出并开始发挥作用。然而,事实真是如此简单?从活的艺术实践之中,无论《荷拉斯三兄弟之誓》还是《萨宾妇女》等绘作,实际上显露出的仍是当时的语境对于女性身份及其反映在绘画艺术之中的"似放实收"的旧有观念。  相似文献   

4.
从《董西厢》看女真婚俗对金代婚姻观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女真族入主中原,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域内开始了规模巨大的民族迁徙,与此同时,各民族文化之间出现了广泛的交流与融合.在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北方少数民族婚俗对中原汉族发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西厢记诸宫调>可以看到,中原汉族的婚姻观念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婚恋活动中,女性主体意识开始出现,主动性有所增强,贞节观念明显淡化.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开创了我国妇女运动的先河. 孙中山的妇女观比康、梁的妇女解放思想大大前进了一步;在他的倡导下,女学迅速发展,产生了中国早期的杰出女性.以秋瑾等为代表的女性知识分子结成政治联盟并向参政的目标迈进.虽说这场运动是短暂的一瞬,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周晓燕 《回族研究》2012,(4):135-137
"圣训"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语、行为和默认,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在"圣训"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妇女问题,认为妇女在婚姻、家庭、生存权、教育、法律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同时也论述了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负有维护妇女的责任等观念。  相似文献   

7.
以往学术界,特别是回族学界对王岱舆的宇宙发生论、认主学等问题探讨较多,但较少对于其关于妇女的伦理思想加以讨论。本文拟在前人己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王岱舆的妇女伦理思想进行初步的考察分析,以展现其所建构的伊斯兰教妇女伦理体系,以及说明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本文主要涉及儒家伦理学说)中女性观的横向联系,在此基础上,来阐释伊斯兰教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香港男性北上"包二奶"行为的调查,审视了当代婚姻及家庭的观念的维持与变异. 与一般论述以男性角色为讨论中心不同,本研究突出女性在这个关系里面的主体性,通过香港和内地妇女自己的说话,探讨女性如何参与制造"包二奶"这个想象并构建为他们生活中的现实;这种主体之间的互动,又如何为延续父权的社会文化制度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女性观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其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权意识形态的产物.女性形象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决定了她被想象、被塑造、被再现的"他者"命运.然而,在"三言"的一百二十篇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却一反历史常态,塑造了众多姿态各异、光彩照人的新的女性形象.在形象的塑造和表现的过程中,塑造者的观看行为及其情感态度决定塑造对象的意义呈现.  相似文献   

10.
马德拉娜·卡苏拉娜是西方艺术音乐史上首位亲历作品出版的职业女作曲家.她的出现正值人文主义浪潮之下,社会对于女性参与音乐活动态度不断扭转的文艺复兴时期.从她历史视阈出发,以该时期女性音乐活动状况为切入点,选取马德拉娜?卡苏拉娜为研究对象,挖掘其牧歌创作背后所蕴含的性学观念.  相似文献   

11.
勾勒林白从"巫女"到"民女"的转型,并总结其小说创作变化的内容和不变的内核.认为进入新世纪,林白的写作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转变.从<一个人的战争>到<玻璃虫>、<说吧,房间>,再到<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林白的小说创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其女性写作的立场和女性言说的姿态却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12.
<回廊之椅>和<黑骏马>分别是林白和张承志的代表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从不同的女性形象、相异的女性地位、迥异的爱情观念三个方面尝试总结林白和张承志的女性观,并指出两种观念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引用大量民族学、人类学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史前时期土地神观念产生的两个阶段予以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土地神观念的产生始于原始社会自然宗教时期万物有灵思想下的土地有灵意识,但这时人类土地崇拜的对象,仍然是作为自然的土地,并未具有神的观念。当原始人类由土地生养万物联系到女性也具有土地一样的生殖功能,由单纯的土地崇拜转向“地-母”崇拜,土地神的人格化现象渐趋成型,土地神的观念到此才真正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观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观念为题,从多民族国家和多样性世界的视角出发,论述了这一观念在文明观、民族观、和谐观方面的重大意义,对在差异中求和谐、在多样中求统一的和谐社会构建问题从理念和实践层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三言""二拍"中描述了大量的女性故事,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在家庭题材作品中,家庭女性的描写是突出的亮点.这些女性分为未婚女子和已婚妇女,在她们身上透视出新的时代特点,体现着时代女性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西江走廊"上的广东与广西经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促进了两省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对明清时期粤桂西江水系统一市场形成的地理简析,论证了连通两广的"西江走廊"是明清时期整合粤桂市场的强劲纽带。通过这条纽带,以"广州—佛山—澳门"为轴心的广东商品经济辐射,强劲且深度带动广西从东到西几乎全域的市场发育及运行,并且不仅停留于城市和县城,而是渗透到乡间小圩和各个村落层面,呈现出深度辐射状态,这在广东对全国辐射的数十省区中,可谓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7.
正"观念与制度共谋"是造成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与其重要社会作用不相符合的根本性原因。而观念与制度几乎在女性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无孔不入,从家庭领域到生产领域,从具体事务到抽象的文化结构,制度与观念形成制约女性的庞然大网,二者共同把女性人为地安置在一个低下的社会位置上,与女性对于社会的巨大贡献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8.
藏族妇女教育和社会化发展水平不高,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西藏长期传统社会消极女性观的普遍存在及特有禁忌和习俗的束缚,使得许多农牧区妇女文化程度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妇女对教育已有了新的认识.从西藏农牧区妇女接受教育培训需求的现状来看,尽管政府在这方面先后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仍存在西藏农牧区妇女对接受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不求上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科学的建议,可以鼓励农牧区妇女提高自身素质,切实保障西藏农牧区妇女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平等地位和各项权利,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和建设各方面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方传媒语境中伊斯兰妇女问题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媒不但对《古兰经》所渗透着的女性关怀精神的本源性思想进行了“恶毒中伤”,还传布伊斯兰教反妇女论来“蓄意丑化”其自成体系的妇女观。本文力求全面梳理伊斯兰文化妇女观的主导精神与西方传媒所给定的“反妇女论”间互错的原因、表现、实质等一系列的问题,从“本源与变异”的全新视角来重新审视伊斯兰妇女问题,力求达到正本清源的学术目的。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回回社会游学盛行,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是明清时期回回社会游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本文将详细梳理明清时期回回社会追随域外来华经师游学的历史变迁过程及其对中国回回社会的影响,并讨论"缠头叟"形象与域外来华经师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回回人在游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天房"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