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颉堡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孝义市下堡镇,薛颉堡遗址和田家大院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术研究和文物考古,以及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等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发掘的史前遗址数量不断增多,遗址类型丰富,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以及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这些挖掘的实物资料的复原陈列是现阶段考古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遗址复原陈列展开研究,系统分析沈阳新乐遗址的发掘过程以及博物馆的建设现状,分析史前遗址复原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原则和新乐遗址展陈设计理念,以此来阐明自己的思考观点.  相似文献   

3.
古巴巡礼     
真柏 《民族论坛》2006,(7):46-48
或许是因为曾经经历过计划经济的年代,那时的贫匮在脑海里留下太深的烙印,在去古巴之前,我对这个还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度,实在是抱了太多先入为主的偏见。但是,从踏上加勒比海上这片绿色土地的那一刻起,古巴那意想不到的魅力竟如那一股股纯净的海浪,毫无防备地向我们扑面而来——夜探莫罗城堡,零距离感受殖民历史到达古巴的第一晚,就被安排去夜探莫罗城堡。这座城堡据说是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为了抵御英、法、荷等国海盗的侵袭而修筑的,是美洲最古老、规模最大,且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防御建筑之一。如今,这座带有浓郁的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城堡,…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晋中大院建筑艺术特色,首先探究晋中大院建筑模式,然后分析建筑装饰艺术的组成和特点,并从私人城堡的角度切入,总结晋中大院建筑艺术特色,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呈现不同的汉字造型,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建筑法式。最后探究晋中大院的地方特色,在良好应对晋中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基础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晋中大院建筑是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5.
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占地10万平方米,被誉为世界十大土建筑之一。它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的布达拉山即红山上,由宫堡、林卡、城堡三部分组成。庞大的宫殿依山就势垒砌,群楼重叠、巍峨耸峙,气势异常磅礴。它是我国也是东亚最宏伟的宗教建筑之一,堪称藏族文化艺术瑰宝。可是许多人还不知道,在这座神秘宫殿背后,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趣闻。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界定中国北方黄土地区的地理范围之后,给出了其研究的国际意义,为此希望从“历史文化名村”到“大遗址”2个案例中实践文化遗产的景观复原:以爨底下村等8个村落探讨人类家园EROT环境解说传播模式;分析了汉长安城遗址本体与历史环境特点,抓住“大遗址内居民全部外迁是否符合其可持续发展”核心,寻求大遗址的PRED联动,并进行了重点保护区人口调控。最后讨论了景观复原研究的关键点,倡议从实践中应用、总结与修正相关遗产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发掘的史前遗址数量不断增多,遗址类型丰富,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以及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这些挖掘的实物资料的复原陈列是现阶段考古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遗址复原陈列展开研究,系统分析沈阳新乐遗址的发掘过程以及博物馆的建设现状,分析史前遗址复原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原则和新乐遗址展陈设计理念,以此来阐明自己的思考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战乱频繁的中东,阿勒颇作为叙利亚的第二大城市,是阿拉伯世界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位于城中心的阿勒颇古城堡最值得关注。几千年来,它历经沧桑,屡遭战争和地震的破坏,后又几经修复、加固,至伊斯兰初期时已成为了坚不可摧的战堡。它最初的功能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而到后期统治者则更注重它的防御功能。在阿尤布王朝时期统治者修缮了防御工事,加强了城堡的军事防御功能,这样的举措对于当时及后世各个地区城堡的修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晶  李天 《西藏研究》2008,(4):71-79
宗堡建筑是西藏官式建筑的重要形式,专指西藏地方政府宗(县)一级政府机关所在地,属于藏式宫殿建筑类型.西藏宗堡建筑起源很早,是宫殿、寺院,以及防御堡垒的综合体.宗堡建筑在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的喜马拉雅地区,如拉达克、不丹等地也有分布,但在建筑风格上带有一定的本地化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喜马拉雅地区藏式宗堡建筑艺术特点的分析,从建筑艺术角度说明藏传佛教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不仅对喜马拉雅地区政治以及社会制度有很大影响,对该区域的建筑类型也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古北“洋人村”,被人誉为“申城小联合国”。这个涉外住宅区有“宝石”、“翡翠”等多座豪华公寓,里面住着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的外籍职员和在沪的多国留学生。在常人看来,这里无疑是座神秘的城堡。那么,“村”里的生活到底怎样?请看一位西北女孩在一个乌克兰家庭的打工经历——  相似文献   

11.
龙江县地处黑龙江省西部、大兴安岭东坡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山地、丘陵、平原交错,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生态环境良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古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繁衍生息的源泉。历史上曾有许多民族在这里居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据1982年和2007年文物普查材料统计,全县14个乡镇共发现各时期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遗迹点437处,文物遗址总量居黑龙江省前5位,是黑龙江省文物大县之一。这些文物遗址遍布县城各乡镇,无一空白,158个行政村中有122个村有1处或多处文物遗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桑耶寺中象征北大洲的强久斯玛吉林殿建筑和壁画的考证,认为该处是整个桑耶寺建筑群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遗址之一,即墙体是建寺时的遗存,壁画属于公元8世纪至11世纪早期藏式佛像画风之"中原一藏式画风",其塑像作品出自中原的汉族艺人之手,体现了吐暮时期藏民族与周边民族之间文化上的交流与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   

13.
循化的汉族自清代顺治年间前后陆续来到此地的三百多年中,同当地的撒拉、藏、回等各兄弟民族关系融洽,休戚与共,繁衍生息,共同开发和建设着这块经济、文化落后的古老土地。同时,也逐步形成了这一地区汉族的习俗特点。现有八万九千多循化人口中有汉族占六千七百多人,约占总人口的7.5%。其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其附近的村庄,起台堡村、清水乡下滩村、白庄集以及塘洛尕村,还有零星人口分居在个别的村落  相似文献   

14.
广西钦廉一带的"天涯海角"是我国历史上有地物为证和确切空间范围的"天涯海角"之一,这种地物标志就是天涯亭和海角亭.自宋至清末,有大量吟咏广西"天涯海角"的律诗和文论.广西的"天涯海角",实有恢复和旅游开发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3,(5):65-65
日前,《永顺老司城——八百年溪州土司的踪迹》一书由岳麓书社正式出版发行,实现了土司遗址在价值研究领域零的突破,是老司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中的重大成果之一,为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编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16.
清凉寺,位于任县固城乡后台南村,建于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唐武则天和明朝正统、成化、正德嘉靖年间重修。清康熙初年碑文记载:“清凉寺方圆18亩,房200间, 住僧300余人,占树500余株”,盛况空前。时至清末,僧去寺空。民国初期,寺内改建为台南小学。1963年一场空前的特大洪水, 冲毁了清凉寺的全部遗址,仅留下一株古槐。隋代古槐——清凉寺留存下来的唯一见  相似文献   

17.
霍巍 《中国藏学》2017,(2):135-143
位于今山南琼结县境内的青瓦达孜遗址,据历史文献记载曾为吐蕃时期的早期王宫所在地,历年来也做过一些考古调查,近年来对该遗址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与小面积的考古试掘,获得了一些新的信息和资料。文章对于青瓦达孜遗址的布局、功能、各期建筑的演变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文献所记载的吐蕃时代始建的青瓦达孜城堡与宫殿,其遗址就在现今山南琼结县的青瓦达孜山体上,文献和考古两方面的线索表明:西藏古代史上素负盛名的青瓦达孜遗址早期的全貌已经难再寻觅和复原,原因是它已经和后期的建筑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8.
济宁的堌堆遗址分布较为密集,十二县市区几乎皆有堌堆遗址的分布,共计66处.在每一个堌堆上,一般都能采集到龙山文化、商周以及汉代的遗物,有的堌堆甚至存有细石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过渡时期)、大汶口、龙山、岳石、商周、汉代等各个时代的遗物,可见堌堆沿用时间较长.这些遗址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同时为汶泗流域地区建立完整的史前考古学序列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与龙脊壮族村民的文化适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对广西龙胜龙脊村进行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生产技术、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分析了龙脊壮族村民对生态环境的文化适应.这其中既包含对壮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包含新条件下的许多创造.在1985至1995年间,龙脊壮族村民曾经出现严重的"过度适应",如今已得到扭转.这一典型案例很好地诠释了生态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问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山西省临汾市南有个襄汾县,由原襄陵县和汾城县合并而成,在汾河·浍河的交汇处,西临吕梁,东依崇山,环境优美,山河秀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早的发源地区之一.当时流传有金襄陵、银太平、数了曲沃数翼城.十几万年到二十万年前的丁村人文化遗址,就处于襄汾县的丁村.丁村东依塔山,西傍汾水,气候温和,并盛产粮棉.在金元时期,丁村尚未建村,明清编为里甲,属太平县管辖,明清嘉靖年间曾任太平知县的罗潮称其为疆域虽隘,然而姑射绕后,汾水环左,其土颇腴,其民颇朴,其俗颇纯.丁村现属襄汾县新城镇,全村有三百户人左右,大约有一千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