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喜剧话语策略构成角度看,当代大陆小说在陈述主体的内部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反讽、含混,乃至荒延和黑色幽默的渴望,革命历史小说叙述中的"藏污纳垢"策略、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写中间人物"策略,新时期小说中的"文革叙述"策略,以及自马原的"叙述圈套"开始的当代小说话语的狂欢等,都是一些耐人寻味的喜剧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壮族民间故事中,有不少作品具有喜剧美的特征.探索并把握构建壮族民间故事喜剧美的方法和策略,对了解和把握壮族的审美人生态度,创造富有意味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牛颂 《中国民族》2013,(11):74-74
在中国电影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民族题材电影显得落后了。通过四届北京民族电影展,我们初步得出一个结论:当前民族题材电影的主要问题一是现代性不强,二是类型化不够。为推动民族题材电影的提升发展,国家民委、中国作家协会已决定设立“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并于今年10月13日启动。将以北京民族电影展为平台,建立制片机制,从剧本创作开始,准备埋头苦干,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4.
何芳 《民族论坛》2007,(6):52-53
喜剧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有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被20世纪的理论家所重视,其中,普罗普在《滑稽与笑的问题》中所阐明的喜剧理论,就具体说明了关于笑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还有与滑稽和笑两个术语相关的一些亚范畴问题。  相似文献   

5.
牛颂 《中国民族》2013,(5):50-51
2013年4月16~23日,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隆重举行。作为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一个重要单元,北京民族电影展同步举行,讲述中国各个少数民族故事的电影成为影迷们一道风味独具的甜点。而在北京民族电影展中设立新文化电影专题展,这已是第二届了。随着当代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题材优秀影片显示出一种新的主席ChuckBoller亲切交谈摄影/胡科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薇向华沙国际电影节主席劳丁先生介绍会展签约咨询  相似文献   

6.
王彦宏 《民族学刊》2021,12(11):105-111, 133
印度电影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传播方式已成为我国民众了解印度、沟通两国情感的重要桥梁。印度电影具有丰富的叙事经验,善于在传统中寻找时代命题,民族信仰下的二元冲突和根植于民族特性的爱情题材,把民族性与时代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都是宗教世俗观影响下的印度传统文化特征。为了实现故事本土化与他者化兼容的高超叙事能力,印度电影的民族化审美特色以配唱民族歌舞的艺术方式成为印度电影产业长盛不衰的民族基因和民族符号。电影叙事他者化的现代改良,强调引入西方的视角思考民族社会问题;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巨星更是印度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国家形象代表,以宝莱坞为首的印度电影业成为其国家“走出去”的文化品牌。而中印文化交流路径的搭建和“元故事”叙述体的创新表达,对于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化启示意义,对中印文化交流具有国家层面的外交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于美国经典西部电影中狂野放荡、男人浪漫的独特气质,中国西部电影是神秘、荒蛮、质朴且瑰丽的,在这些气质下还透露着一丝亲和力与冲击力,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西部电影中最重要的民族文化影像记忆印象,拥有着独树一帜的美学特征。本文探索了中国西部电影的美学审美意识形态特征,并结合几部中国西部电影佳作探究了其具体美学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宋飞 《中国民族博览》2017,(10):234-235
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是一档融合了相声、小品、曲艺、杂耍、默剧等多种喜剧形式的电视娱乐节目,其自开播以来获得了收视与商业的双赢,发挥了深度娱乐与深度参与的双重效应.本文从观众的深度介入、内容的深度娱乐、明星效应与明星制造三方面对《欢乐喜剧人》的创意进行解读,以期为喜剧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郁丹  刘冬梅 《中国藏学》2017,(1):172-179
文章以当代中国藏族电影导演万玛才旦的系列电影作品为例,探讨了当代藏族影片如何对全球化和现代化与佛教价值观之间的张力进行表述,对其电影的国际化创作过程进行阐释,同时也探讨了当代藏族电影的跨族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东北二人转发展至今,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剧目,它们是二人转独特的喜剧精神的表现形式.本文以《西厢》这一经典剧目为切入点,研究二人转在故事的内容、故事的叙述及故事结构等方面的特殊性,从而阐释二人转所具有的独特的喜剧精神内涵,即追求生命欲望的满足.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瞿秋白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些重要观点,如民族问题产生的阶级根源及其解决途径、民族自决、民族平等等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传播;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考察、分析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对如何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进行了早期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2010年的民族题材电影延续了上一年的发展趋势,数量增多,且不乏精品。但真正在商业院线上放映的仍旧不多,多数只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放映、华语青年电影论坛、新人电影节等影展活动中放映。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末,李济重启古史辨时期的中国上古史重建工作,围绕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与性质等问题展开讨论。他在自然史进程中架构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格局,规避了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史学问题意识影响下中国整体论述的部分困境。经由其学生张光直的发展,李济中国早期文明论述中的普遍性问题不仅上升为一种社会科学普遍模式,而且超越了方法论民族主义困境。由于李济与张光直均将中国早期文明置于环太平洋文明空间,所以对二人的研究加以申述,有助于在更为广泛的亚欧文明世界中观察中国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内外关联性。  相似文献   

15.
闫雪 《中国民族博览》2023,(12):126-128
钢琴和电影都是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但也是有区别的,如果将钢琴音乐与电影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让电影更加生动,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还能使影片内容更加丰富,艺术效果更加突出。对影片中的钢琴音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挖掘其社会和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推动我国钢琴艺术多元化发展,提高其创作品质。本文从电影音乐的基本概念、电影音乐的社会价值、电影音乐的运用、钢琴音乐与电影艺术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民族》2010,(12):21-21
11月19日,中国电影家协会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仪式。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李前宽,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喇培康,国家民委办公厅副主任赵崇明,中国影协党组成员胡子光等领导出席并致辞。  相似文献   

18.
《美人鱼》这部2016年的贺岁大片,是周星驰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改编的集爱情、环保、刺杀、喜剧于一体的大电影。电影以人鱼之恋为主题,运用多种蒙太奇手法、二女一男的恋爱模式、大团圆的结局,引起人们对自然、人类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2008,(4):31-33
在收集1978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资料时,它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记忆。当时文化上的拔乱返正刚刚开始,一大批优秀的传统经典影片得到解禁,新电影作品不断涌现。其中许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还成为当时中国影坛引为骄傲的主流电影。杨丽坤、黄婉秋、王苏娅更因主演《阿诗玛》、《刘三姐》、《五朵金花》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著名影星。其中的一些佳作、精品不仅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艳丽奇葩,在世界影坛也享有盛誉。现将1978年涌现出的部分优秀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收集整理并呈现给大家。尽管这一时期的电影作品还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政治性较强,表现手法还很简单。但它真实地反映了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社会现实。以此作为温故1978年中国记忆的一部分而进行记忆的备份是非常必要的。让我们更真实地走进1978年。  相似文献   

20.
在喧嚣纷扰的尘世中,我们忙忙碌碌,困惑焦躁。或为名所累,或为利所役,或为情所苦。我们忘记了,其实,在远离现实的内在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通向幸福、宁静的途径,比如电影,比如音乐,比如绘画,比如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