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缺的东西。盐的种类可以分为井盐、海盐和湖盐。云南自古以出产井盐而著称。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也是目前民间井盐制作仍在流传的重要区域。云龙县境内以诺邓为主的井盐制作,仍为当地民间制作,并主要用于腌制诺邓火腿及村民的日常生活。因此,本文主要以诺邓井盐传统技艺为例,来叙述民间井盐的发展历程和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实地考察了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的井盐生产,认为西藏盐井原始的井盐生产方法和盐粮交易的特点,构成了一种原生态的井盐生产民俗。这种生产方式和民俗,现在仍然对周围的少数民族的生活产生着影响。其井盐生产民俗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开发对于中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而言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手段,符合民族文化变迁规律,更是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个千年古村——诺邓白族村的发展为例,在保护诺邓白族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瑰丽的自然景观中,探索诺邓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事物被人们所接受,但是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忽略,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湖湘民间技艺的存在形式、对湖湘民间技艺的传承以及对湖湘民间技艺的保护,以期能够为研究湖湘民间技艺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事物被人们所接受,但是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忽略,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湖湘民间技艺的存在形式、对湖湘民间技艺的传承以及对湖湘民间技艺的保护,以期能够为研究湖湘民间技艺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湘西民间谚语与传统社会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军 《民族论坛》2005,(6):37-38
美国语言学家拉·兹古斯塔在《词典手册》中论述民间谚语时说:“谚语的主要特点,在于表达某种积累起来的经验,或者概括化的观察,或者给人以忠告,它通常以隐喻的方式表达这种意思。”湘西民间谚语丰富多彩,涵盖了土家族、苗族、白族、汉族等民族各个方面的生活。从内容上看,可以分时政谚语、生活谚语、农事谚语和风土谚语四大类。时政谚语主要表达了湘西人民的时政态度,带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性,表明了人民大众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时政的评价。生活谚语的内容比较宽泛,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从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7.
云南诺邓历史上同时存在两套丰产仪式:一套是接水魂仪式,以祈求卤水丰旺、井盐丰产;另一套是舞龙求雨仪式,以祈求雨水(淡水)丰沛、农耕丰产。从井盐生产的实践理性看,卤水与淡水之间构成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两套丰产仪式的并存看似是相互矛盾的。看似相悖的两套丰产仪式要诉诸文化理性的解释才能得以全面理解。在文化理性的观照下,这两套丰产仪式的共存并不矛盾,它们祈求的是包括自我与邻人在内的整体丰产。  相似文献   

8.
诺邓:隐匿深山中的千年“火腿小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天 《民族论坛》2013,(10):59-61
隐匿在云南省云龙县山坳里的诺邓,曾经是盐马古道的中心,这片风水宝地拥有“太极锁水”的震撼奇景。近2000年历史的盐井是大自然的馈赠,盐与火腿的完美组合让诺邓火腿在2012年中央电视台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再一次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9.
民间技艺口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民间技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蕴含了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该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征和价值出发,分析了民间技艺口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探讨了民间技艺口诀的保护价值和意义,提出了民间技艺口诀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 千百年来,勤劳的瑶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以卓越的才能创作了大量的民间歌谣。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丰富了生活,形成了瑶族人民古朴自然的民族艺术特色,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能。现根据笔者在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三水瑶族乡调查时所得的资料及手头所有的歌谣对瑶族民间歌谣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及其社会功能作一些分析。一、瑶族民间歌谣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诺祖姑姆》是一部流传十分广泛的达斯坦,是描写一个女豪杰的英雄事迹的民间文学作品。本文主要是对民间口承达斯坦《诺祖姑姆》其中的比喻、形容、拟人、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在达斯坦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际的举例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诺祖姑姆》是一部流传十分广泛的达斯坦,是描写一个女豪杰的英雄事迹的民间文学作品。本文主要是对民间口承达斯坦《诺祖姑姆》其中的比喻、形容、拟人、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在达斯坦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际的举例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松枝鸟这一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技艺传承兴衰与村落历史相连,工具和原料随时代发生变化,技艺传承与用途关系密切,并且是在以家庭和村落为主的时空中完成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将其技艺限制在了村落范围内.在新环境下,其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与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受到严重挑战,教育传承的探索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老挝的占卜语和占卜术是老挝原始宗教或民间信仰的一部分,其信仰的内容与民间的日常生活相混合而影响着老挝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占卜语和占卜术在民间盛行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5.
生态问题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人类与自然的命运考辨.从生态文化的视角观照民俗文化,传承于我国民间数千年的信仰民俗最能体现人类与大自然之间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精神关联.民间信仰习俗中涵载的大量具有原始思维特点的观念及信仰形式,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生存体悟,烙刻着鲜明的自然崇拜、图腾与敬畏的足迹,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其对整个生态文化系统的形成、演进、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建构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线包是生活的必备品,民间针线包形制丰富、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本文结合博物馆馆藏和私人收藏的民间针线包,从形制、材料方面入手,探究民间针线包背后的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鄂伦春族是桦树皮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桦树皮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用品制作.目前,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其法律保护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护意识淡薄、桦树皮制作技艺后继乏人及"文化贬低"现象等.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法律保护措施的完善主要包括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应纳入国务院的立法规划,鄂伦春族聚居地的地方立法亟待加强,促进鄂伦春人对桦树皮制作的参与,加大各级政府的资助扶持力度,保障鄂伦春族的环境权等.  相似文献   

18.
民间信仰是指存在于非官方社会层面里的、有一定历史传承的、具有地方特征的崇拜各种神灵的信仰体系,主要表现为以主题而非偶像神为由的祭祀仪式.原始社会没有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晚于原始宗教的形成.民间信仰不是宗教,也不是民闻宗教,它属于宗教之外的信仰体系.民间信仰人群是信教者与不信教者之间的第三类人群,即信神不信教人群,并且是现代社会里不断增长的人群.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作为中国民间宗教的观音信仰,在这种信仰体系中,印度佛教被中国汉族地区的本土文化改造,成为了一种以中国民间文化为主体的民间观音信仰.这种民间信仰具有信仰历史悠久、信仰具有功利性、具有"女神崇拜"的特点、儒释道充分交融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真正意义的瑶族民间传统音乐研究始于20世纪,中国学者是瑶族民间传统音乐研究的主力军.20世纪50年代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瑶族民间传统音乐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在瑶族民歌、舞蹈、宗教音乐、乐器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