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古剑奇谭》作为游戏改编的仙侠题材类电视剧,一经播出后便缔造了收视点击大热,成为网络点击量历史仅次于《甄嬛传》的现象及电视剧.《古剑奇谭》将主要侧重点放在了以大众传播时代为背景的商业运作,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娱乐与舆论宣泄的需求,泛化的娱乐模式将原本剧情本身淡化,形成了以特效吐槽、偶像围观、游戏与电视剧剧情对比、玩家与观众对持的"热闹"现象.  相似文献   

2.
《古剑奇谭》作为游戏改编的仙侠题材类电视剧,一经播出后便缔造了收视点击大热,成为网络点击量历史仅次于《甄嬛传》的现象及电视剧。《古剑奇谭》将主要侧重点放在了以大众传播时代为背景的商业运作,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娱乐与舆论宣泄的需求,泛化的娱乐模式将原本剧情本身淡化,形成了以特效吐槽、偶像围观、游戏与电视剧剧情对比、玩家与观众对持的"热闹"现象。  相似文献   

3.
诸葛亮是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其在《三国演义》中形象突出,且受到大家的敬仰.诸葛亮在入仕之前,一直居住在南阳卧龙岗上,其身上所表现出的"淡泊和宁静"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了道家的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道家思想对诸葛亮伦理思想、人生境界以及军师形象的影响,进一步说明道家思想与道教外衣在诸葛亮身上的体现,以期进一步对掌握诸葛亮形象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有三大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笔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四大传统文化,即除了以上三大传统文化之外,还有帝王文化。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自晋之后是历代皇帝的独断思想。帝王文化即有自己的社会基础、自己的文化典籍、自己的文化符号和自己的文化结构。当然,帝王文化和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互相汲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文化。帝王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了两千多年的整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专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主要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二者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借鉴,相互影响.《乐记》是先秦音乐美学著作,地位较高.本文对《乐记》与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关系问题分作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模式,"天人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天人相通的"天命观"可上溯到西周之前的夏商时期,而比较成形的"天人合一"学说则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由老庄阐述了这一思想概念,后来被汉代儒学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本文对"天人合一"的学说进行了简要分析,从儒家和道家在此学说之上的观点展开了阐述,并对"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体现进行了赏析.  相似文献   

7.
诸葛亮是人们所熟知的人物,其在《三国演义》中形象突出,且受到大家的敬仰。诸葛亮在入仕之前,一直居住在南阳卧龙岗上,其身上所表现出的"淡泊和宁静"人生境界充分体现了道家的思想。本文通过分析道家思想对诸葛亮伦理思想、人生境界以及军师形象的影响,进一步说明道家思想与道教外衣在诸葛亮身上的体现,以期进一步对掌握诸葛亮形象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我国佛家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戏曲文化等等等等,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文化是历史的缩影,文化是历史的彰显,文化是生产的结晶,文化是生活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贝奇仁"是鄂温克民族民间失传已久,现被发掘整理出来的传统体育游戏项目;探讨"贝奇仁"所蕴含的狩猎民俗游戏文化意蕴,如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勇往直前的勇敢精神、百折不挠的民族韧性;阐释"贝奇仁"游戏活动在繁荣民族民间体育文化、培养青少年道德修养、促进旅游发展等方面的意义与价值,对我们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倡导多元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而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国产品牌逐步走上国际舞台。随着大众对文化的关注度的增加,中国的文化输出也随之逐渐升温,掀起了一股“国潮”热。其中“新国潮”文化流行的背后,是大众对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引领的文化回归、文化自信的表现。“新国潮”文化的兴起不仅能激发众多消费者的共鸣,也能让原创品牌符号更具商业价值,从而达到文化输出的目的。用更加年轻化、国际化的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深一步推进。因此也出现了大批国产游戏的创作者与开发者,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理解,通过各大平台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助游戏形式传播。本研究期望通过结合传播手段等多角度理论,分析已有的国产国风类游戏中包含“新国潮”文化符号的应用,期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新国潮”元素在游戏中的未来发展给出相关分析及建议[1]。  相似文献   

11.
将学前美术教育课程和游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美术产生独特的理解.在学前美术教育课堂中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利用游戏活动进行教学,需要在游戏中加入教育性目的,进行有意义的游戏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2.
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价值。当今儿童游戏在吸收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鄂伦春族传统游戏包含着该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对形成鄂伦春人许多独特、优秀的品质有重要作用。传承并发展包括鄂伦春族传统游戏在内的民族传统游戏对当今儿童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推出一种源于笔者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研究、调研实践和学理探索的理论模式-宗教文化类型。笔者概要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建构的整体情况,介绍本人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探索过程,阐明了宗教文化类型的定义、特点和作用,并结合对人类学文化研究理论轨迹的整理和评述,论证了这一新理论模式之所以成立的认识论和实践基础。笔者认为,宗教文化类型是对当代中国民族学.人类学诸多理论的继承和补充。利用这个理论模式,我们可以有效的进行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动态研究。其理论意义在于能为宗教文化动态的宏观把握提供有效视角,而其应用价值则体现于能为局部地区宗教民族志的微观研究寻找合理的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今流行的电脑或者网络游戏,让许多的青少年足不出户,沉迷在其中,让这些孩子们忘记了那些户外的游戏,不再关心那些昔日的亲子嬉戏的景象.那些游戏市场所谓的“生机”与“商机”,就只是让那些孩子们靠鼠标和键盘来控制一个游戏营造的虚拟世界来达到生活娱乐的高潮.以屏幕为主的游戏让人们忘却了以往欢乐自由的生活,忘记了游戏本身的娱乐,忘了与伙伴们玩耍的现实场景,忘记了不受限制的游戏世界.对于游戏来说,一个真实可见的游戏体验非常重要,而游戏机Wii的出现正是应正了这个观点,它反映出了玩家对于真实体验感的追求,也标志着一种随处可玩的游戏,以真实世界和真实伙伴为前提的游戏,一种唤醒人们向往自由,不受限制的游戏方式即将到来.实验表明,随境游戏是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游戏类型,它将真实世界的游戏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将玩家从虚拟世界引入现实生活,带来与众不同的游戏体验感.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与佳林兄相识接触和拜读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书名的《佳林书作》等作品,其人其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一,有文化涵养.佳林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喜爱有加,博采众长,在其灵魂深处无不烙下了儒家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佛家的天道酬勤、道家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穆家的从善致和节俭的印迹.他的学识、涵养、气质,在其书作中得到自然体现,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声乐类型丰富而独特,各类型的民族声乐表演都有着自身突出的特色,极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资料,结合本人见解,对我国民族声乐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并且,从文化视域角度入手,研究探讨了我国传统民族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包括字正腔圆、中正平和、声情并茂、西为中用、多元化、现代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布村为个案,结合该地区生产生活背景,对村落空间中蒙古族传统游戏的特点、变迁原因以及游戏功能的转变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杜尔伯特蒙古族传统游戏的变迁,不仅与该地区蒙古族"从游牧到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相关联,同时也受到了周边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影响,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的著书立说以“重情”的独特表达方式,共同铸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高度和情感智慧,源远流长滋润着世代中国人.儒家:“血浓于水”的亲情指向,强化以血缘关系为基点,形成“忧国忧民”的主流文化情怀;道家:自爱与恬淡的情感定位,提出甚爱必大费,以包容性的阴柔情怀面对社会环境;佛教:慈悲为怀,以波澜不惊的内在情愫超越自己.他们互补的精神文化情怀,面对生命给了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万宏 《民族学刊》2017,8(4):35-38,105-107
藏族网民对数字图片、视频、歌曲、影视、游戏和小说等网络文化的喜好使得他们形成了网络文化的使用习惯、特点以及强烈的网络文化认同感.藏族网民在网络文化载体手机化趋势和网络文化消费娱乐化倾向与其他民族的网民保持着一致性.但在网络文化认同上则表现为更加喜欢选择藏族网络文化产品;更加积极参与到对涉藏网络文化传播内容、方式的肯定、批评和建议中;更加倾向于由藏人自己主导、创作的网络文化作品;强烈希望涉藏网络文化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对藏族文化习俗的理解和尊重.网络为藏族文化的传播和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在藏族网民心中逐步建立起了网络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羊尾巴儿子"类型故事以<拇指般大的儿子>、<山羊尾巴儿子>、<尾巴儿子>、<鹿尾巴儿子>、<耳朵般大的儿子>、<羊羔尾巴儿子>、<绵羊尾巴儿子>等多种形态流传于蒙古民间,是蒙古族中流传较广的故事类型之一.文中对蒙古族"羊尾巴儿子"类型故事的十二篇异文进行母题比较研究,概括出该类型故事的三个类型变体,从而归纳了其基本类型.通过对蒙古族与其他民族同类型故事主要母题的比较研究,阐述了蒙古族此类型故事的发展与演变,并探讨了一些母题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