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在数千年以后的现代社会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依然发挥着其积极作用,如仁民爱物思想下的生态保护观、天人合一思想下的生态道德观、取物有节思想下的生态发展观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已在中外学界掀起激烈论争,国内学者基本上对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持肯定态度.人与自然辨证统一、人与自然对立导致生态异化,生态异化最终反映在生态危机上是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意蕴.民族旅游在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存在对民族旅游内涵认识模糊、对民族旅游活动潜藏生态危机认识不足两大误区.发展民族旅游要根植文化与自然的互动适应意识,制定民族旅游生态补偿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3.
丹曲 《西藏研究》2007,1(1):58-67
藏族史诗《格萨尔》宏大磅礴,从中既能领略到雪域高原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又可感受到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生存的不易和生活的艰辛。史诗不仅再现了古代藏族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认知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的智慧,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在适应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纯朴观念,这些观念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思想,对指导高原社会人们的社会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简要概述了《格萨尔》中的生态内容,并阐述了其生态意识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人文生态视域内,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所蕴涵的核心人文生态美学思想,在于其诗论始终贯穿天人合一的宇宙论,倡言"饮之太和"之说本质上是建构了主体和谐生态人格美的理想内涵和范型,并提出了理想生态人格美的实现途径,在诗文创作中描绘出人文生态人格的美生境界。这些思想和创作倾向无疑在古代诗论家中具有典型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洲塔  刘嘉尧 《中国藏学》2013,(1):161-163
藏族天葬习俗是在自然因素、游牧生计方式与宗教思想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帕·当巴桑吉及其弟子玛久拉仲将藏传佛教中观论的思想引入藏族葬俗,他们提倡的宗教修持成为天葬普遍流行的主要原因.天葬蕴含的生态文化价值对“回归自然”人生观形成、维护藏区良性生态循环和对藏区未来生态开发的伦理支持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生态畜牧业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生态畜牧业进行了理论探讨 ,论述了生态畜牧业的基本含义、界定范围及其生态学思想 ,指出生态畜牧业是在草原畜牧业发展的进程中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和草畜矛盾而提出的 ,因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认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必须注重草场生态系统的平衡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18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越聚越多,可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各种环境危机和生态危机不断发生。通过佛教中的生态思想分析,说明佛教中的思想文化资源对于解决生态危机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目前生态伦理学的研究缺乏宗教学深度,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从宗教伦理学中汲取有益的生态思想,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基础,对此佛教的生态思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音乐等苗族口承文艺中,蕴含着丰富的山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这些生态思想是苗族人在山地生存环境中的生态智慧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技的发展无疑在总体进程上标志着人类的进步,但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生态伦理为宗旨的蒙古族生态小说,却对它有许多无情的解构,它的本质不是对科技的排斥,而是对科技被异化的社会文化的反思;在现代语境下,民族自我现代化诉求同时催生了文学中的科学利用和科技治理思想.这种杂糅式的科技想象,是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族裔对民族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佛教的生态思想既包含了对解决自然以及人文精神生态问题的可借鉴思想,又为研究古代作家的生态审美取向提供具有哲学认识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理路.审视中国古代作家从佛教生态思想中所融摄的观念及其所显现的人文精神生态特征,无疑对构建和谐人文精神生态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国内外评论界曾对其表现的硬汉形象、虚无思想、悲剧意识和冰山理论作了充分的研究。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作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生态批评为我们研究该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拟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海明威在作品中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整体生态观、揭示了征服和统治自然的可怕后果、呼吁人类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2.
宗教文化的生态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中国生态环境状况的整体恶化趋势仍在延续的状况下,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不只是由近现代工业飞跃式发展而引起的孤立性问题,而是与某些世界观、价值观和知识体系有着深刻联系的。在当代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宗教文化能够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各种宗教关于仁爱万物、泽被草木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描述等等,都表现出深刻的生态意识,促进着宗教活动的生态保护实践,并对树立和强化人们的生态保护理念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强调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物质转换的中介,通过实践达到"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中国共产党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构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一脉相承。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启示意义在于建设美丽中国应在更新思想观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和加强制度建设三个方面着力,走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州侗族地区独特的环境与侗族民众生态伦理观相伴而生、相伴而存,在这种合力下产生出侗族地区丰富的生态法文化,内容丰富,实体结合程序,可操作性强,有力地维护了侗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反思侗族生态法文化中存在不足,对其加以修正、调适,与国家环保法形成一个有着必然逻辑关联的生态环保制度体系,有利于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美学学会、全国青年美学学术委员会主办,广西民族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1日至22日在广西民族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十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六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美学"、"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古代生态思想与现代生态理论"、"‘人类中心'与‘生态中心'"等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旨在展现生态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寻找并搭建生态美学通往现实的桥梁,以便于用生态美学观反思人类的行为,树立环境忧患意识,进而用科学的发展观去应对我国乃至人类社会文化转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西北花儿的文化形态与文化传承——以青海花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有其独特的地理生态、民族历史和民俗文化等传承语境,正是在如此传承语境下,形成了花儿的文化形态,如独特的基本类型、歌词格律、曲式结构和思想内容.花儿在明代生成之后,就是以这样的文化形态不断传承,而且基本上在民间以口头形式传承发展.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尊重民间文化以及文化教育普及、现代媒体变化等新语境中,花儿的传承出现了书面传承形式,著名花儿歌手纷纷登上精英文化平台,出现次生态花儿,花儿传播空间日趋广阔且多样化.因此,即使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现代化的未来,花儿这种民间文化仍然将传承繁荣下去.  相似文献   

17.
国际生态博物馆运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法国,生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新型博物馆曾在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我国,20世纪90年代将其引进国内,起步比较晚.本文在阐述了生态博物馆思想的产生背景和涵义的基础上,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认识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生态批评是一个开放的、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新的批评方法。用这一全新的视角解读风靡全球的小说《大象的眼泪》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小说中体现出的深层生态学思想和对人类中心论的反思,为当今生态文明思考如何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郭雪波小说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叙写沙漠的小说,从人与自然、人类与非人类关系等宏观视野,关注日益严峻的草原生态问题。并在文学的叙事中为自然和人类日益荒芜的内心探询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等救赎之道。与欧美生态文学相比,由于当代文坛生态思想资源的纷纭繁复,加之环境文学的定位,郭雪波小说不同文本在原因追溯与救赎之道探询的价值判断中,时有飘移与对话。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云南省特有民族之一的傣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爱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在原始宗教"万物有灵论"和"小乘佛教"众生平等观念的影响下,这种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并不断改进、规范着本民族的生活方式、传统观念与思想文化,使得龙山林和众多古树名木得以保存至今。该意识维系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体现其独具特色的民族生态文化,并对今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发展旅游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