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论文首先对流行音乐及其个性展示及演唱技巧进行了简单的概述,然后对流行歌曲的演唱特点进行了介绍,最后针对于如何结合个性展示及演唱技巧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观点。  相似文献   

2.
声乐演唱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呈现形式,是渗透内心情绪的综合类艺术表现手法。出色的声乐舞台表演,势必少不了科学化的演唱技巧和张弛有度的情感表达。在开展声乐演唱时,演唱技巧与情感表达两者之间有着相应关联,彼此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促进,唯有将两者实现较好的统一,才可以在表演舞台上把声乐艺术的美完全地展现出来,使观众们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继而实现声乐演唱的终极目标,推动声乐演唱艺术的稳步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声乐演唱、技巧及情感着手,对声乐演唱过程中对技巧与情感的处理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流行音乐文化在我国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了我国大众视野中喜闻乐见的主流音乐文化.与此同时,流行音乐也引起了国内教育界以及科研界的重视,国内有关于流行歌曲演唱的相关研究越来越丰富,这给新时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教育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立足于中国民族声乐技巧在流行歌曲演唱中的深度融入展开研究,分析了中国民族...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人们经常接触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音乐表演获得更高的情感抒发。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演唱水平或者是技巧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情感表达上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些人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可以正确表达作品的情感态度,而一些人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却忽视对作品中所蕴含的习俗风情或者历史底蕴等内容的思考,限制声乐表演的效果。所以,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演唱技巧,通过情感的融入强化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5.
音乐剧的表演风格介于传统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之间,歌词通俗易懂,因此也有业内人士称之为“音乐剧唱法”.音乐剧唱法历来是流行歌手汲取养分并丰富个人演唱技巧的源泉,本文简述音乐剧唱法在流行演唱中运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流行声乐变得越来越流行,并且大众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正日益增长.当前,许多音乐教育学院都提供流行声乐教育的课程.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流行声乐演唱中气息训练的意义,随后分析了气息运用的基本要求,再分析了气息的控制方式,最后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流行声乐演唱中气息训练的方式,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音乐作品作为艺术形式中的重要部分,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起到调节的作用,更能够放缓人们低头前行的脚步,看看自己的内心.本文从著名作品《千古绝唱》的词、曲出发,对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果能将作品从内到外真正深刻地进行消化和感悟,音乐作品也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歌曲,更是化解人们忧愁的一方良剂.  相似文献   

8.
王琳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15-117
民族声乐演唱的音色调控直接关系到歌唱艺术的发展,民族声乐歌唱者在调节自身的呼吸强度的同时,也要注意声音发出的位置。通常,由于声音的高度集中,会导致大脑产生较强的共鸣,从而使音质更加清晰、悦耳;当音位低、分布广时,音调就会变得浑厚。随着歌唱者的气息增强时,声音也会更有力量;若歌唱者的气息变得微弱,声音也变得温柔。可见,歌唱者要把握好声调,使歌曲的音色与旋律相协调,从而体会到曲子的意境。本文从歌唱者色彩调控、发音声调、语言音量、呼吸、共鸣腔体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民族声乐中的音色调控技术,对于提高民族声乐的演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莫扎特是欧洲最负盛名的作曲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尤其是在歌剧创作方面,他表现出过人的才华.莫扎特认为对歌剧而言,音乐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还是刻画和展现人物的内心,音乐都必不可少.他在创作歌剧作品时,大量运用女高音咏叹调,使得歌剧中的人物形象更为鲜明,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影响力.本文将莫扎特...  相似文献   

10.
陈茜  魏希梅 《民族学刊》2023,(11):110-117+168
白马藏族民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也是白马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人文条件与自然环境,白马藏族民歌不仅具备整个藏族歌曲的共性,也表现出独特的民族音乐个性。本文根据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就白马藏族民歌演唱的“颤”“擞”技巧与汉族民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白马藏族民歌的“颤”“擞”技巧区别于汉族民歌中装饰音“倚音”,音程关系表现得更为狭窄,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本文还分别从旋律调性、歌词内涵、文化特征等方面将白马藏族民歌与羌族、彝族民歌进行对比,探讨三者民歌的音乐特征和差异,发现不同的民族文化在民歌的演唱形式、曲调旋律等方面有不同的浸润和影响,三者在民歌演唱技巧和音乐特征上又有一定的交流与融合。最后提出新时代白马藏族民歌传播的可行性建议,以多维度保护与传承白马藏族民歌文化。  相似文献   

11.
民族声乐有着自身的审美本质,这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民族声乐在表现上又需要通过演唱者的情感来表达,才能够真正地体现出声乐的抒情性和艺术性。情感性思维指的是演唱者在声乐学习和表演等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处理歌曲情感的方式,也是演唱者必须具备的能力。本文分析了民族声乐作品中情感的形成因素及具体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了探讨了如何对情感性思维进行培养,以便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2.
《庐虹高原》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板底流传的彝族民间歌曲,是彝族著名歌手李永才根据他的家乡板底的出嫁歌旋律改编曲,由邵智贤配伴奏.《庐虹高原》以彝族民歌的优美旋律抒发了彝族人民赞美家乡以及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情怀,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在当地广为流传.本文以声乐作品《庐虹高原》为研究对象,从《庐虹高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3.
歌剧《阿依古丽》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作,石夫先生是其关键的作家,他是我国当代的知名作曲家,歌剧《阿依古丽》是石夫先生成功和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戏剧作品.本文主要对《阿依古丽》选段《赛里木湖面起了风浪》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文章着重以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词曲分析、情感处理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加上自己长时间的实践心得,以能...  相似文献   

14.
晋北民歌与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中国民族艺术之林,两者之间联系紧密、盘根错节,很难将其机械地区分开来.晋北民歌、陕北民歌神韵朴实、优美,演唱或高亢、雄宏、气势磅礴,或凄婉悠长、耐人寻味,深受广大群众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精神艺术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原生态的晋北、陕北民歌都面临挑战,都在寻求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对中国历代民族声乐理论家精辟论述的领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声乐学习和演唱实践,分析和探讨中国民歌演唱中的语言技巧。以"声、韵、调"为特点的汉语发音所遵循的"咬紧字头,延长字腹,收准字尾"的语言技巧与发声的关系;以字头、字腹、字尾的咬字吐字方面的语言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以陕北民歌沉浊、直硬,咬字夸张,江南民歌婉转轻盈、含蓄柔和及山东民歌舌根子有劲、干脆利索为特点的语言技巧与民族风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声乐是一种艺术化的演唱模式,能够形象地表现出人们的音乐素养及情感抒发.不难看出,声乐演唱中情感的渗透使演唱艺术的内部得到升华,使演唱艺术更具深沉的情感底蕴.基于此,演唱者在声乐作品的诠释过程中,需要恰当地渗透情感,融入丰富的情绪,注入深厚的感情,以此来加强音乐形象的独特性,以及凸显声乐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精神.这不仅...  相似文献   

17.
舞蹈表演在我国有着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人们通过舞蹈表演的方式来相互交流思想情感,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舞蹈表现作为一门表演性艺术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气息.舞蹈表演技术以及表演的技巧在舞蹈表演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可以充分地表现出舞蹈动作所要抒发的情感状态,让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相结合,不但是肢体方面的协调,更需要通过舞蹈具体的技术动作技巧来充分展现出舞蹈的优雅.本文就针对舞蹈表演中的技术表现技巧进行分析,希望对舞蹈教学和提升舞蹈人员的技术层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声乐中审美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演唱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体验、音乐形式把握、音乐作品寓意探究等多个方面,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明确音乐审美的表现内涵,将蕴藏于作品中的审美价值传递出来,本文将主要探讨音乐审美在音乐演唱中的表现形式问题。  相似文献   

19.
苏晓 《民族论坛》2010,(6):44-44
形式美法则作为一种形式法则有着普遍性和通用性特征,适用于绘画、雕塑、建筑等各艺术门类,不隶属于某一种风格范畴。展示设计是由建筑、空间、色彩、展品光照和材质等要素构成的整体空间环境。对这个整体空间环境中的相关要素进行安排与处理,以产生较好的视觉效果,需要设计师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形式美法则。  相似文献   

20.
歌唱艺术是当前社会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歌曲演唱活动中,情感表达承担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歌曲演唱中情感表达的意义为研究对象,首先详细分析了情感表达对于歌曲演唱活动的重要作用,其次指出了将二者进行良好融合的策略,帮助歌唱者可以在自身演唱活动中更好地将歌曲演唱与情感表达相结合,实现更好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