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质与内涵是个人综合素养的显现,高素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规范自身行为,以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社会。职业学校担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随着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基于“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任务,职业学校必须要在声乐教育中融入高雅气质与内涵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实力与素质。本文通过分析职业学校声乐教育中培养高雅气质与内涵的意义,探讨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师范生数学教育教学素质的培养是民族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石。培养应围绕民族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来开展。培养模式有运用各种教育机会全面激发学生献身民族数学教育职业理想情意;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储备民族学生数学教育教学必备的知识能力素养;开展多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及教育科研活动,注重教师教育教学的示范性,提高民族学生数学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等。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关键在于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实践能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以"职业能力导向"为教学理念,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思考和探析.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职业学校不仅仅是培养懂技能的人才,更要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劳动者。本文在分析"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中职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精神内化养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现状,从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实施路径与教育模式三个不同的方面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认为必须要建立"三标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并从特色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入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最后还需要建立"生产与教学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羌区学校能有效集中地使用各种资源,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将羌族传统文化附着于发展变化中的具有能动性与主动性的学生身上,具有"活化"的功能,是羌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有效途径。羌族拥有独特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并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羌区学校应充分挖掘羌族传统文化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方面的教育特质,可以创建羌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构建适合于羌族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发羌族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教师的民族文化素养、以学校教育带动家庭和社区形成教育合力等方式传承羌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各高校中不断创新与实践。针对民族高校民族大学生开设的"基础"课,更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具体特点开展课程改革。考虑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学习态度以及本课程的具体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针对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其精神内涵.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可以整合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导向,还可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更具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与高校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具体实践的结合,以此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探析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路径。从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维度对科大校园文化品牌进行深挖,并结合科大校园文化品牌中的办学特色及文化精神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基于"西迁精神"的科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最终树立起具备科大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期为将来实现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自主创新及推进其品牌生态圈的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原生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礼仪之邦也,随着社会对拥有专业知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企业开始以专业知识水平为人才主导地位逐渐取代职业形象的地位.由此,社会、家庭、学校对礼仪教学的态度也随之改变.礼仪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鸡肋课程,甚至一些学校取消了礼仪课程的设置.本文从当代高职在校生的礼仪现状这个实际出发,对高职生展开了"关于大学生礼仪修养培育研究"问卷调查,剖析高职职业形象的现状,从实际出发进行对高职职业形象与礼仪实践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是其精神内涵。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并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可以整合大学生的多元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导向,还可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更具凝聚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把握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教育与高校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具体实践的结合,以此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OBE是当今被广泛认可的先进教育理念,它致力于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吃透、融入生活本质的基础上,对生活中的形象、故事、人文、自然等资源进行继承和发扬、创造和升华,创造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满足于新时代人们物质、精神和社会需求的优秀作品的目的。对传统教育又该如何去发展和融合OBE教育理念已成为亟待的问题。本文尝试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美术系陶艺课程教学为例,对非陶艺专业学生陶艺教育进行分析,针对当前陶艺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与OBE教育理念融合方式,结合民族地区生活、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以成果教育理念为导向,着力打造学院应用型陶艺特色教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民俗文化作为民俗事象的文化载体与深层阐释,对民众不断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与民族预科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内在的精神契合性。在民族预科教育院校的多元文化空间中,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与隐性课程二者隐喻意义的对接表现为日常文化对学校课程多元的隐性化渗透。它使得这些民俗文化作为民族预科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以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出教育的内容和特定的文化序列,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成为一种弥补其课堂教育的重要手段,为教学方式和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新时期教育系统中,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其定位也得到了重新规划。作为新时期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小学美术教育成为了小学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作为美术素养、美术修养的重要培养时期,小学阶段美术教育需要重视实践。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小学美术教育仍有许多的教育问题,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尝试性突破思维局限,就需要主动应用小学美术特色社团这一教育方式。小学美术特色社团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美术素质,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成长。为了凸显小学美术特色社团的价值,本文将着重讨论小学美术特色社团的创建方式,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与改善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礼仪之邦也,随着社会对拥有专业知识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企业开始以专业知识水平为人才主导地位逐渐取代职业形象的地位。由此,社会、家庭、学校对礼仪教学的态度也随之改变。礼仪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鸡肋课程,甚至一些学校取消了礼仪课程的设置。本文从当代高职在校生的礼仪现状这个实际出发,对高职生展开了"关于大学生礼仪修养培育研究"问卷调查,剖析高职职业形象的现状,从实际出发进行对高职职业形象与礼仪实践活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2016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工匠精神是指"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时代呼唤着工匠精神的回归和当代艺术表现的重塑,也呼唤着艺术教育重新审视当代的教学方法和教育形式。陶塑艺术在石器时代便已产生,随着历史的推移,经历了秦、汉、唐的博大与盛繁,记录了我国各个时期艺术风尚的流变,为精神、为技艺,本应在当代艺术教育中得以延传和推广。本文以"陶瓷雕塑课程中陶塑教学的思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目前陶瓷雕塑教学进行阐释和分析,进而从理论教育和塑造实践两个方面来探索具体的教学方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对陶塑教学提供新的方案和方法,推动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探析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路径。从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维度对科大校园文化品牌进行深挖,并结合科大校园文化品牌中的办学特色及文化精神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基于"西迁精神"的科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最终树立起具备科大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期为将来实现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自主创新及推进其品牌生态圈的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原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推动工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育人全过程,构建卓越工业文化育人模式可以提升学生工业文化素养,弘扬工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目前,高职院校在开展工业文化育人方面还存在制度机制不完善、课程设置不合理、传播推广效果不佳、育人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基于对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可以从建立理论研究体系、课程体系、传播体系和实施文化育人工程等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卓越工业文化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东方文化、华夏民族精神的象征.书法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凝聚着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中华先祖对人和自然关系的真知灼见.我们从中国书法中可以集中地体验到中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它作为作品精神内涵的载体,积淀了独特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风尚等文化精神,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对培育健全的人格、情操,全面提升人的文化素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书法所包含的文化精神,指出了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钱小华  杜伟  任立刚 《民族学刊》2022,13(4):88-94, 140
国家发布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简称“优师计划”),作出大力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的具体部署。但现有的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组织保障等方面与实际需求不匹配,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陷入“优才难育”的困境。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乡村教师需要优化实践路径。一是培养目标定向民族地区乡村教育。针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特殊性,在目标定位、目标内涵和目标评价上坚定师范生爱教、乐教的理想信念,涵养师范生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职业情怀。二是课程体系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德养成+师知传承+师能培养”的师范生课程体系,将“向农性”课程有机融入各个课程模块,强化乡村理解教育,助力师范生适应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工作。三是实践教学融入民族地区乡村教育。建立健全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技能训练机制和“双导师”制度,深入实施乡村“田野”体验式研究,培养知行合一、扎根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教师。四是协同育人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构建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乡村定向学校三方协同的教师教育共同体,给予师范生专业化、个性化和本土化支持,助力师范生成长为民族地区乡村教育的良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