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走进陕北,聆听陕北发生的动人心弦的音乐故事,近距离感受陕北音乐文化的无限魅力与陕北人民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爱音乐的人文情怀,张振涛教授在《声漫山门陕北民族音乐志》一书中以"现代性"理念和文化资源再生的视角描述陕北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彰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历史与现代结合的陕北民族音乐画卷。  相似文献   

2.
民族音乐也即诞生于各个民族生活劳动实践当中,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传统音乐。陕北位于黄土高原,地形复杂,再加上陕北人淳朴的情感,孕育出一首首动人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是陕北民歌当中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一对青年恋人郝增喜与凤英深情相爱,但最终无奈分手的故事。这首歌曲调自由灵活、歌词质朴幽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入分析其艺术特色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陕北民歌的特征,传承发扬地方民歌文化。  相似文献   

3.
陕北民歌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征,是陕北地区人民和汉民族文化精神的折射,也是民族情感和生活哲理的融合,陕北民歌产业化开发意义深远.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陕北民歌,提升其产业化价值,必须创新文艺创作形式,深化理论研究内容,通过音像出版、图书发行和艺术演出等多种形式,推动陕北民歌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4.
陕北民歌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征,是陕北地区人民和汉民族文化精神的折射,也是民族情感和生活哲理的融合,陕北民歌产业化开发意义深远。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陕北民歌,提升其产业化价值,必须创新文艺创作形式,深化理论研究内容,通过音像出版、图书发行和艺术演出等多种形式,推动陕北民歌的产业化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5.
陕北民间信仰颇为复杂,当地民众的精神空间中存在着多种信仰体系。其中,"巫神信仰"以其独特的方式扎根在陕北社会文化中,并内化成为其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由巫神主导的"叫魂"仪式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仍星火相传,为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6.
西北民族音乐成为了与丝路各国交往合作的纽带,将成为民族音乐发扬光大的载体。对丝路音乐文化进行研究、改编和创新,引导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活动,创作出具有独特民族色彩与风格的优秀作品,能在国际合作中展示西北民族文化的自信,使人们更加认识西北民族音乐的本质,认识音乐在文化交流沟通中的力量。通过研究不仅加深对西北地区民族特色音乐的理解,而且对深化西北民族音乐的创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北处于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过渡地带。该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开发较晚,其宗族形态呈现出了独特的区域性特征。以往学界对我国的东南宗族关注较多,对北方尤其对西北的宗族关注较少。本文就陕北宗族的形成与特征作一探讨,以期为宗族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区域个案。  相似文献   

8.
当今,许多室内设计师正努力探索更多的创新与可能性,然而,这些创新最终还必须依靠优秀传统文化来支撑。陕北窑洞作为历史的承载者,蕴藏着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十分有必要深入探究它的艺术价值,并努力把它的延续下来。本研究旨在利用文献资料和网络,收集有关陕北窑洞的相关材料,总结其中的经典元素,探索陕北窑洞的生态特征、文化意义、装饰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来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陕北窑洞的魅力所在。经过系统的研究,深入挖掘窑洞的各种元素的价值,以便在当下的审美环境中,利用这些资源来融入到室内设计作品中,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室内空间,也为现代人们提供设计和生活的灵感。  相似文献   

9.
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造就了每一个民族独特的音乐,其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文章在梳理我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其传承与创新的现实困境,从教育赋能、技术赋能、产业赋能三个维度,提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路径,以期促进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曦 《民族论坛》2006,(7):26-27
“陕北”多年来几乎成了原始、野性、热烈、淳朴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种认知很大一部分来自那狂放不羁、辽远动听的信天游。但是在这片多元文化的共生之地,还有另外一种让人不得不说的音乐形式——榆林小曲,因为它是陕北文化的另一种表达,表现了陕北人性格中柔软的一面。(一)榆林小曲是江南小曲和陕北民歌的混血儿。清代,榆林是整个陕北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榆林做官的多是江南人,他们直接将江南小曲带到了这个塞外名城。这中间两个人贡献最大。一个是浙江人谭吉璁,康熙年间榆林同知,他带来的是江南韶乐。谭吉璁是个文人,喜欢艺术,有点怀才不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由于其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思维与民族心理所具有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学。本文从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核心思想"中和"分析,以虚实相生为传统音乐的基本特征,以借景抒情、追求意境为传统音乐的最高境界,对于我们在民族音乐风格把握和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识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点、发展历史,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课程思政视角下加强高校音乐公修课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有助于大学生寻找民族情感依托,有助于增强民族音乐文化认同感,有助于树立民族音乐文化自信心。高校音乐公修课的开展过程中,对于课程思政元素、高校音乐公修课及民族音乐文化等方面的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应改进音乐公修课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专业艺术技能与课程思政元素的结合方式,提升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能力,拓宽传承与创新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音乐教改应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中重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让高校音乐教育成为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平台。我们要保证本土音乐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课程的落实,加大对民族音乐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构建民族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一体化的新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陕北文化一直是以简洁、素朴、热烈为主,主要传达出陕北人民刚健、顽强、质朴的审美观。本文主要是从表演形式和艺术内容两方面对陕北民俗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现代语境含义和陕北民俗文化与审美,分析陕北民俗审美文化的困境,探究未来陕北民俗审美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地区自古是西北诸少数民族杂居之处,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使得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当地汉族长期杂居,逐渐在婚姻、宗教、文化、风俗诸方面互相融合.通过对陕北地区现存少数民族姓氏孑遗考察可知,匈奴、党项、羌、鲜卑、蒙古等少数民族历史时期在该地的改姓的原因或是自然改汉姓,抑或是被统治者强迫改汉姓,但都顺应向了先进文化靠拢的历史规律,极大地促进了陕北地区的民族融合.  相似文献   

16.
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今,传统文化回归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唤。探讨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拓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传播路径,成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文章先简述了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然后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就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在我国音乐界具有重要价值,民族音乐的传播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的结合,使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走出了新的发展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从中西音乐融合的角度,研究了苗族民族的音乐飞歌文化的创新价值以及民族音乐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地区性和鲜明的个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可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我国音乐教学要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的重任.学校音乐教育作为传承音乐文化的主渠道,要向学生传递民族音乐文化的概念,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本文就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情况做出分析,探究其弊端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浓郁的地区性和鲜明的个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可贵的文化遗产,因此,我国音乐教学要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的重任。学校音乐教育作为传承音乐文化的主渠道,要向学生传递民族音乐文化的概念,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本文就当前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情况做出分析,探究其弊端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音乐是我国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民族音乐中蕴含了民族风俗习惯以及文化内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有利于传承和推广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对此,本文首先对民族音乐的概念以及民族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介绍,然后对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策略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