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在山田信夫刊布的回鹘文买卖契约中,有一个词出现过六次,它的转写字有三种:"y(a)g(a)n"、"yg(a)n"、"yig(a)n",均译作"甥".他还把y(a)g(a)n taγay释为"甥舅".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解释.但是,笔者认为y(a)g(a)n的汉译应该是"嫂子"或"婶子",y(a)g(a)n-im taγayam的汉译应该是"我嫂(婶)子、我叔(舅)".这个词组多出现在违约赔偿的句子里,即发生了违约现象,当事人的兄弟、子女、嫂(婶)子、叔(舅)都要承当后果.这个现象反映出在古代吐鲁番的普通家庭里,作为妇女的嫂子或婶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 相似文献
3.
回鹘文《大白莲社经》一叶残卷研究(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作者研究,此回鹘文残卷虽题作Abitaki(为汉文"阿弥陀经"的回鹘文拼音),但与<阿弥陀经>(古代新疆著名龟兹人鸠摩罗什于4世纪译成汉文)无关,而是汉文大藏经中已佚,也属于佛教"净土宗"(莲宗)的<大白莲社经>的回鹘文译本. 相似文献
4.
5.
6.
前苏联-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民族”(этнос)(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中 ,以“民族” (этнос)概念为核心且涵盖各种“族类共同体”的分类体系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对这套理论虽然存在着诸多质疑 ,甚至否定性的批判 ,但是其影响依然很大。中国民族学界对这套理论的研究不够 ,特别是西方族群 (ethnicgroup)概念及其相关理论传入后 ,对前苏联的“民族” (этнос)概念及其理论更是绝少问津。在西方“族群” (ethnicgroup)概念和“族群性” (ethnicity)理论大行其道的情势下 ,重视前苏联的民族学理论和当代俄罗斯民族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继续讨论 ,是发展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不可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赖笼是莽人最具特色的竹管乐器,它在神秘的莽人生活中扮演着传情定终身的作用。但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挎箭执弩,打猎为生的莽人土著生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赖笼的传承已出现了断代的危机。本文就莽人赖笼等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做一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国语》、《战国策》、《旬子》、《商君书》、《史记》等文献中,比较研究出楚怀王末代的庄(足乔)之乱即越人之乱;《史记》记载的“东地兵”即越人军队,从而得出庄(足乔)率领越人军队自楚王滇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白马藏族”中的朝格仪式进行了两省三县的全面而系统的田野考察,对“朝格”仪式的操作过程、祭具、服饰、组织形式、与其相关的口头祭词、艺术形态、朝格仪式的功能以及朝格师神的代言人与参与仪式的村民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系统详细的描写与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贸区(港)的建设工作主要围绕服务于海南经济发展而展开,但在客观上也要求海南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鉴于海南省本土红色文化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难以替代的辅助功用,本文在分析海南自贸区(港)建设背景下传承发展红色文化之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依托新媒体平台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打造沉浸式的红色文化旅游运营模式、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三个方面切入,提出传承、发展海南本土红色文化的方略。 相似文献
11.
12.
汉哭山即今青海省海南州的河卡山,以往有研究释此名为“高山反应”引起的情绪波动.河卡山及大河坝河(杭曲)的藏语名称同源,藏文写法很不稳定,存在不少异文材料,显示这个词是藏语记音.汉哭、河卡均为蒙古语族“杭盖”(qangγai)的译音,指水草丰美、适宜放牧的地方,是阿尔泰游牧族群的常用地名,在汉文史料中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录.汉哭山是少数仍在青海地区使用的吐谷浑地名. 相似文献
13.
(女米)洛甲是壮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大神,她育了人,造了天地万物,也育了男性创世大神布洛陀,驯野牛成耕牛,育野生稻为稻米,是稻作民族壮族的女性人文始祖,在传承中变异为花婆.要加强对(女米)洛甲神话文化的抢救、保护、研究.抢救、保护(女米)洛甲麽教经典手抄本、古歌手抄本、口传神话和古歌,以及花婆庙和敬花婆民俗,并开展多侧面、全方位、立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位于西藏的古象雄、苏毗女国是公元前10世纪以前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逐渐从今青海省的汉藏交界处迁徙到西藏的.古象雄是古轩辕国、古支那国、古昆仑;苏毗女国是西王母国.它们是我国夏王朝在西北地区的遗族和母国.青海玉树嘉二十五族、外象雄西藏丁青三十九族和川西北嘉绒,均是象雄和苏毗女国的"嘉(夏)部落",是我国古代夏王朝的同族.吐蕃亦是夏的部族. 相似文献
15.
位于西藏的古象雄、苏毗女国是公元前10世纪以前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逐渐从今青海省的汉藏交界处迁徙到西藏的.古象雄是古轩辕国、古支那国、古昆仑;苏毗女国是西王母国.它们是我国夏王朝在西北地区的遗族和母国.青海玉树嘉二十五族( )、外象雄西藏丁青三十九族和川西北嘉绒( ),均是象雄和苏毗女国的"嘉( )(夏)部落",是我国古代夏王朝的同族.吐蕃亦是夏的部族.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整理四川师范大学所藏李安宅先生亲撰《李安宅自传》(1961年9月3日撰成于西南民族学院,共21页)的前两部分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通过分析李安宅先生早期学术发展的轨迹,归纳了其中存在的必然学术逻辑。文章指出,李安宅先生在非常年代回顾自身学术发展史时自称"文化买办",恰恰是其早年的中外学术文化浸润、其人游学中外各大学及学术机构的缩影。此外,他在民国时期的学术人生,还是当时一大批学者民族本位、"学术报国"式爱国情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1951—1961年,伴随着西藏和平解放与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电影工作者先后完成了《解放西藏大军行》《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百万农奴站起来》《西藏农奴制度》等纪录片,这些影片在拍摄难度、篇幅长度、文献价值以及学术意义等方面,均堪称同期中国纪录片的代表性作品,由于部分影片从未公映,或因时代变迁不再上演,这一时期的涉藏纪录片较少为学界关注,文章将对其进行相对系统的阐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不断完善,走向系统化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初期贯彻落实了正确的民族纲领政策,从而为新中国的民族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和民族工作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 究,认为这一时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极其复杂的一个时期,在民族政策上是正确与错误相交织,在民族工作方面 则是成就与失误并存,但从总体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是新中国民族 工作的曲折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