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研究是当代藏族文学研究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的研究模式.文化研究对发掘当代藏族文学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历史内涵,呈现当代藏族文学的地域文化特征,揭示文学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意识,提升文学作品的文化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文化研究也存在着诸如忽视作品审美因素、忽略文化的现代变迁、泛文化认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秦冀  林科 《民族学刊》2017,8(4):90-93
"文化研究"自20世纪上半叶诞生起以来,特别注重对工业社会中的文学与文化现象进行批评,但少有学者在文献研究中使用其开放的研究策略.汤洪在《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一书中将"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文化广义化、经验与实践并重等研究策略引入到他对楚辞的文献考证中,使得传统单纯依靠小学方法的楚辞研究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这种研究路径不仅对楚辞研究是一种视野的拓展,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再现了先秦的人文风潮与历史语境,对先秦历史学与先秦地理学研究也大有启迪.  相似文献   

3.
婚恋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小说中体现出"与时俱进"的重要特征.同时,都市文学与乡土文学、女性主义文学与非女性主义文学对婚恋家庭也作出了绝然不同的文化阐释.研究婚恋文化,对我们理解并把握新时期文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就文化研究的中西语境、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文化研究自身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期以来,文化人类学表现出强劲的学科发展势头,社会文化体系中各个子系统的调查与研究也越发精细和深入,文学人类学、政治人类学、教育人类学、艺术人类学、医学人类学、科技人类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视野和内涵都有了较大拓展和进一步深化。在传统意义上,作为社会文化体系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试论民族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法律文化是各民族人们对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以及立法与执法、合法与非法等各种法律现象的认识、了解、看法、态度、价值观念、信仰、期望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法律意识、法律思想、法律传统的综合.它在形成、发展、变迁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同的作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法律文化.当前,我们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研究各民族不同的法律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仪式研究 谈人类学中的仪式研究,不能不先谈人类学本身. 人们通常依据美国定义,把人类学分为体质和文化两大类(美国高等院校人类学专业长期存在—个争论,就是二者到底哪个更重要).我对广义人类学无反感,但又认为,人类学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我认为,学习人类学的人,要在有一点体质人类学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社会和文化的研究的办法有所领悟.另外,关于社会与文化,我的看法有些变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2016年年会论文中,有关西北民族文学研究的部分可以用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作家文学研究及民族民间文学研究三类专题进行分类述评。其中所涉之文无不以西北之地域、民族、乡土、民俗等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作为研究与探讨之出发或旨归,体现出文学与文化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西北民族文学的深刻植根性。此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亦应成为西北民族文学探讨的重要理论支点,对于民族文学的理解更不能离开这一基本语境。  相似文献   

9.
在东南亚女性华文写作中,马来西亚华文女性文学发展极为迅速.华裔女性作家的双族性,多地域经历使她们成为了双文化或多重文化人.本土性与华族性的交融在发展中逐渐变得广阔而丰厚,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中传达出马华女作家的现代生命意识和深层文化体验.写作对于马华女作家,不再只是宣泄个人情感或自我的言说和分辨,而是女作家独特女性意识的确认和自身精神价值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论"两次转折"内在关联的梳理,可以发现对"文"--即形式、结构、符号等文本性因素的关注展示了历史和逻辑的贯通性.这种贯通性源自"文"与"人"的本体论关联,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必然引起"人"与"文"的历史辩证运动.它表明文化研究在深层本质上与文学研究相通,是一种在文化视野的"放眼"中"盯住"文本性的历史修辞学.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期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开始从宏大结构性研究转向关注人们日常生活研究.经过早期概念引介和以公共卫生为指向的应用研究阶段,中国医学人类学也开始了面向普通人群和慢性病研究的日常生活研究转向.医学人文化研究、科技与社会研究(STS)、社会照护研究将成为中国医学人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医学人类学再想象中,医学人文化研究反思医疗环境中将人物化、身体客体化、医学化等现象,将疾病与健康问题置于日常生活之中加以研究;科技与社会研究则关注人们在日常生活如何看待医疗技术问题;社会照护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石,不仅仅是身体、生活的照护,更是情感互动、生命体验、人际关系、人生价值等多层次的照护.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学固有的多学科汇融的特点使人们意识到不能把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学,简单地看作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能只侧重对其文学和审美价值的发掘.因此,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撰,应当突破传统的民族文学史著作的编写体例,自觉地汇融相关学科理论,通过多维文化渗透发现并总结出少数民族文学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人们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切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人类所具有的各种生产技能,社会经验知识,风俗习惯等等。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变化,如前所述是指广义的文化。狭义的文化专指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法律、道德,科学、哲学、史学、医学、天文历算、教育、文学、艺术及宗教信仰与风俗惯制等包括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相似文献   

14.
闲说文化     
本人过去曾经写过若干篇关于文化史的研究文章,我院学报2001年第一期登了<青海民族文化史概谈>,最近编写出版了一本32万字的<西宁历史与文化>.但是如果要我简明扼要地回答"文化是什么",或者"什么是文化",真的颇为难答.检阅有关辞书,古今中外对"文化"的定义和解释,据说有100多种.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了人才有历史,才有文化,一切文化都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包含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然而不少时候人们在谈到文化时往往可以专指精神财富或者精神财富中某些部分,如科学、教育、文学、艺术、哲学、史学、宗教、道德、戏曲、歌舞等等,或者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大剧院等等.总之,每个时代每个地方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都各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15.
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不但集中了人类的智慧,也是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英国和美国作为当前世界上的重要发达国家,其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从两国当前的文学评价来看,两者的文学评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时也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英美文学评价存在差距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英国和美国两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本文针对英美文学的特点和英美文化中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对英美文学评价产生影响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进步,满足了物质需求后,人们的精神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购买产品的同时,对产品的广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要,商家开始通过对具体的产品进行文化包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把商品的价值、功能通过诗意的言语传递给消费者。在此过程中,文学、艺术的审美特质就被广告充分地吸收、借用。因此,广告与文学之间看似无关,实际上却存在很多共同点,即文学与广告之间是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因此,本文以当下一些广告为例,分析广告与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杜伟 《民族学刊》2016,7(2):90-91
20世纪90年代以降,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台湾少数民族文学逐渐进入大陆学者的研究视野,但研究者或是对个案作家或作品进行批评,或是论述民族文化与政治的关系之类,鲜有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做出全景式论述之作.王志彬教授撰写的《山海的缪斯——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一书则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此书立足文本和作家际遇,考察了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现代社会以及文学环境与个人心态等多重因素,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做了细致的梳理,对其独特的审美品格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面临的后现代与传统的困境做出了较好地揭示.  相似文献   

18.
夜郎这个远古的地域文化名称,孕育着多姿多彩的神奇文化.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资源开发、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地对夜郎文化的争夺愈演愈烈,神秘的夜郎文化也进入人们视野.接下来,本文将分析夜郎之争与文化资源开发研究,旨在更好地推动文化资源的健康、和谐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及西南等地土司政治与土司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日渐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土司研究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术架构,成果不断增多,在专学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化趋势明显.因此,中国土司研究不应回避政治属性和服务意识,专家学者在强化中国国家认同、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认同及推进制度创新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的当下,研究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及西南等地土司政治,利用历史积淀的制度文明,推进制度创新,建构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深化土司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解决我国国家统一、边疆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学理支持和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20.
张世均 《民族学刊》2013,4(1):79-86,121-125
2011年,我国羌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出以下的特点:重视对羌学研究中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重视基础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重视历史感与现实感的统一、突出羌文化的研究与其他问题的研究并重等。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对羌学研究中微观研究较多,宏观研究较少;对羌学中的文化、宗教、艺术研究较多,对羌学中的文学、法律、历史研究较少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