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和标志,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民族服饰的形成与发展由自然环境、经济生产、审美心理、习俗文化所决定。板底彝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它即不混同其他民族,又与本民族其它支系有所区别,独特且典型。  相似文献   

2.
凉山彝族服饰是彝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生活等传统观念完整的和深层积淀的一种文化符号,是凉山历史变迁的缩影,它被许多历史学、文学、经济学和美学专家称为社会艺术的"活化石",并以其古朴、独特、庄重、适用的款式,美丽而和谐的颜色,以及来源于大自然的图案叙述着彝族民间许多古老的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中,彝族是资源最为富庶、多样性、原生态性最为鲜明的民族之一;彝族服饰文化具有厚重的历史价值、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珍贵的科学价值,是彝族先民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努力传诸后代的珍贵文化遗产;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实体博物馆———昭觉彝族服饰文化博物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挖掘、征集、研究和整合全国各地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建设中国彝族服饰数字博物馆,必将为彝族服饰文化的展示宣传、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和传承发展开辟一条更加实用、便捷和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墨江县联珠镇克曼村的民族学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解读哈尼族碧约支系传统服饰的款式、色彩、饰物、纹样的文化意义及蕴含价值.作者认为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文化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5.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民族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标志,也是民族之间相互识别的重要标识。本文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碧约、豪尼、西摩洛、白宏、腊米、切弟、阿木、卡别9个自称和他称的哈尼族支系的服饰田野考察材料为基础,浅析哈尼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6.
清代满族服饰风靡神州大地,被视为“国服”。它的样式、定制等早有诸多专家论著,这里不予赘及。本文仅就其所反映的民族特征、民族意识及其民族心理予以粗浅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企业博物馆作为整个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在纪录企业历史,传承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形象,凝聚企业人心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企业博物馆里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藏品,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物,不仅仅见证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历程,更是从某个侧面或某些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本文以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为例,试论企业博物馆开展藏品研究工作的意义、特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企业博物馆作为整个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在纪录企业历史,传承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形象,凝聚企业人心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些企业博物馆里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藏品,这些丰富的历史文物,不仅仅见证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历程,更是从某个侧面或某些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本文以北京自来水博物馆为例,试论企业博物馆开展藏品研究工作的意义、特点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自媒体时代的兴起,再次为敦煌供养人服饰的传承与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以莫高窟61窟为例,分析敦煌供养人的服饰特点,及在自媒体时代下的传承现状及不足,并对其未来提出展望,积极思考如何让服饰传播敦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对当地的文化、自然遗产及风景进行"在地"的保护。与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及展览不同,生态博物馆以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或居民的集体记忆为收藏和诠释的对象,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定边界,将"地域"概念扩展到博物馆领域。随着旅游的发展,生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促进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博物馆"在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以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模型出发建构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提出了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的根本、基础和载体。在此基础上,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提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及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王嘉恒 《中国民族博览》2022,(14):71-73+133
蒙古族素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其中大多数以游牧为生。蒙古人拥有自己的语言及文字,并且在艺术方面独具特色,例如,蒙古族建筑、蒙古族舞蹈、蒙古族音乐、蒙古族美术等,尤其在美术方面,蒙古人的服饰是饮誉海内外的,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独具特色的蒙古族长袍是蒙古族服饰的典型代表,在袍上经常可见蒙古族刺绣绣于袍身,此外,蒙古族的刺绣应用范围极广,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相似文献   

12.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傣族和彝族为案例,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设计的审美效果进行了分析,在肯定其审美价值的同时,对如何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是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非营利性机构。因此,体育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收藏机构,体育类藏品则是博物馆履行其职能的前提与基础。如何征集到符合博物馆定位、能反映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展示当今体育事业发展的藏品,是当前体育博物馆藏品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为例,简要阐述该馆馆藏特点和征集过程中的问题,旨在探寻体育类藏品的征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博物馆是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的非营利性机构。因此,体育博物馆是保护、研究、展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收藏机构,体育类藏品则是博物馆履行其职能的前提与基础。如何征集到符合博物馆定位、能反映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展示当今体育事业发展的藏品,是当前体育博物馆藏品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以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为例,简要阐述该馆馆藏特点和征集过程中的问题,旨在探寻体育类藏品的征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对“国家中心主义”和“国家法中心主义”的反思与除魅,以法律多元为视角,探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民族习惯法的文本内容、实践特征及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社区自治制度的启示,运用规范分析、参与式观察与拓展个案研究,认为现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民族习惯法文本涉及矿产、林业、土地等资源保护与管理以及“整脏治乱”等内容,其实践特征有作为地方性知识的因地制宜性、作为手头库存知识的可操作性、与国家法的衔接性、违法制裁机构的专设性、对违约行为以经济制裁为主等.民族习惯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社区自治制度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可用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服饰是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是民族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标志,也是民族之间相互识别的重要标识。本文以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卡多、碧约、豪尼、西摩洛、白宏、腊米、切弟、阿木、卡别9个自称和他称的哈尼族支系的服饰田野考察材料为基础,浅析哈尼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铜鼓以精美的纹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当地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和宗教意识,本文通过对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藏铜鼓纹饰的分析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中的地方性知识蕴含着有效利用和保护其所处自然生境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技能,在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平衡中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川、滇大小凉山是地质和气象灾害的易发区,凉山彝族人民通过对所处生境的自然物象及气候变化长期观测,总结形成了丰富的减防灾地方性知识,尔比即是其中之一;尔比反映了凉山彝族传统文化对于生存环境的历史体察,对于气候变化和灾害发生的经验认知,承载着凉山彝族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宇宙观和价值观;灵活、恰当地运用和推广尔比,将对提升社区减防灾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村寨旅游是贵州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它给当地社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在对贵州民族村寨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如缺乏科学规划、品牌意识不强、旅游产品不能充分彰显民族文化内涵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省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业的稳健发展.为此,本文以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切入点,从旅游者的心理、民族文化村寨旅游产品、民俗旅游商品、旅游管理与经营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措施和发展对策,以实现贵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高度和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服饰手工艺是民族文化主要内容之一,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衍生性.本文以云南特色民族手工艺为依托开展活态传承服饰教学改革,先从手工艺及传承相关概念、背景入手,论述传承教学可行性.再次,以“活态”价值观为引导,从传承教学形式、目标及内容上进行改革阐述,对有效开展传承教学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