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特有词汇是在标准语中找不到适当的词与之对应,并在某一方言中特有的词汇。作为现代维吾尔语三大方言之一的和田方言中也有许多特有词汇。本文从方言学和文化语言学角度,对和田方言特有词汇的意义、来原、结构形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和田方言特有词汇的文化含义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墨玉土语维吾尔语和田方言中具有特色的土语之一。本文以笔者家乡和田墨玉县长期的语言调查和收集的语言资料为基础,方言学和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墨玉土语特有的词汇和特点以及中心方言与墨玉土语特有词汇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赤峰汉语方言中,大部分保留了晋、冀、鲁、豫、京及东北等地的方言词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少数民族、特别是蒙古族语言、满族语言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融合渗透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方言词汇;从赤峰汉语方言词汇的成因、来源我们不难看出,汉、蒙古、满等多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相互之间语言在不断地渗透、融合,不仅丰富了赤峰汉语方言词汇,也使得赤峰汉语方言词汇呈现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进而彰显出汉、蒙古、满等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4.
美国苗族“Hmoob”人,仍然保存着自己的语言. “Hmoob”人的语言属于苗语西部方言的一种次方言,其中某些词汇可能源于古代汉语.“Hmoob”人现今仍然在使用的几个词汇如“Hmoob”“Mab”和“Suav”能够清晰地反映出“Hmoob”人群体的自我认同与族群分野建构的历史过程.在建构自我认同与族群分野系统的过程中, “Hmoob”人的族际关系观念受到其历史迁徙过程与华夏民族观的影响,但文化自觉因素在其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Mab”一词与其衍生词汇在美国“Hmoob”人群体的当代自我认同与族际分野中仍然存在,但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方言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具有地域特色风味的简短诗歌。重庆方言儿歌作为民间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浓郁的巴渝文化特色,其内容平白晓畅、戏谑幽默,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又不失韵律,且善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表达形象生动。本文以重庆方言儿歌的语言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方面的特点,并概括了重庆方言儿歌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6.
湖南维吾尔族在辗转迁徙和长期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地转用了当地汉语方言。汉化的日常生活词汇、宗教词汇以及富有宗教文化色彩的经名不仅更好地适应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保持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传承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实际上,中国许多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长期交往都存在着类似的发展趋势,即民族语言的汉化不仅是语言调试的表现,也是维系民族认同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康方言较之于安多和卫藏的方言,分布地域广,内部又分多个土语群.康区地理上的分散格局和经济形式二元(农耕与游牧)化等多个外部因素对母语继承和方言接触所带来的各种影响,最终促成了多个土语群格局的康方言.康方言主要分3个土语群(也有四分法),这3个土语群又称为康方言的三大次方言,即北路次方言、南路次方言、牧区次方言.划分这些次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差别;其次是词汇差别,语法基本一致.昌都话属于北路次方言①,在北路次方言沿西线土语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昌都话元音变迁的研究,能为了解和认识康方言元音变迁的一般规律提供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中亚东干书面语言和伊犁地区回民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并结合此区域民间文学的传播内容,以及回民跨境迁徙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这两种语言的历史密切联系和区别。对中亚东干语言的基础方言问题、国内研究东干语言的切入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作为区域文化的载体,方言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历史印记与精神面貌.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13种少数民族语言及6种汉语方言,方言资源得天独厚.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视、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的发展,广西的语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一部分使用人口较少的方言已经濒危.本文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的条件入手,对广西方言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对广西方言今后的发展进行研究.从而提高人们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方言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加大对方言的保护力度,以促进广西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谓词是语言中常用的基本词汇,广西沿海汉语方言亲属称谓词有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历史传承性,同时自身也产生了变异。周边方言或外族语言的接触影响,移民的不同背景及特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也使其语法、词汇系统表现出了多语成分的叠合共存现象。该地区的亲属称谓词饶有特色,加强调查研究,有利于汉语方言语言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探讨和揭示。  相似文献   

11.
三种壮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壮族方言众多,差异明显,南北方言之间仅约有60%的词汇同源。由于公认的标准语尚未形成,方言交际困难时只能借助汉语,古代壮文、简化壮文和拼音壮文同时并存,各有千秋,壮族的文化心理因之而异。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制约壮文的规范和推行。本文根据壮语特殊的现状,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教育学等角度对三种壮文进行比较,揭示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改进拼音壮文推广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日本学术界对我国甘青地区土族语言文化的研究情况。他们主要研究了土族语言的不同方言,土族格赛尔及其词汇,正字法;土族语言能够维持的社会原因;民间故事类型,民族服饰等。  相似文献   

13.
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是语言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过程.两者均是语言的变体,在人们的交际中,它们是传递信息、承栽文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其存在和发展问题上,方言和民族共同语言的关系是辨证的,而不是对立的.更不是所谓的方言"干扰”和"污染”民族共同语言.它们既可并存,也可兼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方言是民族文化多样化的象征,是优秀文化的栽体,它不断地丰富民族共同语;而民族共同语则促进方言不断地规范化,使它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方言的规范化程度越高,其民族或社会的统一性就越高.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民族文化繁荣,而且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  相似文献   

14.
词汇研究是语言研究的重要领域。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词义是一种可靠且富有成效的路径。一般的比较结果显示,壮语北部方言与布依语接近,而南部方言则与傣语、泰语等接近。核心词汇的一致性越大,说明用来比较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就越密切。核心词汇的词义有整齐的对应,则两种语言在许多领域会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共性。语言发展的进程不一样,其语音面貌和词义也许会有所改变。假如在比较研究之际有意识地用历史眼光来进行观察,会发现其中蕴涵着许多有价值的语音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5.
人们掌握语言或方言的多少,往往决定于他们的社会经历、活动范围和文化程度,这种情况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很普遍。而海南三亚回族的多语现象则有所不同。除他们所掌握的语言或方言比周围其他民族更多一些而且是群体性的这一特点外,他们掌握语种的多少并不受性别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年龄的差别。这更是三亚回族所特有的。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材料,从居住环境、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壮族地区双语制为主要考察对象,提供新的材料,并从新的角度进行探讨.结论要点是一是壮族地区双语现象的量化分析结果;二是双语制给壮语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三是双语制给汉语有关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四是双语制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语文政策.  相似文献   

17.
凤凰汉语方言夹杂个别土家语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在一些土家族语言研究的专著和《凤凰县志》中都有相关记载和论述.文章主要考察凤凰汉语方言词汇系统中土家族语词借入的情况,分别从"全借""半借""变换语音"三个角度来分析土家语借进凤凰方言的方式及特点,讨论其借入后词义扩大与缩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语源学方法、通过汉文词汇古音义与藏语安多方言中保留的古音义之比较 ,对汉文中狗等字的本义进行释说  相似文献   

19.
辽宁方言是辽宁地区生动的地域文化载体,是辽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增强辽宁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辽宁方言的概况与生存现状出发,概述了保护与传承辽宁方言的意义和价值,并探析了辽宁方言保护与传承面临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保护与传承辽宁方言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实现辽宁方言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东北方言在历史文化涌流中逐渐形成,是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东北方言所折射出的艺术魅力深入人心,构建东北方言品牌无疑要从历史长河的演变、发展以及成长组织,从而形成自身特色的品牌。方言的品牌构建让人们通过品牌建立对方言传播性认知,通过品牌整体视觉化呈现给受众,从而达到短时间内被大众有认同感,形成独一无二的东北方言品牌,实现对方言文化的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