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人们对杜十娘的评价,只看到了她的正面,认为她是个非常纯洁,志气又高,聪明机敏的女性,因之将她的悲剧完全归咎于外在因素。而但从另外的角度看,杜十娘并非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她是一个老于世故,心机深沉的人。  相似文献   

2.
张雪 《民族学刊》2021,12(9):101-105, 125
传统藏戏通过悲剧性情境、悲剧意味浓烈的情节,甚至不乏通过制造矛盾冲突与推动剧情发展的各种斗争手段,营造藏戏的悲剧情境。然而由于宗教观念的影响以及独特的创作方式,传统藏戏的悲剧性却遭到不同程度的消解。传统藏戏的故事编织方式、人物佛性化的性格特征、戏剧结局方式、因过于强调故事性而忽略了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这些都对悲剧性情境的有所消解。不同于西方戏剧中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传统藏戏是一种具有东方佛教底蕴的超越性悲剧。佛教开阔的生命观念及克己修忍等伦理规范,使藏戏人物以一种超脱的心境面对一切苦难和悲剧性困境。如果说西方式悲剧的抗争精神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命运之间的抗争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语境中,那么传统藏戏则突出的是人与苦难本身的精神上抗争的藏传佛教底蕴。人物直面无尽苦难和悲剧性困境的抗争精神,使传统藏戏形成为一种独具佛教特色的超越性悲剧,同样能唤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人物塑造、矛盾冲突设置和读者观感上的不同特点分析,探讨同为复仇主题的两大悲剧,其内在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嘹歌》是壮族歌谣的经典之作,它具有音乐艺术和诗歌艺术的双重特性,又是二者的统一体。千百年来,《嘹歌》一直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这与其所具有的形式美、内涵美、意境美、韵律美、悲剧美及社会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嘹歌》的美学价值及美学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雷雨》作为我国伟大戏剧家曹禺的代表剧目,其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三一律"的锁闭式结构以及其针砭时弊且深入骨髓的思想着实令人钦佩.从序曲中教堂场景的静谧安详作为引子,引出十年前同一个地方发生的一个悲剧故事.在这个锁闭式的十年前的悲剧故事里又以鲁妈的回忆引出再往前的故事.这种环环相扣的锁闭式结构着实精彩.该剧本以一个家庭的悲剧作为时代和社会的缩影,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和旧陈腐制度的抨击和谴责,也以一种畸形龌龊的家庭关系来影射在旧制度下的社会关系的畸形和变态.这也是该剧本之所以成为我国经典剧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2012,(7):2
在本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贵州省精心准备的两台节目——大型民族舞剧《天蝉地傩》以及田野民间歌舞集《原色》,为首都的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听觉饕譬。《天蝉地傩》以其风格化的舞蹈语言、扣人心弦的音乐制作、绮丽变幻的舞台设计及别具一格的服装道具,展现了一个来自大山的爱情悲剧故事,浓郁的民风和曲折的故事深深震撼了观众。《原色》以  相似文献   

7.
岳音 《中国民族》2012,(Z1):140-141
电影《刘三姐》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千百年来,刘三姐逐渐由一个聪明机智的歌手演化为歌仙、歌圣,带有某些神秘色彩,成为中国老百姓追求自由、民主、爱情、幸福的理想化身。影片在表现人物方面非常注意以情感人,体现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青春畅销小说《怦然心动》讲述了一段初恋故事,同时它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态度转变通过小说中的一棵无花果树被凸显出来.树所体现的强大生命力作为重要的象征符号,展示出了男、女主角的坚持和勇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和《赵氏孤儿》在人物塑造、矛盾冲突设置和读者观感上的不同特点分析,探讨同为复仇主题的两大悲剧,其内在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清代古木雕格扇门《朱文公家训》以朱子治家格言为主题,配以《二十四孝图》《八仙人物故事》和《吉祥神兽》等内容,制作精美,雕琢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文章从基本概况、教育意义、艺术特征等方面探析古木雕格扇门《朱文公家训》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故乡,也是天鹅处女故事最丰富的国家。远在3世纪的晋代,干宝《搜神记》中就有完整的《毛衣女》故事,记载豫章新喻县男子,遇鸟变天女沐浴,盗其羽衣,逼女与己结婚,婚后生子若干。后女得羽衣,衣而飞去,给人间留下小小的悲剧。这种优美的故事,遍及世界各地,而以中国的记录为最早,也以中国的为最丰富。在汪玢玲教授《天鹅处女故事研究概观》(《民间文学论坛》1983年1期)一文中,就中国此类故事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间叙事诗的概念,众说纷纭。在这里,通俗地讲,就是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故事歌”或“故事诗”,诗体、情节、人物是它的三大要素。从时间上看,我国民间叙事诗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中的“国风”。就题材、主题而言,作品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刺政诗,表现为怨战、反徭役、抗暴政,即对统治者种种恶行进行揭露、控诉和鞭鞑;一类是婚恋诗,有的写幽期密会、相约春游、互赠礼物,有的写恋情受阻、爱而不得,有的写妻子被弃遭辱,等等。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作当推《邶风·谷风》和《卫风·氓》。…  相似文献   

13.
在《荷马史诗》和《格萨尔王传》中,都有两重声音对峙交织在整个文本里,有创作者和人物的对话,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碰撞对话,也有人物自身的矛盾对话,正是这些对话推进了故事的发展,把最终的态势引向了寻求史诗的共同模式: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尝试无数痛苦的征程,最终实现心灵或现实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爱情悲剧为主线,生动地展现了美国一战后的社会面貌,对当时的社会进行批判和揭露。细读故事,除盖茨比的爱情悲剧外,一个更深层的悲剧逐渐浮现,即盖茨比、威尔逊和威尔逊太太共同的悲剧——社会阶层是他们无法逾越的障碍。文章从空间占有、情感精神掠夺和生死较量三个方面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成因之一——无法逾越的社会地位进行论证,以期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同时又从中得到关于人与梦想关系的启发。"在物质梦想实现后,究竟应该如何对待人的精神梦想,它应该包含什么样的原则?"[1]  相似文献   

15.
对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究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剧本文本,分析莎士比亚对人物形象以及他们在对白中的言辞和表演的描写,来推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研究人物形象对剧情发展的推动和发展的影响,分析人物形象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不断变化的丰富情感和矛盾心理。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读《哈姆雷特》中的人物形象,深入探究莎士比亚在悲剧中所揭示的人性、道德和命运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小说《莺莺传》是西厢故事的源头,《董西厢》是西厢故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环节。文化的变迁是《董西厢》情节和人物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董西厢》创作于女真统治的金代,这是一个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发生冲突与融合的特殊时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部作品分别带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文学纪录、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与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正如黑格尔所论:“史诗是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它所反映的是本民族的伟大人物。他们代表全民族的整体,他们虽然是个别的人,却有着普遍性,是民族精灵的体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214页)。  相似文献   

18.
纵观左琴科二三十年代的中短篇小说,我们发现,作者始终站在幕后,而在前台叙述故事和发表见解都是作者塑造的讲故事人,不论在幽默讽刺短篇小说中还是在带有感伤情调的中篇小说中,左琴科的讲故事人都极大限度地取得了与故事中人物相同或相近的社会地位,与故事中人物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和言谈举止,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短篇小说中,左琴科模仿的是小市民,让小市民作家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在中篇小说中则模仿小知识分子作家,这种创作方法很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整个周代时期礼乐文明的花朵,是华夏先民真纯而清亮的第一声歌唱.无诗不美,无情不歌,《诗经·国风》篇以其独有的美濡养了历代读者的心灵,美是它的另一个名字.本文将从原初、自然及文辞三个方面对《诗经·国风》之美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20.
作者柯林斯选择了八位叙述者轮流讲述故事,并希望他创造的人物既性格丰满,又能承担一定的叙事功能.但是,这种良好的初衷在作品中却体现得良莠不齐.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点:其一,有些人物在情节中发挥了作用,但是作为人物本身来说则显得不可信或脸谱化;第二,有些人物本身较为生动,但是在情节功能方面的作用却比较单一零散;第三,<白衣女人>并未完全发挥出变更叙述者能够获得的叙述优势,而改变叙述者也并不完全适合于侦探小说这一文学类剐,柯林斯选择的叙述方式有悖于他追求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