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维吾尔语谚语不仅是维吾尔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根植于维吾尔社会土壤和源远流长的西域文明沃土的智慧花朵.因此,对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更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研究.本文试通过部分含有动物意象的维吾尔语谚语的汉维翻译对照与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语谚语不仅是维吾尔语言艺术的结晶,也是根植于维吾尔社会土壤和源远流长的西域文明沃土的智慧花朵。因此,对维吾尔语谚语的研究,更是对民族文化精髓的研究。本文试通过部分含有动物意象的维吾尔语谚语的汉维翻译对照与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3.
否定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在人类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否定形式。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存在否定形式,其表现形式也都主要是否定句。本文将对汉语的否定词"不""没有"与维吾尔语的否定词jaq(不)和joq(没有)所关联的否定句进行对比分析,对汉维双重否定句"不…不"和"没有…不…"进行了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4.
语言经济性原则是语言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变革性语言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将语言经济性原则运用在汉维翻译中,能更方便高效的促进交流.本文旨在分析语言经济性原则在汉维翻译中的运用,找出其存在的特点.为使其特点分析的更为透彻,本文仅从句子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人称代词中的三身代词为分析对象,主要考察三身代词在开封方言的使用及其自带领属标记情况,试图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寻找相关规律。在搜集、整理语料后笔者认为,开封方言的人称代词形式单一,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相关形式在主宾语位置上的句法功能分别成互补分布状态,第三人称代词使用则较为自由,但三身代词在领属结构中存在自带领属标记的情况,即通常不需领属标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汉维翻译理论体系角度出发,对《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小说(第1—7章)中汉语介词出现情况进行分类,并和维语中对应介词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新闻翻译中某些惯用词句简练而有力地传递了新闻内容,汉维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因此,在翻译时,需要不断转换汉维两种思维模式,克服两种语言结构以及表达方式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译者掌握基本新闻翻译原则及技巧,灵活巧妙地运用新闻翻译技巧及策略,以适当增加新闻的生动性和耐读性.  相似文献   

8.
汉维两个民族由于文化渊源不同导致民族语言表达有较多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通常会在地域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方面在特定的词汇中体现出不同的表达。立足于汉维语独有的文化特点,从汉维文化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地域、习俗、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异同对两种语言文化作探讨,可以为汉维双语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美的小说文本"。它向读者展示了湖南古香古色的小镇中的和谐生活状态,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而文化负载词则一直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得到相当多的学者关注,但大多为英译本研究。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根据"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翻译方法为切入点,研究维译本《边城》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译者是否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在语言、文化、交际上最大程度的相似,从而为提高汉维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理论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维民族文化上的交流与交融。  相似文献   

10.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的转换。比喻是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一个民族的比喻往往可以折射出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心理与价值取向,所以对比喻句的翻译成为翻译的难点。本文从汉维文化差异的角度探讨比喻句的文化特点,分析汉维比喻句在互译过程中如何恰当地处理两种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维吾尔语与汉语翻译的关系入手,针对当前维吾尔语中汉族人名的新生特点制定了维吾尔语字母与汉语拼音的映射关系表,并对维吾尔语中汉族人名翻译出现的疑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意在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我国汉族人民与维吾尔族人民的交往、交流、交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抒发乡土气息的中篇小说,被译成多种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价值。翻译学发展至今,交叉学科已成为潮流,生态翻译学也同样给翻译理论注入了新的生命与力量。然而,学者们大多运用生态翻译学来对英译本《边城》进行研究,本文则选取《边城》的维译本,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中的"三维转换"为基点,解析维译本《边城》中的再现,且重点从词汇、句法以及修辞层面去分析研究。从一个新的视角对维译本《边城》进行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借生态翻译学理论打开汉维翻译研究的新视野,对更好地传播汉维文化具有积极意义,也对汉维互译文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社会历史变迁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与人沟通联系的重要交际工具,长期以来,它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与国之间的互助、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好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而词汇作为语言结构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地位不言而喻.维吾尔族对偶词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借鉴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已学的维吾尔语知识,从多个方面浅析维吾尔语对偶词.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社会历史变迁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与人沟通联系的重要交际工具,长期以来,它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与国之间的互助、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友好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而词汇作为语言结构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地位不言而喻。维吾尔族对偶词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将借鉴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已学的维吾尔语知识,从多个方面浅析维吾尔语对偶词。  相似文献   

15.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一笔,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四大名著维译本中运用了大量具有丰富语义内涵的歇后语。本文主要通过对汉语四大名著中歇后语维吾尔语问题的分析,对比出汉语、维吾尔语歇后语存在的语义差异并归纳四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的音节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的异同。本文的研究,首先是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对比,主要由四个部分支撑下来:第一,维吾尔语音节组成与特点;第二,西班牙语音节组成与特点;第三,部分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对比;第四,基于音节对比的分析结论。研究结果表明:1.维吾尔语有八个元音,西班牙语有五个元音,而西班牙语中的五个元音在维吾尔语中都有。西班牙语在拉丁美洲没有舌尖元音。2.西班牙语中可以有二合元音与三合元音,维吾尔语音节则没有。3.维吾尔语和西班牙语有18个相同辅音,维吾尔语中的6个辅音在西班牙语中则没有,西班牙语中的14个辅音在维吾尔语中没有。相对维吾尔语来说,西班牙语中有较多的浊辅音。4.维吾尔语和西班牙语音节中不能没有元音,辅音不能单独构成音节。西班牙语中有流化现象,维吾尔语中则不发生流化现象。5.西班牙语没有摩擦音与非摩擦音,维吾尔语则没有牙齿摩擦音、腭鼻音、卷舌鼻音"?"、卷舌边音"?"。6.维吾尔语和西班牙语都有元辅音组合,西班牙语的元辅音组合则很少。本文通过现代维吾尔语与西班牙语音节比较,根据两种语言音节上的异同点,提出两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一是讲解音节知识;二是根据音节知识讲解具体的语言教学技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目的论的视角对维文版《穆斯林的葬礼》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探究,发现本书主要运用了以意译、直译为主的翻译方法。我们认为,译文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可以不完全忠实于原文,翻译目的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具有制约作用,目的论对汉维文学作品翻译有着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突厥语言中确定过去时由确定过去时标志及领属人称后缀构成。突厥语言研究学者对确定过去时标志与领属人称后缀之间的区分尚有分歧。因此,本文从语法层面来论述-t/-d为确定过去时标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突厥语言中确定过去时由确定过去时标志及领属人称后缀构成。突厥语言研究学者对确定过去时标志与领属人称后缀之间的区分尚有分歧。因此,本文从语法层面来论述-t/-d为确定过去时标志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李沛君 《中国民族博览》2020,(1):105-106,121
维吾尔语口语音素脱落是值得研究的语音问题之一。语言的语音变化主要体现在口语上,口语是语言存在的基本形式。本文通过讨论研究维吾尔语口语音素脱落相关问题,综合前贤观点,发现和谐规则、经济省力原则、外族语言影响都是导致口语音素脱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