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直辖,给了重庆新的目标,新的动力,新的眼界,新的胸怀,新的气魄。百事待兴,抓手何在?市委响亮地提出“振兴重庆,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市委书记贺国强进一步将“重庆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进重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解决的“三篇大文章”之一。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培养领导干部的主阵地重庆市各级党校身上。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促进重庆科学发展,重庆市委作出“五个重庆”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重庆。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提出“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率达到35%,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重庆“十二五”规划建议稿再次提出“建设‘森林重庆’。  相似文献   

3.
一、新重庆的发展要以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 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有着重大而直接的指导意义,对新设立的重庆直辖市的发展更有着特殊的指导意义,是新重庆发展战略最直接的理论指导与方法论依据。 简而言之,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主要有以下观点。 1.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所有问题的关  相似文献   

4.
卢作孚是一位乡村现代化的探索者和实干家。在重庆北碚地区,进行了中国西部地区乡村现代化的成功尝试,开创了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北碚现象”。对经济、文化、环境和人的重视,是卢作孚乡村现代化最鲜明的特色。他关于建设“生产的、文化的、游览的区域”的理想与规划;以治理社会秩序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开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公共建设的乡村现代化模式;以及以人为本,延揽和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用人方略.是北碚乡村现代化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论卢作孚“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卢作孚在重庆北碚进行的乡村建设运动 ,是民国时期中国众多乡村建设实验中极少数获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交通建设为先行 ,以乡村城市化为带动 ,以文化教育为重点的“乡村现代化”建设模式 ,使北碚能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 ,从一个穷僻山乡建设成为被誉为“中国现代化缩影”的美丽城市。这种建设模式 ,正是他“国家现代化”、“乡村现代化”思想与实践的体现 ,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西部大开发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重庆城市现代化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一五"时期、三线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如果说"一五"时期的恢复性发展奠定了重庆现代工业的基础和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基础,改革开放时期是重庆城市现代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的话,那么,三线建设时期则促成了重庆现代工业体系和现代卫星城镇体系的形成。三线建设对于促进重庆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特定时期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局限性和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三线建设时期,重庆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也留下了许多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2010年,是重庆市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控制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存环境,保护市民身体健康,是重庆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且三峡库区85%在重庆所辖范围,重庆市又位于三峡水库库尾,这种大型工业城市坐落在超大  相似文献   

8.
八届五次全国人大通过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翻开了重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站在世纪之交的新起点上,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把新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以昂扬的步伐迈向21世纪辉煌,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一) 新重庆肩负着三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9.
李源潮提出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目标。吉炳轩同志在省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这一发展目标。韩学键同志在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在明确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基础上,指出了具体的实施对策。本文探讨了大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理论依据、意义与价值,立足大庆实际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胡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会上指出了重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三大定位和一大目标:"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怎样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担负起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医疗中心的历史使命,带动长江上游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加速发展?这是一个关系重庆和长江上游人民福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全国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机衔接了第二步战略部署和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不断推进第二次现代化,为最终实现我国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庆是市委八届二次全会的主题。本文从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庆的重要意义入手,为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国际化大庆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重庆社科文汇》2000,(1):46-48
1998年10月22日为提高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提高重庆市干部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决定从党费中拨出85万元特别资助市委党校建设电子网络阅览室。这个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我校校园网一期工程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而进入到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作为现代化水平较低的省份,河南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必须瞄准世界现代化的前沿水平,实现发展模式的战略转移;必须坚持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一起抓,把人力知识化、新型工业化、乡村城镇化和政治民主化作为重点,走出新型的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化研究出现了三次浪潮,即现代化研究、后现代化研究和新现代化研究,形成了众多学术流派和理论。其中,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后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反思性现代化理论、多元现代性理论、全球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和综合现代化理论等,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本文简要介绍现代化研究的十种理论,其中,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和综合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生态现代化理论、全球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和综合现代化理论等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生态化的第二次现代化趋势。中国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现代化还没有完成,又面临着第二次现代化的挑战,因而必须选择“综合现代化”的道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战略,已经超越了传统现代化的模式,在对第二次现代化的主动适应中体现了新的时代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7.
要解决重庆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关键在于着力推进重庆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进程,而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又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的核心,是改善农村落后面貌的重要举措。因此加快土地流转以此引导农村土地集中、兼并成为解决当前重庆大城市带动大农村的重要战略。本文在分析了重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的同时,针对目前流转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三十个年头,1983年创办的《重庆社会科学》已走过25个春秋。伫立2008年新的起点,《重庆社会科学》孜孜以求在内容、形式、风格上更大的发展,于读者更相宜、更有益。我们尤其注重内容的分量,"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唯其如此,《重庆社会科学》所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才能有助于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这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应是一个生态性的平衡发展过程。在以生态性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中,追求现代化的生态性已成为一种历史趋势。因此,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从内在要求还是时代趋势看,都应走一条复合型的生态平衡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雄伟步伐,伴随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巨大进步和繁荣发展,重庆市社会科学界的综合性理论刊物--《重庆社会科学》,已光荣地走过了二十个春秋。二十年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