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格拉底在最后的日子里的三篇对话 ,透视出苏格拉底之死的价值论意蕴。苏格拉底以死之大限来揭示出生命的意义 ,他试图告诉我们什么是有价值的 ,以及我们应当如何行为 ,而这两者在他那里是微妙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
从苏格拉底之死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富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他追求智慧和道德的善,为人们构建了理性主义道德价值体系。然而,他本人却受到"不敬城邦诸神而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的指控,并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希腊社会世俗伦理和主体道德两种精神力量及正义的冲突。从苏格拉底的死可以反观伦理和道德的辩证关系及其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苏格拉底之死到哲学乌托邦之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格拉底以他的死为他自己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终极关怀 ,也为以后的哲学与宗教埋下了一粒更为迷人的、难以言说的乌托邦梦想的种子。他通过自身走向死亡这一过程 ,对作为人类美好家园的乌托邦 ,作出了最真诚和最经典、最不可模仿、最具创造力的表露、言说。没有苏格拉底死亡火焰的烘托 ,就不会有柏拉图理想国的生成 ,苏格拉底正是以自己的死 ,敲响了人类个体试图超越有限生命而到达永恒世界的钟声 ,这钟声时时伴随哲学发展的脚步并与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息息相联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一首我不大喜欢的所谓哲理诗。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尊严,人格没有高下之别:在以人为本的观念底下,谁人虽活实死了呢?人道主义画家黄永玉在《罐斋杂记》里画了一幅小老鼠图,题曰:“我丑,但我妈喜欢。”那真正是意  相似文献   

5.
尽管生于昌隆的雅典城邦民主,苏格拉底却终因反对民主而遭诬诉,被雅典法庭处死。苏格拉底之所以慨然赴死,是因他毕生所坚持的伦理观所致。苏格拉底的伦理观核心,乃是对善理念的坚持,因此这就引申出了他的政治伦理观与个人伦理观,而出于对城邦民主弊端的警觉与对德性的追求,此两者亦高度统一于“善”的核心,即是:城邦之善与灵魂之善。  相似文献   

6.
生机盎然的宪法--任东来等《美国宪政历程》读书一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这是一首我不大喜欢的所谓哲理诗.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其尊严,人格没有高下之别:在以人为本的观念底下,谁人虽活实死了呢?人道主义画家黄永玉在<罐斋杂记>里画了一幅小老鼠图,题曰:"我丑,但我妈喜欢."那真正是意味深长呢.  相似文献   

7.
任贺贺 《理论界》2022,(6):91-97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艺术的苏格拉底”是否可能的疑问,这实际上关涉感性与理性能否在个人身上进行统一的问题。苏格拉底的哲人身份意味着一种严格的理性,“艺术”则彰显着个人的创造力和非理性倾向。作为作者,《理想国》中的苏格拉底一方面凸显着他的城邦创制,另一方面又以“驱逐诗人”为噱头创制诗之规则。苏格拉底通过厄洛斯神话表露出他作为诗人及作者神秘而感性的一面。“艺术的苏格拉底”确有可能,它的实现将为现代人探寻丰满的德性生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谢裕安 《学术论坛》2008,31(3):28-31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将道德建立在理性知识基础上的西方思想家.他为"德性即知识"的道德原则而不懈努力并为之受难.他的死亡成为一次意味无穷的哲学事件.苏格拉底通过自己的悲剧使理性成了西方人生活的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9.
<正>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在古希腊哲学发展方向的转变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他关于主体思维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观点,很值得我们重视。(一) 苏格拉底在使古希腊哲学的研究从自然转向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西方哲学史表明,早期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以后逐渐深入,由外向内,转向自我,转向人本身。苏格拉底的思想涉及社会领域较为广泛的内容,其中他最为关注的是对主体思维和社会伦理的研究。在古希腊哲学发展中,他的思想体现了哲学发展的新方向。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移入城邦之中,使之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10.
朱振宇 《中国学术》2001,3(3):256-260
汉娜&#183;阿伦特在其《哲学与政治》一文中表达了如下思想:苏格拉底之死在政治与哲学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弥合的鸿沟。面对海德格尔的纳粹牵连,阿伦特同样诉诸哲学家面对政治生活的脆弱。被愤怒的雅典人以公意处死的苏格拉底,与登上弗莱堡大学校长宝座的海德格尔,证明着同一件事——在哲学与政治的对抗中,哲学永远是失败的一方。  相似文献   

11.
张玉平  牛磊 《齐鲁学刊》2006,4(6):152-154
行政发展是衡量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和政治文明与否的重要参照系。在政治系统内,政府职能的转变构成了行政发展的直接推动力。中国行政发展的路径选择,要在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的背景下,逐步推进行政管理理念的服务化、手段的信息化、过程的法制化以及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遏制党内腐败要从健全政治制度入手.本文从加强权力互相制约和监督、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等角度,阐明其对增强党的反腐能力的影响,指明把权力监督纳入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80年代初我国催生乡村城市化道路以来 ,学术界对“乡村城市化”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定义。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我国“乡村城市化”的众多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 ,这对正确认识、辩证理解和深化推进我国的乡村城市化道路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燕斌 《兰州学刊》2006,(12):108-110
“礼”是古人取法天地而创设的一套理想的人间秩序,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和谐精神的追求。礼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构成了中国传统法律的一个基本特征。因而,我们对礼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是源于传统网络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MOOC用户的准确建模是实现个性化MOOC教学平台的核心技术之一,本文探讨了MOOC用户模型的内涵,建模要求,重点讨论了贝叶斯网络技术在用户建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詹明安  刘晨雨 《学术探索》2004,(12):112-115
高校扩招在拉动内需、缓解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几年后却造成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问题。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矛盾的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短期和长期措施提供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双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75-76,88
本文试从《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的反语讽刺来分析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及在深化犯罪主题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敬煊  屠静芬 《江汉论坛》2001,60(12):79-81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个新提法。既然为新学科,自然有诸多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研究和说明。从研究对象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以基本文化概念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向世界及其历史;从研究目的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话语的正本清源和话语权的拨乱反正,在逐步确立起传统文化方法论原则的同时,为传统文化研究确立起社会历史本体论;从名称含义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探究历史的文化意蕴和文化的历史源头;从思想资源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悠长而丰厚,它包括历史线索、个案范例和核心人物三个方面;从研究方法上说,历史文化语义学是历史和逻辑的有机统一。这些,构成了历史文化语义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要判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精神的关系。从历史大时代与小时代、时代精神与时代主题的关系来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逐步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现时代精神,作为这一时代精神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过时;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内容来看,大科学、大实践也是现时代精神,它们的形成和出现既深刻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内在地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催生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特点来看,全球化同样也是现时代精神,它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也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大力强化人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