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贾德上台后,伊朗在核问题上态度强硬,但又注意讲求策略,避免矛盾彻底激化,其真实意图是促使美国进行直接谈判,从根源上解决核问题。伊拉克战争后内外交困的现实处境是伊朗寻求伊美关系缓和的根本原因。在伊朗已经愿意有条件妥协的情况下,不排除美伊关系缓和的可能。如果美国在关键问题上不做让步,伊美将会走向军事冲突,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空中打击将是美国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2013年鲁哈尼是在保守派内贾德执政八年后的内外交困中当选总统的。他上任后面临着两大政治任务:一是改善由于长期国际制裁而愈发艰难的经济形势;二是缓解由于激进外交而被层层加码的国际制裁。他一边采取措施解决国内燃眉之急,一边致力于通过核谈判撬动了伊朗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通过缓和伊美关系带动伊朗对外关系的全面改善,国内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一时大为改观。由于伊美关系的结构性障碍并未消除,加之伊朗在地区外交中积极进取,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核协议、重启对伊制裁并进行"极限施压",致使伊朗国内经济形势和民生状况再一次急剧恶化。但是,鲁哈尼政府并未宣布重启核计划,而是联合欧盟和中俄两国尽量维护核协议,大力加强与中俄欧和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这种有理有节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美国失信行为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4.
鲁哈尼上台后采取了温和的外交政策,伊朗核问题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核问题上,鲁哈尼主张谈判,提倡中东地区无核化,但坚持维护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而且谈判的底线是维护伊朗伊斯兰政治体制。鲁哈尼政府的核政策虽然给伊朗核问题的全面解决带来了希望,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尽管目前国际社会达成了全面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框架协议,但有关各方在如何限制伊朗发展核计划和如何松绑对伊朗的制裁上仍然存在争议。要彻底解决伊朗核问题,需要在深层次上解决伊朗与美国以及西方国家之间的信任问题,而信任的建立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考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6年3月伊朗核问题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给联合国,伊朗核危机愈演愈烈,美国和伊朗的冲突也随之升级,战争的威胁再次降临到伊朗人头上,伊朗的国家安全正处于危急之中。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后,伊朗国家安全环境一直比较恶劣,这更加重了伊朗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对伊朗而言,企图通过联合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对抗或制衡美国的策略不会有什么实质性成效,其自身的力量也不足以在战场上战胜美国。在如此严峻的情势下,伊朗的国家安全只能寄托于现政权在核问题上做出妥协,这也是目前伊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伊朗核问题的由来及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段时间以来,伊朗核问题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对此,本文将分析伊朗核问题的由来,以及透视美国对伊朗频频发难背后的真正动机,并对伊朗核问题的走势作出预测,即美国在近期内不会对伊朗采取军事手段.  相似文献   

7.
波斯文明内核,伊斯兰精神气质的伊朗,独特的政治地缘,丰富的油气等资源增强了伊朗外交的国际资本。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以后,如何处理伊朗问题,特别是伊朗核问题,成为对美国及欧洲盟国的重要考验。伊朗强硬派“平民总统”内贾德执掌政权,伊朗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充满变数,同时伊朗积极开展东方大国外交,对地区形势乃至大国关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美伊关系断交以来,美国认为伊朗对其国家安全、外交、经济以及盟国利益产生威胁。美国对伊朗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单边制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领域。制裁是美国对伊朗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基于美伊关系的变化和利益关系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美伊关系一直以来起伏不定的状况。美国对伊朗制裁多年,对伊朗的国内政治经济产生压力,但制裁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的制裁政策强行将第三国利益卷入其中,惩罚不遵守美国单边制裁的第三方国家的做法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东西方关系走向缓和,东西方关系缓和并不意味着德国问题的解决。德国问题中最为敏感的是柏林问题,美苏等大国都在此有重大利益。由于柏林地位的特殊性,为苏联以柏林问题向美国施压提供了绝佳的场所。而在美苏核对峙下,联邦德国谋求核武装以及美国对此的支持,则让赫鲁晓夫如坐针毡,感到有必要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10.
2001年“911”袭击发生后,华盛顿认为中东某些国家独裁专制的政治制度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于是高举“反恐”大旗,接连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并加大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核武器扩散的遏制.德黑兰对这两场战争分别做出部分配合支持和强烈反对的不同反应.高举反恐大旗的华盛顿对伊朗的核发展也疑虑重重,认为伊朗此举是对地区安全的挑战,基于此种认识,华盛顿在伊朗核问题上对德黑兰实施了强力遏制政策,这也使得美伊对抗加剧,“伊朗核危机”生成.不管是美国乔治·W·布什总统时期,还是奥巴马任职以来,美国伊朗对抗一直在延续,但是华盛顿已经越来越不倾向于以战争的方式推翻伊朗现政权.  相似文献   

11.
以色列建国后与伊朗的关系曲折反复。目前,两国关系因伊朗核计划进一步紧张甚至相互威胁。面对伊朗核问题对自身的安全挑战,以色列有经济制裁、军事打击和与伊朗“核共处”三种选择。以色列采取何种选择不仅对两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中东地区甚至世界将产生重要影响。就目前形势看,促使国际社会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是以色列的首要选择,但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以色列不得不做出与伊朗“核共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1,(12):47-47
国际原子能机构拟于11月9日发布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最新报告。据称,报告要出具伊朗研发核武器的“更多细节”。伊朗最高领导人哈梅内伊事先于7日警告说,国际原子能机构若沦为美国的工具,它就失去了仅剩的最后一点声誉,伊朗已经作好了反击侵略者的准备。不难看出,现在有关各方围绕着伊核问题的博弈,已经到了白热化甚至是濒临“摊牌”的地步。伊核问题之所以在沉寂了些许时日后再度急剧升温,与中东、北非局势的嬗变脱不了干系,至少从西方的逻辑上讲,埃及、利比亚等国完成政权更迭后,现在该轮到伊朗或是叙利亚了。  相似文献   

13.
海湾安全存在着国际、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的结构性安全困境。海湾安全历来是伊朗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当前伊朗核问题是伊朗试图自主获取核技术的行为与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发展意图不明确而产生的一种战略冲突。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强硬外交姿态恶化了其原本就不利的外交环境。伊朗核问题正成为导致海湾安全局势发生变化的重要导火索,其解决途径和最终出路将决定海湾安全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出现的伊朗核危机,使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恶化,“是否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似乎已成为两国关系的症结。但从美伊关系史可以看出,政府关系要比核武器重要得多。目前美国与伊朗对如何处理核危机分歧严重,其争论的实质仍然是核问题能给各自带来多少利益、能使各自获取多大的战略优势。作为主导方的美国,其咄咄逼人的态度除了有石油因素外,还有伊朗自身对美国地区战略和全球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伊朗不断地接近"核门槛",美国总统奥巴马将要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应对伊朗的核问题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奥巴马总统上台以来对伊朗采取的一系列外交动作表明新一届政府的外交团队将其对伊核问题的政策从布什政府的单纯大棒政策转向了大棒加胡萝卜政策,即以对话加联合遏制取代了遏制与打击。但是由于这一调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两国之间的冰冻与敌意,故不能真正改善伊核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东这个国际政治敏感的焦点地区,各种历史政治事件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各种国际力量在此地区的相互较量。对于伊朗核问题这个国际焦点事件来说,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伊朗在核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但由于矛盾的主要双方伊朗和美国的严重对立,伊朗核问题能否解决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解决仍然充满变数,前景不容乐观。伊朗核问题的发展与动向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伊朗核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也会在中东各国产生不可估量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7.
在中东这个国际政治敏感的焦点地区,各种历史政治事件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各种国际力量在此地区的相互较量。对于伊朗核问题这个国际焦点事件来说,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伊朗在核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但由于矛盾的主要双方伊朗和美国的严重对立,伊朗核问题能否解决以及何时以何种方式解决仍然充满变数,前景不容乐观。伊朗核问题的发展与动向将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伊朗核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式也会在中东各国产生不可估量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伊朗核问题产生之后,从欧盟三国到P5+1与伊朗的多边协商为各方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缓解了伊朗核问题导致的国际紧张局势。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多边协商具有地区和国际原因,并将影响未来协调伊朗核问题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巴西一直把发展核力量看作是提高国际威望和谋求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因而捍卫民用核发展权利的立场坚定不移。但美国指责巴西的核发展已突破民用的藩篱,有谋求核武化的危险。这种“核因素”已成为影响美巴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推进南美一体化进程和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等问题上,巴西离不开美国的支持,美国也不愿在自己的后院制造另一个伊朗。两国关系会在争吵与斗争中不断发展,但“核因素”的影响不会轻易消除。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与苏丹的关系自冷战结束以后就日趋紧张和恶化,美国以人权和恐怖主义等问题为由对苏丹进行制裁。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与苏丹考虑到各自的利益需要,开始主动改善与对方的关系,两国关系才逐渐缓和,然而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的出现又成为逐渐缓和的两国关系新的障碍。美国与苏丹如能从长远利益出发,消除分歧,解决好苏丹的南北关系、达尔富尔等问题,将有利于尽快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