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汉互译中误译的互文性分析及翻译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互译中,译者要充分了解原语及目的语国家的背景知识,才能全面完整地理解原文本的含义;同时,译者要在文化差异中,追踪互文性,寻找互文性标记,准确地解读和传译原文本中蕴舍的社会、文化信息,达到两种语言互文本之间深层次意义的对应,从而有效避免误译。因此,在英汉互译时,译者除了需要具备识别文本之间互文参照背后文化底蕴的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如:直译加注释、意译、等效替换、解释、音译加注释。  相似文献   

2.
互文性从克里斯蒂娃自1967年的首次提出至今40余年的时间里,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在我国学术界尤其是翻译研究领域,已经成为研究新热点并且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但是整体上看,互文性翻译研究还存在着重复性研究,理论创新欠缺深度和广度,与本土语境尤其是传统译学思想的理论结合不足等缺憾。本文拟从互文性理论的缘起和发展,国内互文性研究的现状,特别是互文性翻译研究的研究状况,这三个层次进行详细核实的回顾与综述,以期为其继续深入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互文性与翻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文性是整体性的大语境。互文本不仅指文学文本或文字文本,还可以是前人或后人的文学作品或传统,还泛指社会历史文本。互文性理论给翻译教学带来了许多启示:翻译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母语和外语水平,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两种语言互文本的表义匹配与协调的意识,培养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熟稔性,让学生重视两种语言转换中语篇形式互文本的相互适应,培养语境意识,翻译教材要提供足够的互文本,提倡并且培养译者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互文性为视角,将改编自《三只小猪》的图画书进行个案分析,旨在通过观念模式、阅读体验、文本运作三个层次的论述,透视当代儿童文学领域出现的后现代叙事文本,以此突破传统的文学认知框架,拓展儿童文学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5.
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与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的语料选择更有针对性,与大型权威平行语料库相比也有自己的特色,在翻译研究中有助于揭示和归纳双语转换中复杂而丰富的对应关系并探索其翻译规律,也可辅助完成一定的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6.
互文性概念作为重要的文本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方法论。本文从文本批评的角度 ,把互文性理论放在文学翻译中阅读和书写的框架下 ,通过梳理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讨论该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影响和界定。本文认为这种讨论有益于对文学翻译中的许多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互文性观点对朱生豪译莎士比亚选段进行个案分析 ,以探讨译者的决定是否受到互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冗余是语言的重要属性,在保证信息的有效传输、提高信息传输率、精确性诸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英汉冗余信息总体上可分为语法性冗余信息、语义性冗余信息和语用性冗余信息。但英汉基本句子结构不同,相同的冗余信息在句子中的分布也不同。在翻译英文本时,必须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对冗余信息进行必要的重新组合,有时需要增减冗余信息,方能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英汉习语在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举例说明了不同文化现象对习语翻译及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英汉习语的对比与双向翻译研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是利用隐喻认知研究英汉习语之异同及翻译还不曾有专题讨论.利用隐喻认知有利于对习语求本溯源从而深入分析掌握英汉习语的语源及语义,有利于把握英汉语习语之“形”“义”的辩证统一关系,有利于把握翻译的生成路径,更好地指导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0.
比较视域是比较诗学汇通性研究的主体,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构成了比较视域的基本内涵。文本之间互文性的客观存在使异质文化(如中西文化)诗学理论文本间互为交织、互为引义、互为转换的网络互渗层面得以成立,为比较视域融合(交集)的确立奠定了存在基础,从而为比较视域的拓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只有建立在互文关系之上,以融合的比较视域为本体的比较诗学研究才是真正学理意义上的互照互识的汇通性研究。  相似文献   

11.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双关语。双关语是使用音同义不同或同形异义词的一种修辞手段。双关语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词义双关两大类。双关语的主要修辞效果在于讽刺和幽默。翻译双关语的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和注释法等  相似文献   

12.
双关语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语的谐音或一词多义表达双重意义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的语言现象。在英汉双关语转换过程中,有时很难将原语言的各种意义都翻译成目标语,造成一定程度的意义损失或转移。英语中“pun”和汉语中的“双关”本身不完全对等,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都存在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3.
双关语的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语言、文化及表达习惯的差异,使双关语翻译难以兼顾其双重含义。"功能对等"理论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为双关语的翻译另辟蹊径。对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来说,译文只要能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广告效应,能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乎相同的感受就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双关语是最难翻译的修辞现象之一,英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对等翻译法将双关语译为相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建立在人类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双关语和部分结构双关语;变通对等法是通过创造双关语译为不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思想主题意义不大严肃的文字游戏类双关语。体现不同文化特色和语言特点的双关语有时也可以通过语音、语义或形式手段译为类双关语,还可以通过释义、加注等方法进行补偿。双关语的翻译还包括谐音法、省略法、移植法等。  相似文献   

15.
英汉双关可分为三类:透明型、半透明型和不透明型。通过对这三类双关理解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双关理解的初始阶段主要受等级显著度原则的支配,而双关理解的语境整合阶段主要受关联原则的制约。换言之,双关意义的激活取决于各个意义的显性程度,而双关意义的选择则受制于各个意义的语境关联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英汉对比研究翻译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功能可以将文本归纳为不同的文本类型,而不同的文本相应地反映出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拟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来分析英汉互译,旨在研究英汉互译中不同文本类型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模糊美是中国古诗语言的一大特点。翻译家在英译模糊的汉诗语言时甚感困难。本文分析了中外翻译名家英译中国古诗的不同译本,通过比较得出明确的结论:在英译模糊汉诗的时候.译语不能同样模糊。翻译家要尽力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并把正确传达原诗的意美放在第一位。诗歌英译的关键在于传达出原诗所要表达的真实内容。“知之”、“好之”和“乐之”是读者欣赏译文的三种:不同反映,也是翻译家不断追求使原文不断精益求精的三个标准。  相似文献   

18.
广告,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模式,是消费者了解商品的一个重要途径,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而双关语因其语言上的机智和独具匠心、风趣幽默、新颖别致,能给人以回味和想象的余地,能突出广告的特点,从而在瞬间引起消费者注意,刺激其购买欲望,最终促成购买行为。因此,双关语在广告中被大量启用,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探究双关语在广告中的运用艺术和寓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诗经》中《将仲子》英译本为例,从功能语境的三个不同层次探讨其分别对译文的制约以及语境重构的方法。通过分析发现,文化语境制约译文的体裁;情景语境制约译文的理解和变体;上下文语境则制约译文的衔接。因此,必须理解原文语境,并通过不同的翻译方法对译文进行功能语境重构,以达到原文与译文的等值,进而促进典籍英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不仅是一种语言符号,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英汉数字鲜明地体现了各民族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及心理等文化特色。本文通过对中英文数字:’(化内涵的比较,归纳出了数字翻译的几种可行性策略,旨在提高数字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