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青 《中外书摘》2008,(11):60-64
中央外事组在山西临县诞生1947年国民党进攻延安前夕,美军联络组撤出延安。当时,美军组长是一位名叫赛尔斯的上校军官。他们是分批撤退的,最后只剩下几个人,赛尔斯最后走。撤退时间,我记得是在3月7日。就在美军联络组撤走前两个多月,赛尔斯上校还举行新年招待会,刘少奇夫妇、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投身革命后从未给自己办过寿宴,也禁止别人为他祝寿。1944年4月30日在延安的一次招待会上,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想到去年正是毛泽东50岁整寿,而延安各界无任何祝寿举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当即赋诗为颂:“半百年华不知老,先生诞日人不晓。黄龙痛饮炮千...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同志在开拓华北新局面和发展华中根据地的斗争中,全面展现了他的德识和才华。党中央决定调他回延安,另有重任。1941年9月10日至10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党的历史,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路线教训。会议尚未结束,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本书记载了从1937年1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到1947年3月毛泽东撤离延安的10年中,毛泽东在延安的众多故事。每个故事以一个事件为由,既单独成篇,又互相衔接。这里遴选的是其中的四个故事。  相似文献   

5.
1966年6月26日 ,毛泽东主席在韶山滴水洞接见了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的全体成员 ,并一起合影留念。这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受到主席的接见。主席与我们合影的这张照片 ,我一直挂在家里客厅的墙上。弹指一挥间 ,34年过去 ,每逢端详这张照片 ,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慨 ,不禁想起与毛主席在一起的情景来。延安听课受教诲1937年2月的一天 ,河北省委负责人高文华通知 ,由我带领4名同志去延安学习。去延安 ,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心里特别高兴。当月下旬 ,我们安全到达延安。在中组部报到后 ,我由干部处处长王鹤寿安排 ,进中央党校学习。那…  相似文献   

6.
何立波 《老年人》2007,(4):40-41
1936年,党中央进驻延安。当时,延安地区日伪顽斗争形势错综复杂,在对陕甘宁边区渗透的敌对势力中,有日本特务,也有国民党特务,而国民党特务对延安的威胁更大。蒋介石曾多次指示戴笠,要他选派行动组的特务混进延安,暗杀中共领导人。因此,延安地区乃至整个陕甘宁边区隐蔽战线的斗争,成为这一时期中共反特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说起莫耶,人们便会想到她创作的《延安颂》歌词。几十年来,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高歌《延安颂》,把一腔热血献给神州的解放事业;多少新中国的有志青年高歌《延安颂》,让青春和年华化作新时代的火花。这是一支黄河和长江激昂的交响曲,这是一首雄壮而瑰丽的中华之歌。  相似文献   

8.
1928年,受军阀混战的影响,几经周折升入河南大学本科的刘耀(字照林,又名虚谷),先读哲学,后转国文系,他不会预料到自己的人生会与考古学结缘,更不会想到十年之后,他成为抗日洪流中的一员,投身革命,来到延安,成为延安的文人,后化名尹达。  相似文献   

9.
何立波 《老年人》2006,(7):38-40
1942年3月,刘少奇离开华中抗日根据地,返回延安,日程长达近9个月,被人称为一次“小长征”。回到延安后不久,刘少奇成为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后的三位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之一,首次进入党中央核心领导层,并奠定了他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基础。(一)早在1937  相似文献   

10.
李讷:红墙内外的人生路□/文戈在新中国高干子弟中,有一个身份颇为特殊的女性,她就是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李讷。特殊的家庭造就了她沉稳而内向的个性,使她走上了不凡的人生道路。(一)李讷1940年8月生于延安。她的相貌,宽额方脸大眼,酷肖其父;眼神与嘴巴呈现...  相似文献   

11.
1966年6月26日 ,毛泽东主席在韶山滴水洞接见了中共湖南省委常委的全体成员 ,并一起合影留念。这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受到主席的接见。主席与我们合影的这张照片 ,我一直挂在家里客厅的墙上。弹指一挥间 ,34年过去 ,每逢端详这张照片 ,我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感慨 ,不禁想起与毛主席在一起的情景来。延安听课受教诲1937年2月的一天 ,河北省委负责人高文华通知 ,由我带领4名同志去延安学习。去延安 ,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心里特别高兴。当月下旬 ,我们安全到达延安。在中组部报到后 ,我由干部处处长王鹤寿安排 ,进中央党校学习。那时 ,延安物资供应极为匮乏 ,条件十分艰苦。中央党校是一所无教室、无课桌、无黑板的“三无”学校。上课时 ,在院子里临时摆上桌子当讲台 ,学员们盘腿席地而坐 ,在腿上做笔记。然而 ,就在这样极其困难的条件下 ,中央党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干部。延安的中央党校是在毛主席的倡议下办起来的。好长一段时间里 ,毛主席坚持每个星期都来党校上课 ,或作形势报告。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就是在中央党校的课堂上。那一天 ,听说毛主席要来中央党校上课 ,我赶紧挑了一个靠近讲台的位置坐下。主席走上讲台后 ,我细细地打量...  相似文献   

12.
《中外书摘》2009,(11):4-7
主席的一次笔误 沈世英文 抗日战争后期,我在新四军四师做机要工作。1945年春天,部队在淮北泗阳县杜巷时,组织上决定调我去陕北延安。听到这个消息,我高兴得觉也睡不着了。延安,是革命圣地,每个战士都日夜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里辉 《当代老年》2007,(8):33-33
1947年2月1日,是革命老人徐特立70大寿。当时,由于胡宗南进攻延安在即,中央机关大部分都已疏散,徐老也到了绥德。一天,一骑快马突然来到,请徐老回延安,中央要给他祝寿。他老人家立刻意识到此举的意义。他说:“这是政治寿!”便立即返回延安。中央领导同志均为徐老题词祝寿。毛主席的题词是:“坚强的战士”;刘少奇的题词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  相似文献   

14.
戚熙 《老年世界》2009,(19):14-15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党中央、毛主席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二十多年前,我作为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员有幸参加了延安教学。今天重新回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心情仍然激动。  相似文献   

15.
红军 《当代老年》2007,(8):28-29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进犯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艰苦历程。3月29日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党中央一分为二,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前委继续留在陕北;不久,又成立了中央后委。1947年下半年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式报中央审议。  相似文献   

16.
王凡  东平 《中外书摘》2008,(10):57-60
1937年以后,一群少年陆续来到延安,先后在这里上了小学、中学,在宝塔山下度过了不平常的学习生活。他们大多是中共的领袖和核心骨干的子女。《红都童话》一书,就是这群少年对这段经历的记述。以下是延安中央医院大夫金茂岳之子金德崇的回忆。  相似文献   

17.
初到延安 萧军一行于1940年6月14日来到了延安。萧军自己说,他在此地并无安家落户、长居久住的打算,他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活动的天地应该在“大后方”,那里有刊物,有报纸,有朋友,有自己的读者群众,同时,他也不愿意受团体的约束,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经营自己的“独立生活”。  相似文献   

18.
陈建芬 《老年人》2007,(12):18-19
1942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原称第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的胡耀邦,与延安女子大学学生李昭喜结连理,婚后生下儿子胡德平。  相似文献   

19.
唐正芒 《老年人》2006,(7):36-37
1947年3月、1948年3月和1949年3月,中共中央接连3年举行三月大搬家,从撤离延安到转战陕北,从东渡黄河到落脚西柏坡,又从西柏坡进驻北平(北京),最后迎来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1947年3月:撤离延安1947年2月,蒋介石亲自飞赴西安,调集34个旅25万精兵向延安大举进犯,企  相似文献   

20.
王凡  东平 《中外书摘》2010,(1):10-12
1939年陈泊被任命为边区政府保卫处侦查科科长,因为破获军统“汉中特训班”大案而被毛泽东誉为延安的福尔摩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