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的吴禄贞,是北方革命运动颇具影响的人物,不少革命党人都仆仆于他的周围,对他寄托着很大的希望,但同时,他又是北洋新军第六镇统制,和满洲新贵良弼、载涛等人的关系颇为密切;他胸中蓄有“推翻清室、创造民国”的宏图大志,但在武昌首义爆发、京畿兵力减少的情况下,却迟迟没有推翻清室的行动;他有时打出“维护清室、革新政治”的旗号,而又秘密联络山西革命军,表示同站革命立场。由于这些现象纷然杂陈,论者每每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评价他是“富有爱国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有的指责他站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立场上,“临终也没有抛弃‘拥护清室’的旗帜”。我认为。在吴禄贞身上存在的这种种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股“留日潮”,浙江留日学生就是这股浪潮中的一个部分.在辛亥革命时期,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并为民族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抛头颅,洒热血,奔走呼号,奋斗在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前列.尤其是他们创办了大量的革命报刊,在唤醒民众,激发民族革命思想,鼓动爱国民主思潮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辽宁(原奉天)的主要官吏对群众、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抗封建压迫与剥削、推翻清朝统治而进行的艰苦斗争极端仇视,急欲一举歼灭,本文仅对辽宁地区统治集团镇压辛亥革命活动的策略、手段进行探讨,请予指正。一、以关心桑梓、恫怀民瘼为名,行欺民诈民、镇压民众之实辽宁地区的民众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鸦片战争至日俄战争期间,民族矛盾日益激化,辽宁各族各阶层群众反抗英、法、日、俄等侵略者掠夺、奴役的斗争,表现了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1905年日俄战争后,阶级矛盾依然十分尖锐,辽宁广大群众不断掀起各种形式的反封建压迫与剥削的斗争。1907年中国同盟会辽宁支部建立后,群众斗争进入比较有领导有组织  相似文献   

4.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祖国独立、强盛的道路,不断地进行着艰苦的探索。辛亥革命,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在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里程上,建树了一座闪耀历史光辉的界碑。李烈钧为辛亥革命进行过战斗,他的实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代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斗争风貌。辛亥革命虽未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挽  相似文献   

5.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命袁世凯前往湖北,督办剿抚事宜。袁世凯举起清廷剿抚的大旗,却不是消灭革命军,使革命党投降清廷,相反地,是利用革命党迫使清帝退位,又使各方面的代表人物众口一词,说民国总统“非袁莫属”,终于出任了总统。辛亥革命,不知有多少人牺牲,而最大的赢家,不是别人,正是袁世凯。  相似文献   

6.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为实现河南独立做了不懈的努力,如武装暴动,从外省组织军队入豫,争取清吏反正等。但从军队数量、训练程度、武器装备及后勤保障能力等方面考量,独立力量均处于劣势,袁世凯掌权即是革命成功的简单认识、革命党人自身发展不足、起义诸军的内部矛盾及独特的地形因素,使得河南独立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觉醒的知识女性群体已经形成,她们纷纷创办报刊以求更多女性的觉醒,并创造了一个女性报刊出版发行的高潮。她们的办报活动具有办报宗旨非常明确、鼓吹女权和倡导爱国救亡两大主题始终贯穿、办女性报刊与创女性团体紧密结合、颇具读者意识却缺乏经营意识等特点。由于其时的办报活动十分艰难,女性报刊多流于"短命"。  相似文献   

8.
一哈密农民起义,爆发于辛亥革命时期。它是维吾尔族农民反抗哈密王沙木胡索特的一次革命运动。这次农民起义所以发生,完全是哈密王实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所激起的。哈密王开始受封在清康熙年间,传至沙木胡索特,已是第九世了。在平定准噶尔和平定阿古柏中,哈密王始终站在清政府一边。因为效忠有功,清政府不断对哈密王封官晋爵,以示表彰。最初晋封一等扎萨克塔尔汗,后封为哈密郡王、亲王等称号。当清政府取消新疆封建伯克世袭制时,因念哈密王的功勋,继续保留了哈密的封建王公制度,作为清政府对哈密王的“特殊优待”,使哈密王位的世袭,长达两个世纪之久。到清朝末年,沙木胡索特一  相似文献   

9.
辛亥武昌首义,推翻清王朝。是年农历九月十六日(1911年11月6日),常州全城悬挂白旗,响应光复。十九日,常州军政分府宣告成立。由武进卜弋桥人何健(字维棠)出任司令,常州人屠寄(字敬山)任民政长。为了扩大革命影响,鼓动士气,振奋人心,民政署连夜筹划,出版机关报《新民日报》,于九月二十一日创刊,由汉痴主笔政。社址附设在民政长署(旧武进县署,今常州市人民政府)内。最初用四开有光纸印刷。县直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前夕,由于满清政府的专制、无能和反动,古老的中华帝国遭到西方列强的瓜分,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把"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理论引进中国,在国人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促进了辛亥革命理论的产生。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义爆发,紧接着许多省份、包括河南也发动了起义,从此结束了长达2 000多年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成立,它颁布的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清政府的《钦定宪法大纲》有着根本的区别;男子剪辫子、女子放足以及服饰的变化是这个时期重要特征;另外,教育与出版业的变化也表现出民国的新气象。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反映辛亥时期的社会变革,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论述了辛亥革命时期经世致用思想延续的原因、表现和基本特征。在分别论述了经学经世、史学经世、经世文编等经世致用思想的具体表现之后,综合分析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层次性、融合性、复杂性等基本特征,并指出它的原典精神及其体现出来的某些人文精神具有超时空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初年,经济凋弊,财政拮据,作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盐税显得极为重要,但这一时期的盐务政策混乱不堪,因此辛亥革命时期的盐务自始至终都围绕着改革而进行。由于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盐政的干涉以及传统封建盐务旧制度与旧势力的阻碍,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盐务改革均以失败而告终。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的爆发,猛烈冲击了旧的盐务体系,加速了旧体制的崩溃,使1911-1913年中国政治舞台上,"盐政"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这一时期发生在中央和地方的盐务改革,尽管存在种种局限,但它延续了清末盐务改革所开拓的思路,并在短期内迅速使盐务改革的问题成为公众的观念,其所起的作用需要认真地予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论辛亥革命时期的会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党是盛行于我国南方的原始形式的民间秘密结社天地会及其支派的通称。在辛亥革命时期,会党始终是一支活跃的社会力量。层见迭出的抗捐抗税斗争,此起彼伏的反洋救活动,大大小小的抢米风潮,莫不与会党有所关连;尤其是它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关系,更令人侧目。前赴后继的历次反清起义,武昌首义后的各省响应,都有众多的会党分子抛洒热血、冲锋陷阵。可以说,辛亥革命时期的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时期,欧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勾结和争斗,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在亚洲大陆瓜分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活动的一个缩影。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日、英、俄、德、美等国都趁中国动乱之机展开了紧张的活动,企图维护、扩张本国的既得权益,抵制它国势力的扩张。其中,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最为猖撅。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后的兴盛时代,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上确立起来。甲午、甲辰两次战争的得利,更使其资本主义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当时,日本一部分狂热的帝国主义分子正在做着“大陆雄飞”、制霸亚洲的迷梦。他们认为中国辛亥革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前武昌起义的枪声,划破了漫漫夜空,它宣告了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必然复灭的命运。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中,曾经镇压过革命、在这次起义前还杀过革命者的清朝将领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以“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扮演了英雄的角色”(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那么促成黎元洪登上历史舞台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黎元洪在武昌起义时的实际作用又是什么?黎元洪的阶级属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纷纷响应,辛亥革命的滚滚洪流席卷全国,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伊犁也在1912年1月7日爆发了以杨缵绪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起义。这次起义经过数年准备,于一夜之间推翻了伊犁将军府,建立了伊犁临时政府。这个政府自一月建立到九月取消,前后共存在九个月。在这段时间中,它做了许多事情,值得研究。笔者不揣冒昧,特分以下几点论述,不对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武汉地区的工人队伍主要分布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官办、官商合办企业,他们为维护自身利益而开展了各种斗争。辛亥革命时期武汉地区的工人运动除仍以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保障人身安全为主外,还具有同盟性罢工、工人团体和政治色彩鲜明等新特点。武汉工人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民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们积极参加了武汉地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辛亥革命高潮形成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同时,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武汉的成立及其所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乃至大革命时期武汉革命运动中心的形成积蓄了革命力量,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相似文献   

19.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山东土匪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山东匪患非常严重。究其原因,一是中央权威的衰落,吏治的腐败,动荡的社会,不断的战事;二是当政者横征暴敛,战乱不已,天灾不断,使山东农村经济凋弊,民生益困。这种破败的经济状况,是不断产生土匪的温床;三是被迫离开土地的农民成了饥民、游民、难民,当他们的衣食无着时,弱者以讨乞为生,强者则铤而走险,沦为盗匪。这是土匪产生的社会根源;四是在当时中国的社会,到处存在着尚武主义倾向和暴力价值取向;五是各省招兵多半在山东,被遣散的军人因难以维持生计,便成为土匪,有的是哗变后投靠土匪;六是日本帝国主义支持和帮助土匪,这也是山东境内匪患形成的一个重要外在原因;七是山东落后的教育和多匪的鲁中、鲁南、鲁西南地区骠悍、尚武、不驯的特殊民风。在上述原因中,其中经济背景占主导地位,因为说到底,大多数土匪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衰败的山东农业经济将一部分农民从土地上排挤出去,使他们无以为生,成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而当时全国及山东的政治形势又为他们由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变为土匪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兵匪现象则又加剧了匪患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七日,桂林在武昌起义的影响下,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对促进清王朝的灭亡起了一定的作用。桂林是清朝广西巡抚衙门所在地,全省政治、财政、文化的中心。它的独立实际上就是广西的独立。本文主要是谈桂林的独立情况,也涉及到其它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