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大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住空间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是指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物质实体空间,这包括住宅的地域分布、住宅的组织形式、住宅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等在景观上的外部表现;另一是强调居民住房选择与居住社区的功能空间,这是一个以住家为中心的相对流动化的空间范围.所以说居住空间是一个包含了住宅的区位特征、住宅的式样特征、居住主体的自然和社会属性特征、住宅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相互关系等范畴的抽象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刘海岩  郝克路 《城市》2007,(8):74-77
住宅 供人长期居住,尤其是一个家庭居住的房屋称住宅.每所住宅由一间或数间组成,住宅的内部空间,因居住者的构成及其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差异.城市的住宅结构与居住方式和乡村也有很多不同.形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国土经济2003年第十一期我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大起大落、大悲大喜之后,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正逐步走向成熟,人们对房屋的需求已从过去的居住发展为追求房屋的安全、格调和情趣等。由于住宅消费中的一些影响因素的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出一些新趋势,部分类型的住宅产品将成为市场追棒的热点。研究这些住宅产品的特征和发展要求,对于把握我国住宅发展的趋势具有现实意义。一、绿色住宅居住消费是人们生活消费的主要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和环保意识的逐渐兴起,消费者已愈来愈关…  相似文献   

4.
居住空间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是指以居住用地为主的物质实体空间,这包括住宅的地域分布、住宅的组织形式、住宅空间分布与组合特征等在景观上的外部表现;另一是强调居民住房选择与居住社区的功能空间,这是一个以住家为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大数据技术,发现了制约房地产产品开发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联排、双拼皆宜的独立性以及半独立性的住宅产品设计方案,做到了宜居、创新、生态、尊老、通用、文明,可以满足广大住宅消费者需求,也可以尝试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居住文明。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80年代,城镇住宅现代化加速发展,集合住宅居住模式不断更迭,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中国现代居住模式的基础框架。为了究明20世纪80年代居民生活变化对住宅空间演变的影响,本文围绕卧室、厨卫、起居室三个代表性空间,梳理城镇集合住宅设计方案发展的脉络与趋势,同时横向对比住宅建设方面的政策、经济、观念变化,将住宅套型设计方案演变的内在原因归为户内人均居住面积、住宅商品化与大众居住观念三个因素。在大众生活方式快速改变的当下,本文关于20世纪80年代住宅套型演变过程的研究,将对中国城镇居民居住观念及住宅居住模式发展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住宅的改造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家瑜 《城市》2002,(4):16-18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主要功能之一是居住。《雅典宪章》曾提出“居住是城市的重要功能”的观点;随后《马丘比丘宪章》又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种观点的认识。而实现居住这一功能的载体则是住宅。古今中外,从每个城市形成之日起,最能反映城市发展历史脉络和城市特色的除了公共建筑以外,就是大规模建造的,且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住宅。由此可见,住宅在整个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住宅是社会性质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类生活和消费的重要物质空间。特别是联合国于1996年在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召开的人居大会上提出…  相似文献   

8.
人类有史以来,就不断改善居住条件,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然而人类居住区的发展必然与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必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相协调,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其可持续地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都市人越来越向往人居与自然的和谐。住宅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形态,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和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绿色生态住宅之路,已成为世界潮流。“绿色生态住宅”是近一、二年来新兴的居住理念。国际上有的称为“绿色住宅”、“生态住宅”、“可持续发展住宅”等等。它…  相似文献   

9.
城市住宅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春暖 《城市》2003,(3):45-47
近十年来,我国的住宅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年均住宅竣工面积达5亿平方米。一个个新型住宅区星罗棋布,一片片花园式住宅拔地而起,住宅建设已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住宅的大规模开发与建设以及由福利分房向货币购房的政策的转变,住宅商品化率迅速提高,广大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与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城镇住宅人均建筑面积为20平方米,虽然与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40平方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但与前些年相比已经向小康水平迈进了一大步。由过去的“住不下”变为…  相似文献   

10.
关于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嘉明  马德良 《城市》2007,(8):47-4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居民的住宅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整体规模的居住区将逐渐取代原有的无序居住格局,并将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老年人生活和居住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现有的居住环境,使老年人真正感觉到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规划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入手,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社区适老性的必要性,对当前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进行了分析,从社区总体布局、老年住宅设计、社区空间环境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4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老龄化的社区适老性规划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白洁 《安家》2006,(9):30-35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住宅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遮风挡雨的掩蔽物,它已经发展成为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方式和提供良好居住环境的产品.由于购房者对住宅设计师和房地产商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从而促使他们要设计、建造出更适合于当代人生活、居住的住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住宅存量的不断增加,老旧城市住宅品质退化问题引起各方关注。但人们对住宅品质与品质提升内涵的认识尚不全面。近年来,许多城市相继开展了住宅品质提升实践,探索了综合改造、节能改造以及宜居性改造等品质提升模式,不仅美化了城市面貌,满足了居民提升居住品质的需求,而且为解决住宅品质退化问题提供了许多路径和方法。为了推动我国住宅品质提升实践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上述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其中的特色做法和不足,提出住宅品质提升层级化思路,探索科学系统的住宅品质提升概念。  相似文献   

14.
周静敏 《安家》2008,(7):218-219
荷兰著名建筑师赫兹博格(Herman Hertzberger)设计的每一个住宅作品都会体现出一种令人自叹不如的独到之处,尤其是在提高居住环境上的执着探索更是令人尊崇.  相似文献   

15.
《城市》1997,(4)
一、韩、日住宅产业概况 “住宅产业”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在1968年首先提出的,并把其定义为:“指住宅及其有关部件的生产、销售企业或其经营活动的总称。”而后许多国家都引用了这一术语,但其内涵略有不同。 日本的住宅产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承担居住空间新建和改造的住宅供应产业、内装饰装修工程业等;提供所需材料和设备的住宅建材产业、住宅设备产业、内装饰装修材料产业等;承担住宅及其建材、设备等的流通产业,以及与居住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业;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住宅的需求市场日益扩大.然而老年人口基数的增大并不代表老年住宅现实需求的增加,若要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需要深入研究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意向和养老倾向.为此,本文以徐州为例调查老年住宅需求意向,分析老年人口的居住状况及对老年住宅的需求意向,旨在为老年住宅市场的研究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发展已经由传统的空间扩张转为存量更新。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住水平和应对我国的老龄化现状,对城市既有住宅进行改造更新就显得迫在眉睫。而基于支撑体(S)与填充体(I)分离理念的住宅更新方法,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有效途径。SI分离既有利于挖掘既有住宅最有价值的部分,又有利于探索通过工业化建造的方法进行住宅的适应性更新。本文以东北地区7个主要城市的42个住宅样本为研究对象,探索城市既有多层住宅在体系分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结构、外围护、平面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而总结出既有住宅的特征、住宅支撑体与填充体的构成要素,以及其对住宅更新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以期为既有住宅工业化更新方法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城市》1990,(3)
川府新村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技术开发项目实验住宅小区之一,位于天津市西部,是长江道居住区的一个新建小区。根据居住小区的规划分为4个居住组团和2个公共服务组团,占地12.83公顷,小区住宅建筑设计除要求各具特色、满足生活需要之外,同时注意了环境绿化的设计。川府新村绿化规划设计分为4级,即中心区绿地、组团绿地、住宅庭院绿地和房前屋后绿地。  相似文献   

19.
靳杨  武若愚 《城市》2010,(8):65-67
住宅是满足人们居住需要且具有人为空间的一种建筑类型,人为空间包括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两个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简单的居者有其屋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居住品质越来越高的需求,这种需求正不断推动住宅的发展与进化。  相似文献   

20.
自恩格斯首次揭示不同群体的居住隔离状态以来,西方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先后形成了三种不同取向的居住隔离理论,即强调不同人群空间分离的人文区位学居住分异理论,强调住宅更替规律的住房过滤理论,以及强调住宅阶级的新都市社会学居住隔离理论。这些理论共同提醒人们,在当代中国的城镇发展和住房建设中,必须有效预防居住空间隔离,阻止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之间的隔离和对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