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性的历程是艰难曲折、漫长迂回的,其历史是充满创痛的.杨春时、张法、钱永祥等学者都对中国现代性的问题进行过剖析,同时开出了“超越性文化层面的建构”、“依赖中华本土文化重回中心的诉求”和“自由主义价值理想的维护”等药方.但从目前持续的现代性困境来看,停留于学理层面的、单一指出一个方向和一条道路的探讨都显得很无力,我们需要的是一套能于现实、个体和整体多向互动验证的系统原理,而这正是封孝伦教授的新著《生命之思》的价值意义之所在.《生命之思》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可用以对个体自我乃至人类生命真相进行反思的独特、简约而又严整的理论模型.以之为镜鉴,人们可以更深入、明晰地认识个体;又能以个体的真切生命经验为镜鉴,推演并确证出人类万千生命整体的普遍逻辑.它不仅可以为我们突围现代性困境做出努力,还能为转型期中国社会人们精神的危机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厚达700多页的《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以下简称《演变》)不能说是王光明学术历程的总结之作,但绝对是他学术生命中的一次颠峰体验。在重述中国现代诗歌的百年历程、在辨析“现代经验”、“现代汉语”、“诗歌本体要求”三者互动关系的诗性言说之中,王光明尝试了一种可以称之为“现代汉诗”的诗歌本体话语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论语·学而》首章三句话,有着内在的意义关联。“有明而乐”、“人不知不愠”,讲的是人的生活和德性修养之事。学所以能“乐”,乃在于这“学”是表现整体生命的“学”,而不单纯以知识技艺为内容。孔子并不否定知识技艺,他对知识技艺的态度,可以用“游于艺”一语来概括。生命要由“道(德、仁)”为人的分化了的现实存有奠基,并起到整合的作用。人通过道德修养的路,才能达到存在的真实。“学”,保持在它的生命整体的意义中,才能是“乐”。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年)的出版发行,是我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同“四人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所进行的巨大努力;反映了他在推动和指导全党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变过程中发挥的决策作用和做出的卓越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不可磨灭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福柯的生命政治是其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主题。在生命政治视野下,个人-生命与人口-生命成为政治管理的对象,人口问题在18世纪日显突出,事关健康、卫生、出生率、寿命、种族等,因而,君主之眼,即治理者的目光必然聚焦于此。生命政治意味着生命进入历史、政治和政治技术领域,生命获得政治性,而政治也富有生命特色。福柯站在历史本体论与历史认识论的高度探索关于生命的社会政治权力,进而区分了身体惩戒与人口调节。要理解生命政治,就必须首先理解其一般的框架或语境,即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因为它们充分运用了统计学、人口学、流行病学、生物学等。所有活人都是“生命世界”或安德森所谓“想象共同体”的成员,与生命政治叠合而成为生命政治存在者,即我们所称呼的“生命政治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9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5页)。从邓小平同志这一论述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农村金融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还必须加强,不能削弱,在发展各项业务中要牢牢把握“生命线”。现笔者就如何加强谈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丁四新 《文史哲》2020,(4):70-79+166
《吕氏春秋》以"性命"和"精气"为"生"(生命)的本原。此"性"为"生质"之义,不同于道德性的定义。精气说很好地解释了"精神"的来源问题。《吕氏春秋》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吸纳了性命说和精气说。《吕氏春秋》的生命哲学集中在本生论、贵生论、重己论、形神论和养生论上,集先秦生命哲学之大成。其目的首先是为了全生、身心健康和长寿;其次是为了满足政治的需要,确保统治主体("人主")的身体健康和延年益寿。《吕氏春秋》特别注重对情欲(声色滋味和富贵权势)的控制和调适。它提倡贵生、重己的生命哲学,与政治有一定的关系。儒家也讲本生、贵生、重己和养生等观念,但与子华子、《吕氏春秋》的解释不同。儒家肯定"义"高于"生",而不是相反。可以说,《吕氏春秋》是秦汉生命哲学的前导。  相似文献   

8.
综观孔子一生,他的自我“角色期待”是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这一角色期待使孔子一生面临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手段等多重矛盾和困惑,由此给他带来了不绝如缕的生命焦虑感。晚年以“作《春秋》”为显著标志的整理六经。是他应对政治追求失败带来生命焦虑的反思与抉择,但并未由此使自我的生命焦虑彻底消解。  相似文献   

9.
庞晓光 《学术界》2012,(9):122-124
阅读刘尧的《学者、学术与学术生命》一文,你会发现在文章的多处地方,作者的引用行为似乎有违其所说的“真”以及创新的学术生命本质,这不能不让人产生“羊质虎皮,虽巧肖仍伪”之感.通过例证,我们看到,作者从规范引用,到含糊标注,到隐去标注,程度逐渐升级,性质也似乎发生了改变.笔者以为,出现这种现象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导致的学术失范,另一方面大概是主观层面上的明知故犯.  相似文献   

10.
何念 《天府新论》2006,(4):123-126
19世纪以来,对中世纪的研究在西方史学界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史学家们不再以“黑暗时代”和“宗教世纪”视之。而是对当时复杂的经济制度、民族关系和文化生活作深入的探讨与再认识。如《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比利时皮郎)、《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年)(美国汤普逊)、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的对话"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会上,封孝伦教授与袁鼎生教授分别奉上了自己的新著《生命之思》(商务印书馆,2014)和《整生论美学》(商务印书馆,2013),推动了两个美学流派、两种美学理论的交流。本刊编辑部黄旭东(以下简称"黄")编审特地采访了封孝伦(以下简称"封")、袁鼎生(以下简称"袁")和薛富兴(以下简称"薛")三位教授,就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相关问题请他们谈了各自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纟畟)”、“(纟冓)”是两个讹字,见于旧版和今本古籍中,过去的汉语工具书均未收入。《晋书·王戎传》:“戎有人伦鉴识,尝目山涛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谓裴頠拙于用长,荀勖工于用短,陈道宁(纟畟)(纟畟)如束长竿。”“(纟畟)(纟畟)是什么意思呢?吴泽炎先生认为(纟畟)(纟畟)系“谡谡”之误。谡谡,高挺貌。《世说新语·赏誉上》:“世目李元礼(膺)谡谡如劲松下风。”元赵孟(?)《松雪斋集》卷二《题洞阳徐真人万壑松风图》诗:“谡谡松下风,悠悠尘外心。”前面的“(纟畟)(纟畟)”正与此同。贾谊《新书·匈奴》:“中外符节,适(纟冓)拘也。”唐白居易《长庆集》卷十七《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鸟以能言(纟冓),龟缘入梦烹。”此二证中之“(纟冓)”,各本皆然。清卢文弨以为“(纟冓)”可能是“緤(绁)”字之误。绁,羁绁,拘系。  相似文献   

13.
鲁庆中 《中州学刊》2006,(3):162-166
老子之道可以有“有”、“无”两个诠释的向度。而自“有”言之,《易经》机体主义观念则是老子哲学的“后设陈述”。根据《易经》,植物的体用成为理解自然万物的尺度。老子“道生万物”的过程思想以及对生命过程节律性的认识,即渊源于植物生命机体的出生性与生长性;老子尚柔守弱与“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观念则来自于他对生命活体的柔弱性状以及生命自组织化的自我完成性的体悟;而生命进行过程的强健,亦是生发老子崇尚过程之“中”思想的本源。当我们跳出了老子哲学而从一个更为宏阔的后设上来观照老子之“道”时,我们便发现了那形下的真实、深厚的农业生活背景。  相似文献   

14.
<正> 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邓小平文选》第65页。以下凡注页数的,均出自《邓小平文选》。)反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建立在远见卓识基础上的革命胆略和气魄。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在百废待兴、百乱待治的情况下“自告奋勇”抓科学教育呢?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中关于科学教育的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是由科学、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是一个老一辈革命家对革命事业崇高责任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董宇宇 《理论界》2013,(5):139-142
《秋风辞》作者问题实可存疑,由此带来两种释读方式,且都深契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理结构:1.若确为汉武帝所作,则是最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其“圣君”胸怀,是政治本体的极度乐感;却不能改变“衷情多”、“奈老何”等悲剧与困境,正是生命悲剧意识;其指向是对有限性、悲剧性的审美超越,进而事功追求。2.在作者“佚名”前提下,则体现了悲情意识。全面涵盖了感性生命,即时间、共在、欲求、价值等方面;融有多重悲情,所谓悲情意识是觉知到悲情是人生与历史的常态;更易“弥合”,消解方式即感性生命的深情体认和情理融合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6.
王力 《阴山学刊》2009,22(6):38-42
有着独特人生经历的西晋文学家陆机,在许多作品里表现了“生命”这一传统的主题。由于受到儒学的深刻影响,陆机对生命本体的认识倾向于理性。《挽歌》是集中表现陆机生命观的诗作,包括其三首《挽歌》组诗与《庶人挽歌辞》《士庶挽歌辞》《王侯挽歌辞》《挽歌辞》等另外四首。通过对其挽歌系列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陆机对“死亡”的态度是严肃的,执著的,且有浓重的“哀死”倾向。其原因源于其诗人的敏感心灵与所遭遇的社会变故。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结构叻词“的”,附着于词或词组之后构成的语言单位,叫“的”字结构。“的”字结构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加以讨论。(A)结构助词“的”附着于词之后构成“的”字结构。(1)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茅盾:《白杨礼赞》)(2)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灭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鲁迅:《药》)(3)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鲁迅:《社戏》)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愈是改革开放 ,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愈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愈能促进改革开放”(《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第 2 4页 )。当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和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往来、合作更加密切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情况、新的形势 ,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加强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是贯彻“三个代表” 思想、适应形势发展和保证企业扭亏解困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吉奥乔·阿甘本的“赤裸生命”之说,丰富了“生命政治”理论,立于道德的制高点上,其人文价值鲜明而丰厚;但就学理而言,却遮蔽了另一向度的阐释可能性,偏执于权力对生命的剥夺,忽视了权力对身体的“铭写”,偏执于身体的政治/生物角度,忽视了身体的政治/文本角度.围绕“身体/生命”的活动其实也是文本现象和话语活动.  相似文献   

20.
经济发展速度问题,“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54页)这是邓小平关于经济发展速度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邓小平一贯认为,经济发展速度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不只是经济发展得快一点或慢一点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要把经济发展速度问题提到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